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歷年來,煙葉烘烤工藝制定,總是隨氣候、葉齡和其它人為不可控因素進行調整。通過近幾年的總結以及查閱烘烤資料,對烘烤工藝的制定有初步的認知。總體上來講,烘烤工藝調整基本在變黃期和定色前期內對溫濕度以及升溫速度進行調整,后期烘烤工藝無多大變化。主要歸結于煙葉在特定氣候和生長環境下形成的鮮煙素質和采收成熟度,具體就是煙葉含水量、內含物質充實度和成熟度。成熟度為人為可控因素,就煙葉含水量和內含物質充實度而言,可以根據年份和煙葉長勢,劃分為三種煙葉類型:一是嫩黃煙;二是后發煙;三是正常煙。根據以上三種類型,可以制定不同年份的烘烤方案。
一、關于三個概念具體認知
1、嫩黃煙:嫩黃煙是由于栽煙密度過大,旺長期澆水過多,或遇雨徒長而形成的。其特點是干物質含量少,含水量多,烘烤變黃時轉色快,烤后輕飄,質量很差。
2、后發煙:煙葉生長前期干旱,中后期降雨相對較多情況下形成的。其內含組成不協調,葉齡往往較長,干物質積累較多,身分較厚,葉片組織結構緊實,保水能力強,難以真正成熟,有時葉面落黃極不均勻,或者尖部黃基部青反差過大,或者葉片黃葉脈綠差異過大,或者泡斑處落黃(甚至發白)而凹陷處卻濃綠不落黃極不協調,使得成熟度和調制時變黃程度也難以準確判斷。
3、正常煙:正常年份、正常密度、正常落黃的煙葉。
二、不同煙葉烘烤方案制定
1、嫩黃煙:嫩黃煙采收宜早不宜遲。一般7成熟時即應采收,裝煙時宜稀不宜密。在烘烤技術上,要針對煙葉干物質少、水分多、變黃快的特點,采用“先拿水,后拿色”的方法。防止硬變黃。即在變黃期首先采用偏高的干球溫度,即攝氏40-42度,偏低的濕球溫度,即攝氏36度。使煙葉失去部分水分,發軟凋萎。若煙葉仍不發軟,需進行高溫快速排濕,即很快使溫度升高到42-44度,打開冷風口,大量排濕,直至煙葉塌架發軟。在二棚煙葉變黃7-8成時,即需轉入定色期。定色期升溫不能快也不能慢,不能在某一溫度下長時間停留,以防烤黑煙。
2、后發煙:在烘烤時,既容易表現變黃困難而烤青,也會因脫水困難、難定色而烤黑,烤后煙葉常出現不同程度掛灰、紅棕、雜色、僵硬等。裝炕后立即生火加熱,以較快的速度將干球溫度升至38~39℃(氣溫高的地區炕內溫度宜高,氣溫低的地區炕內溫度宜低),保持干濕球溫度差在2℃左右,使底層煙葉變黃6~7成,葉片發軟。然后升溫至41~42℃,干濕球溫度差3~4℃,使底層煙葉基本變黃,主脈發軟。接著,升溫至45~46℃,濕球溫度穩定在38℃左右,將全炕煙葉烤黃并小卷筒。此后轉入正常烘烤。
3、正常煙:三段五步式正常烘烤。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