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技術進步是煙葉原料保障上水平的重要支撐,隨著“卷煙上水平”戰略的推進,對煙葉生產技術創新、集成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新的發展形勢,今后一段時期煙葉技術工作的主要任務是:以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突出特色、生態安全為目標,全面推廣良好農業操作規范(GAP),強化落實煙葉“一生管理”理念,保證煙株田間充足的生長期,突出抓好“育苗期培育適齡高莖壯苗、移栽成長期適時早栽促管理、成熟期適時封頂合理留葉、采收加工期成熟采收科學烘烤”等關鍵技術集成推廣,著力提升優質原料有效供給水平。要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分年度、分階段、分重點突破。當前煙葉生產的重點是:突破一項技術、建立一套體系、鞏固二項技術,即:突破高莖壯苗培育技術,建立良好農業操作規范(GAP),鞏固提升測土配方施肥和密集烘烤技術。
(一)重點突破高莖壯苗培育技術
培育高莖壯苗是煙葉“一生管理”的基礎,是煙苗適時早栽、早生快發,保障煙株充分發育和充分成熟的關鍵技術。經過近10年來的努力,全國逐步建立了漂浮(托盤)育苗技術體系,較好的解決了苗齊的問題,但苗壯問題未得到根本解決。目前主要存在三個問題:一是除云南、四川部分煙區外,我國大部分煙區育苗期間受低溫、寡照氣候制約,高莖壯苗率低,移栽期偏晚,大田生長期偏短。二是部分煙區壯苗標準不高,剪葉、煉苗、溫度管理等關鍵技術落實不到位。三是育苗設施水平有待提高,增熱補光設施有待進一步研發。為此,應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增強育苗環境可控性。培育高莖壯苗需要適宜的光、溫、水、肥條件,針對我國大部煙區普遍存在苗期低溫瓶頸,從2010年9月開始,國家局已組織黑龍江、貴州、福建、湖南、河南等煙區進行了立項研究,初步結論表明:首先是采用催芽技術,可使煙籽萌發時間提前5天以上。其次是采取大棚套小棚、池底墊稻草、使用較厚的無滴膜、保溫膜等方法,可有效增強苗棚保溫性能。三是采用電熱線、鍋爐、烤房等加熱設施提高水溫棚溫。光照不足的煙區,可采用熒光燈補光。
第二,優化高莖壯苗技術規程。各地要在落實苗棚增溫補光的基礎上,優化高莖壯苗技術規程,強化培訓考核,抓好六項技術:縮短出苗時間,確保壯苗適時早栽;保證基質質量,提高煙苗整齊度;重視溫度管理,提高煙苗生長速度;把握剪葉時機,保證剪葉3-4次;保證煉苗時間,增強煙苗抗逆性;嚴把苗床衛生,培育無病壯苗。
(二)鞏固提升兩項技術
測土配方施肥、密集烘烤是2010年重點推廣的兩項技術,取得了較好成效,2011年工作重點是依托兩個規范,優化提升水平。
一是抓好兩個規范試點工作。當前,隨著現代煙草農業的深入推進,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煙農合作社蓬勃發展。專業化分工逐步成為技術推廣的載體,2011年國家局將選擇10個基地單元作為《烤煙測土配方施肥工作規范》、《密集烘烤工作規范》試點,按照“專業化分工、流程化作業、片區化服務、班組制管理”的要求,進一步驗證完善規范,提高技術應用水平。各省級公司要逐級建立相應試點,搭建工作平臺,明確專人負責,精心組織實施,確保取得實效。各試點地市級公司作為組織主體,要做好工作方案制定、業務流程優化、技術指導培訓、效果反饋評價;基地單元基層工作站作為執行主體,要落實相應的專業技術崗位,強化技術人員包片服務責任制,組織好具體措施的落實。
二是抓好兩項技術的大面積生產應用。測土配方施肥要從三個主要環節入手,“測土”環節按200畝左右一個取樣片區,保證土壤樣品代表性、時效性、可比性;“配方”環節要建立省、市兩級肥效試驗網,增強配方制定科學性。按照大配方、小調整的思路,一個基地單元確定1-2個配方;“施肥”環節要以片區為單位指導施肥,分片區、按地塊、按品種確定具體施肥量,結合當年氣候條件,動態調整基肥、追肥比例和施用時間,全面推廣定株定量量杯精準施肥,杜絕大水大肥、粗放施肥現象,實現畝均施肥量減少0.5公斤以上。密集烘烤要落實三個環節,“采熟”要充分保證葉齡,落實成熟準采制,突出抓好上部4-6片葉一次性成熟采收;“裝密”要充分發揮烤能,大力推廣疊層裝煙、煙夾編煙、散葉插簽裝煙;“烤香”要充分保證烘烤時間,突出抓好烘烤關鍵節點穩溫控濕技術,著力解決當前煙葉淀粉含量偏高、上部煙葉可用性低、煙葉香氣量不足等問題,提高煙葉烘烤對煙葉質量的貢獻率。
?
(未完待續,更多精彩內容敬請繼續關注煙葉平臺。)
?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