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4 煙蚜繭蜂對蚜蟲的控制效果調查
推廣區煙草病蟲害預測預報系統觀測圃的設置,按照煙蚜繭蜂研究實施方案要求,具體調查內容及方法如下:
4.1調查地點:稼依鎮店房村民委路馬黑村、干河鄉碧云村民委馬鞍山村
4.2調查對象
4.2.1 煙蚜調查
4.2.1.1 春季越冬寄主調查
調查時間:3月下旬、4月下旬、5月下旬
調查作物:大白菜(十字花科蔬菜)。
調查方法:每種作物或田間雜草,采用五點取樣法進行取樣,每點調查20株,記錄每株作物或雜草上的有翅煙蚜及無翅煙蚜的數量等。
統計方法:統計每種調查作物或雜草的有蚜株率及蚜量。
4.2.1.2有翅蚜遷飛動態
黃皿設置:在烤煙連片種植區域設置3個黃皿,成等邊三角形。黃皿距地面高度為1米,兩皿之間相距30~50米。黃皿直徑35厘米,高5厘米,皿內底及內壁涂黃油漆,皿外涂黑油漆,當皿內黃顏色減弱(褪色時),更換黃皿。
調查時間:從4月1日開始調查,每天上午8~9點收集黃皿內的所有有翅蚜,每天收集1次,7月中旬。
調查方法:黃皿內加入2~3厘米深的0.5%左右的洗衣粉水,保證黃皿內的洗衣粉水不干或不溢出(每天收集有翅蚜時進行檢查,并加入或更換洗衣粉水)。每天上午8~9點收集3個黃皿內的所有有翅蚜,保存于盛有75%酒精的小瓶內帶回室內,當天或第2天用低倍解剖鏡(或高倍放大鏡)鏡檢,將有翅煙蚜與其它種類的有翅蚜區分開。記錄調查日期、有翅煙蚜的數量、其它可識別的有翅蚜種類(如甘蘭蚜)的數量及不可識別種類的總數量。
統計方法:統計每天誘集到的有翅煙蚜量及其它蚜蟲的總數量。
4.2.1.3 煙蚜田間種群數量系統調查
調查時間:煙苗移栽大田10天后,每月逢5日、10日、15日、20日、25日、30日進行調查,直至大面上田間煙株開始采烤止(如調查當日遇下雨等特殊天氣,則當次調查時間順延,其它調查時間仍按期進行)。
4.2.1.4 煙蚜繭蜂對煙田蚜蟲的控制效果調查
4.1.4.1調查樣地設計:調查點設在稼依路馬黑和干河馬鞍山中華核心原料基地連片煙田內。分別設三個調查點,即:
A空白對照(不釋放煙蚜繭蜂和不使用任何農藥)
B釋放煙蚜繭蜂(只釋放煙蚜繭蜂但不施用任何農藥)
C噴施20%的康復多2500倍
其余農事操作采用當地常規管理方式進行。通過對有翅與無翅煙蚜種群密度的監測,及時掌握當地煙蚜遷飛與發生情況,對煙蚜繭蜂的收集與釋放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注:(1)有放蜂調查點設置在不放蜂調查點的常年風向下風口處,放蜂與不放蜂兩種類型樣地之間間距不少于200米。
(2)每種相同類型樣地調查點之間間距不少于1米。
(3)每種不同類型樣地調查點之間間距不少于20米。
4.1.4.2調查方法及內容
在煙苗移栽10天后,每個調查樣地隨機選擇5點,每點定點選擇6株進行調查,共30株。每隔5天(每月逢5日、10日、15日、20日、25日、30日)進行一次調查,直至煙草開始采收止。調查方法采取分級或計數方式,主要調查煙田蚜蟲(有翅蚜、無翅蚜、僵蚜、煙蚜繭蜂)及主要天敵數量。
葉片蚜量的分級標準為:
0級:全葉正反面均無蚜蟲;
1級:1~5頭/葉;
2級:6~20頭/葉;
3級:21~100頭/葉;
4級:101~500頭/葉;
5級:大于500頭/葉。
統計方法:統計每株調查煙株的有翅煙蚜量、無翅煙蚜量或蚜情指數、有蚜株率。
4.2.2 煙草復合侵染病毒病調查
調查時間:煙苗移栽大田10天后開始調查。每月逢5日、10日、15日、20日、25日、30日進行調查,直至煙株開始采烤。
調查方法:采用五點取樣,每點固定50株煙,共250株,對固定煙株(若固定煙株生長不正常或其它病蟲害較重的煙株,則更換固定煙株;若固定煙株鄰近有其它重病煙株則將其鏟除)進行調查。每次調查時均采取以株為單位的方法進行分級調查,記錄每株煙的花葉病的危害嚴重度。分級標準:
O級:全株無病。
l級:心葉脈明或輕微花葉,或上部三分之一葉片花葉但不變形,植株無明顯矮化。或病斑面積占葉片面積的l-5%。
2級: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葉片花葉,或少數葉片變形,或主脈變黑,植株矮化為正常株高的三分之二以上。或病斑面積占葉片面積5.0-20%。
3級: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葉片花葉,或變形或主側脈壞死,或植株矮化為正常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或病斑面積占葉片面積的20.0-35%。
4級:全株葉片花葉,嚴重變形或壞死,病株矮化為正常株高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或病斑面積占葉片面積的35%以上。
統計方法:統計發病株率、病情指數。
4.2.3 農藥施用情況調查
在放蜂區域的觀測圃樣地C、D內,調查從移栽期至煙葉采收結束,每10天調查一次使用殺蟲藥劑及防病毒病藥劑的情況,記錄每次使用農藥品種、數量(按噴霧器/畝計)、使用濃度、防治對象、施藥時間(用煙草具體生育階段表示)、使用方法、生產廠家、農藥來源等。
5 結果分析
5.1 春季越冬寄主調查:通過對煙蚜越冬寄主白菜進行取樣調查得出(見表3及圖表1),從3月下旬到5月下旬,兩個點均有煙蚜在白菜上寄生,有蚜株率變化呈上升趨勢;無翅蚜變化呈負物線趨勢,到4月下旬出現低蜂,隨后逐漸上升;有翅蚜變化呈正拋物線趨勢,到4月下旬出現低峰,隨后逐漸下降。
表3 煙蚜越冬寄主調查統計
圖1 煙蚜春季生長動態趨勢
5.2有翅蚜遷飛動態:通過黃皿誘捕有翅蚜調查得出(見圖表2),從4月1日到7月30日,4月中旬是有翅煙蚜的遷飛高峰期,平均每五天誘集到的有翅煙蚜最高達64頭,之后煙蚜遷飛量逐漸減少,4月中旬出現一個小的遷飛高峰期,之后煙蚜遷飛量逐漸減少,6月上、中旬又出現一個遷飛高峰期,誘集到的有翅煙蚜最高達89頭,6月下旬煙蚜遷飛量開始減少,7月上旬后煙蚜遷飛量較少并且沒有明顯遷飛高峰。
圖2 有翅蚜遷飛動態趨勢
5.3 人工飼養繁殖煙蚜和煙蚜繭蜂:通過繁蚜繁蜂棚的溫度、溫度、煙蚜生長量和僵蚜數的調查得出(見圖表3),煙蚜生長從6月中旬到7月中旬呈上升趨勢,到7月18日最多,達1630頭/株,以后逐漸下降;6月19日開始出現僵蚜,到7月13日也是達到最多,達1430頭/株,以后逐漸下降。在7月中旬到下旬,煙蚜和僵蚜數量超過了3000頭/株,此時為煙蚜繭蜂出蜂的高峰。
圖3 煙蚜和煙蚜繭蜂繁殖態勢
?
(未完待續,更多精彩內容敬請繼續關注煙葉平臺。)
?
相關鏈接:云南硯山2012年煙蚜繭蜂防治煙蚜推廣效果評價報告(上)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