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恩施新聞網報道 黑色的柏油路在山間纏繞,青黃的煙葉在風中招手,連片的煙田一望無垠,條條溝渠在田間縱橫,排排烤煙房吐著微微青煙。初秋8月,行走在湖北省恩施市望城坡,一幅美麗的煙草畫卷在記者眼前舒展。
摸著石頭過河。在探索現代煙草農業建設的道路上,望城坡成為恩施州發展現代煙草農業觸摸的第一塊“石頭”。今天,這塊“石頭”已被點石成金,一個金色產業在全州的深山遍地開花,把一座座青山變成金山。
現代煙草產業一“葉”擎天
恩施州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立體的山地小氣候特征十分明顯,非常適宜優質煙葉種植生產,被譽為“煙草王國”。
全州種植煙草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引種烤煙和白肋煙。歷經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煙草已成為全州六大特色產業中鏈條最完整、關聯度最高、貢獻最大的產業。
為把煙草產業培植成富民強州的支柱性產業,州委、州政府把煙草產業納入了全州特色農業“六百雙五”工程和全州重點打造的6大百億元產業來規劃和發展。
2008年1月2日,對望城坡村村民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日子。這一天,望城坡現代煙草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區開發協議正式簽訂,恩施現代煙草農業建設的春風首先吹進了這個小山村。圍繞現代煙草農業的各項示范逐一在園區里試驗和推廣。煙農專業合作社的建設探索,煙葉生產專業化的分工試點,特種養殖等多種經營的引入,煙葉生產機械化的穩步推廣……煙葉生產理念和生產方式的根本轉變,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望城坡試點的成功,初步探索出了一條符合山地特點的現代煙草農業發展新路子。從此,以點帶面,現代煙草農業建設在恩斯州全面展開。僅2009年,恩施州部署省、州、縣三級現代煙草農業試點村達14個。
2010年,恩施州現代煙草農業建設開始由試點轉入全面推進階段,利川市柏楊、汪營基地單元成為國家煙草專賣局備案的全國首批現代煙草農業建設單位。2011年,又啟動了恩施盛家壩、咸豐高樂山和丁寨等6個基地單元建設。全州至今已建成現代煙草農業基地單元21個,占規劃目標的70%以上。基地單元煙葉產量占全州煙葉總量的80%以上,成為全州煙葉產業發展的主陣地。
一片亮眼的金色產業在恩施大山深處崛起。全州現有宜煙土地面積250萬畝,基本煙田保護面積168萬畝。全州常年種植煙葉50余萬畝、產量150余萬擔,常年生產卷煙50萬大箱,常年復烤加工煙葉180萬擔。全州煙農年均實現現金收入13億元左右;煙草工商企業繳納稅收占全州稅收的50%以上。
煙草產業已成為富民強州的重要產業。煙葉,一“葉”擎天。
現代煙草讓農民一“葉”致富
煙草種植,曾被稱為最辛苦的農活,如今正在被規模化、機械化、集約化的現代化生產模式所替代。向現代煙草農業進軍的根本宗旨,是讓煙葉產業增效、煙農增收。“開發前,我們一家四口守著8畝地,一年忙到頭也就勉強填飽肚子。現在,我把土地租給煙草公司搞開發,一年下來凈掙1萬多塊。”望城坡煙農合作社的陳忠銀高興地說。
新型土地經營模式和煙農合作社的建立,使望城坡的老百姓“人人有事干、戶戶都增收”,村民實現百分之百就業。
2007年以前,望城坡不通公路,“望到城,走得疼”成為該村交通的真實寫照。多年來,當地人均純收入一直在1000元以下。因為貧窮和交通閉塞,當地先后有10余戶村民舉家遷移。2010年,該村人均收入達到4790元,初步實現脫貧致富的目標。
目前,全州現代煙草農業推進區域面積達48237畝,種煙主體有3434個,戶均種煙14.05畝,種煙專業戶占種煙主體數的73%。隨著現代煙草農業全面推進,致富起來的現代煙農正在成批涌現。
“離開了科技支撐,就談不上現代煙草農業。”州煙草公司總經理譚志平說。近幾年來,恩施州堅持依靠技術創新提升煙葉生產質量和水平,不斷增加煙農收入,加快煙農脫貧致富步伐。特別是以基地單元建設為載體,加快推進煙區農業現代化。從而有效提高煙葉生產經營集約化、信息化、專業化、組織化水平。
為了推動規模化種植、機械化作業,恩施州按照“宜平則平,宜臺則臺,宜坡則坡,宜梯則梯”的原則開展了山區土地整理工作,僅2011年就整治土地1.9萬畝。并將土地整理與土地修復、土壤改良相結合,實現了土地整理完畢即可種植煙葉且煙葉生長整齊的效果。
2014年以來,全州100%地推廣了漂溫育苗、配方施肥、生物有機肥施用、“井窖式”移栽、成熟采收等9項成熟適用技術。示范推廣了增溫催?、加密型浮盤、移栽打孔器、雙行凹型壟等新技術。加強了土壤酸化治理、精準施肥、新整治土地區域栽培、綠色防控、生物有機肥生產、煙葉烘烤等關鍵性技術研究與應用,使煙葉生產水平和質量不斷提升。
經過多年的培植和發展,煙草產業已成為恩施州煙區農民脫貧致富的主要渠道之一。“十一五”以來,全州煙葉產業年均為煙農提供現金收入13億元左右,實現煙葉稅3.5億元左右。全州常年種植10-50畝的基本煙農4.5萬戶,平均年收入達到3.6萬元,煙區農民正在憑一“葉”致富。
煙區農村面貌因一“葉”而新
建始縣官店鎮,一排排的小洋樓依山而建,掩映在芭蕉和竹林中,分外美麗。“現在許多農戶家買的高級轎車都叫不出名字。”柳木村村委會主任王尚飛介紹,過去全村都是木板房,甚至還有茅草房,一半人在外地打工,土地拋荒嚴重。“種上煙葉后,存款年年上升,自家一對雙胞胎兒子進入重點大學讀研,靠的都是煙葉收入。”
近幾年來,各縣市、各部門抓住煙草行業持續開展煙葉基礎設施建設的有利機遇,在全州煙區大力開展煙葉基礎設施建設和新農村建設,加快改變煙區發展面貌。
全州已連續十年持續開展煙葉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入建設資金超過22億元,建成煙水、煙路、煙房、煙田、煙機等各類農田水利配套設施項目17萬個。全州煙水配套受益面積已達138萬畝,煙水配套覆蓋率已達82.6%;烤晾房設施建設受益面積已達48萬畝,占全州常年種煙面積的96%。建成標準化煙葉收購站點137個,購置農用機械1.4萬多臺套,整理基本煙田10萬余畝,建設水源工程項目5個。
通過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核心煙區基本形成渠相連、路相通、管成網、旱能灌、澇能排的現代化裝備格局,有效解決了煙區農民飲水難、出行難、灌溉難、耕作難等瓶頸問題,煙農的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
如今,恩施城郊、利川柏楊、宣恩曉關、鶴峰燕子、巴東野三關、建始高坪、咸豐丁寨、來鳳百福司等一些重點煙區已成為全州新農村建設的典范和樣板。特別是去年以來,利用國家煙草部門投入的綜合扶貧專項資金,在恩施龍鳳試點先行先試,投入5億元大力實施“六個一工程”(一個產業、一座水庫、一所學校、一所醫院、一條道路、一個生態村莊),建設現代煙草農業示范區。通過一年多時間建設,龍鳳示范區煙葉產業迅速壯大,煙農收入明顯提高,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成為全州綜合扶貧改革和新農村建設的新亮點。
踏訪煙區,處處可見通暢的道路、方便的供水、平整的耕地、工廠化的育苗大棚、漂亮的農房、現代化的家居。片片“金葉”,猶如枝枝畫筆,在恩施大山里描述出色絢麗的新農村畫卷。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