??? 煙草在線據紅網報道
在田間地頭,這樣的標準牌讓煙葉標準化生產深入人心。
專家深入煙田指導煙農標準化煙葉生產。
煙葉生產專家與煙農定期交流
湖南省永順縣保坪村村民王富軍至今仍然忘不了十幾年前種煙的慘痛教訓。
“1997年我開始種煙,當時品種很亂,自己種煙沒規矩,烤煙技術也不過關。煙葉質量沒法保障,還把煙給烤壞了……”這段慘痛的經歷讓他好幾年不敢再碰煙田。
現在,王富軍一家三口種了15畝煙田。講起這幾年的收成,他眉開眼笑:“從2008年開始,煙草公司推行標準化種植,按照技術員培訓的標準去做,煙種得可好了。現在一年純收入都有5萬多元。”
湘西州自從推廣煙葉標準化生產以來,煙葉質量提高了,煙農的腰包也鼓了起來。現代煙草農業在提質提效中穩步發展。
標準成為種煙寶典
初夏時節,保坪村的煙田,一株株煙苗排列得整整齊齊,株距、行距和壟高規規整整,所有的煙田就像同一個煙農在耕種。隨便問一個煙農,他們都會說出相同的技術數據:“一畝地現在種1100-1200株。行距是約1.2米,株距約0.5米……”
這些看似簡單的數據,只是煙葉標準化生產中很小的一部分。煙葉生產要經過發動、育苗、大田管理、烘烤、收購五個環節。其中后四個環節與標準化息息相關。
“煙葉生產標準的制定是長期實踐經驗和技術的積累。”湘西州煙草專賣局副局長周米良說。
經過總結全州煙葉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借鑒國家和煙草行業以及有關省市的標準,2008年2月,湘西組織煙葉生產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制定了《湘西煙葉綜合標準體系》,在全州試行實施。
此后這一體系又經過多次修改、完善,2010年4月16日《湘西自治州烤煙生產綜合標準體系》通過了湖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組織的專家審定。體系由105項標準構成,其中企業標準41項、技術標準24項、引用國家和行業標準39項,內容涵蓋煙葉生產全過程。
2012年4月,《大湘西山地優質特色煙葉開發標準化示范操作手冊》出版,將標準體系具體化成一步步的操作。煙農們說,有了操作手冊,種煙就更有譜了。
標準化生產成為自覺行為
湖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總農藝師、省煙草學會理事長趙松義說,除了將所有科研成果和技術積累轉化為標準外,更重要的是把標準轉化為生產力,轉化為實際的操作。
然而貫標的過程一開始并不順利。
煙農以前一直有個認識誤區:煙葉要肥要大。不但每畝畝產有保證,而且由于每畝株數少,田間管理耗工也相對更少。因此,在標準化生產推行以前,不少煙農每畝種植密度大約在900株左右。
標準化生產,要求每畝種植密度提高到1100-1200株。許多農民不理解,認為密度提高,煙葉就會長得薄小一些,畝產會受影響。在推行標準的初期,有不少煙農不能接受,甚至與農技人員發生沖突。
經過技術人員耐心開導,分析收入與質量的關系后,煙農紛紛開始接受標準化種植。同時,湘西州煙草局通過舉辦技術培訓班、印發技術資料、發布生產技術短信等多種方式向農民宣貫標準。
農民按標準生產嘗到了甜頭。永順縣保坪村村民向政文指著滿眼新綠的煙田自豪地說:“這樣的株距和行距最合理,種出來的煙質量最好。”
目前,大量技術人員為煙農提供技術輔導與服務。永順縣芙蓉煙草工作站站長鄭瑞華介紹,他們站里的技術員實現分片管理,同時還有23名煙農輔導員服務每個村,在傳授技術的同時,宣貫標準。
周米良說,湘西州煙葉標準化生產理念現在已經深入人心,按照標準組織煙葉生產、經營和管理,已經成為絕大多數干部、技術員和煙農的自覺行為。
標準化種出“黃金”葉
通過推行標準化煙葉生產,農民減少了種植風險,增加了收入,種煙的勁頭更足了。
王富軍再也不怕種不好煙了。“育苗有專業隊伍,大田管理有技術人員指導,烘烤采用標準化集中烘烤,煙葉質量很有保證。”他高興地說。而種植煙葉收入已經是當地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不少煙農種煙歷史長達10年以上。
據統計,從2008年4月,湘西州被列為“第六批國家級煙葉標準化生產示范區”起,經過4年共有煙農77126戶參與標準化生產,累計推廣標準化生產面積64.61萬畝,煙葉平均畝產量為142.7公斤,畝產值2178.91元,收購均價15.25元/kg,上中等煙比例為88.24%,分別比示范前的2006年和2007年二年平均畝產量增加23.67公斤、畝產值增加836.71元、均價提高3.95元/kg,上中等煙比例提高9.35個百分點,累計為煙農增加收入5.41億元,為地方財政增加稅收1.01億元。
周米良介紹,在實施煙葉標準化建設過程中,湘西不斷將煙葉基礎設施、煙農專業化合作社建設、專業化服務管理、機械化操作、特色煙葉生產技術要求固化成標準,推廣實施,為現代煙草農業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全州煙葉規模化程度有了較大提高,集約化育畝達到100%,建設標準化烘烤工場7個,組建7個煙葉綜合服務社,建立了育苗、機耕、植保、烘烤、分級五個方面的129支專業化服務隊伍,現代煙草農業建設水平明顯提升。
??? 湘西州煙葉生產標準化的先進經驗已在全省推廣。
??? 4年讓煙農增收5.41億元
??? 5月23日至25日,2012年湖南煙草科技活動周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舉行。推廣煙葉標準化生產,是2012年科技周活動的主題。
自治州通過4年煙葉標準化建設,煙田示范區面積覆蓋率由2008年的67.51%提高到目前的100%,標準化生產為煙農增收5.41億元,為地方財政增收1.01億元。
自治州自2008年開始實施煙葉標準化生產,現已實現了良種推廣、專業化育苗、合理密植、病蟲害綜合防治、科學烘烤等標準化生產“10個100%”。據了解,自治州4年來累計推廣煙葉標準化生產面積64.61萬畝,煙葉平均畝產值2178.91元,比示范前增加836.71元。
煙葉標準化生產帶來的效益激發了煙農積極性。2007年全州烤煙種植面積為15.60萬畝,收購煙葉33.24萬擔,通過標準化示范區建設,煙葉產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11年烤煙種植面積達19.85萬畝,收購煙葉58.60萬擔,今年,全州種植面積為26萬畝,預計可收購70萬擔。
湘西煙葉市場競爭力得到逐年提升,特色鮮明的山地煙葉,成為“白沙”、“芙蓉王”、“雙喜”、“中華”、“利群”等知名卷煙品牌的重要原料,并受到國際著名煙草大鱷——菲莫公司的青睞。
作為第6批國家級煙葉標準化生產示范區,自治州于2011年7月順利通過國家驗收,2011年9月被國家標準委授予“全國農業標準化優秀示范區”、“國家級煙葉標準化生產優秀示范區”。
?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