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5.4煙蚜田間種群數量
5.4.1 蟲株率:通過對不釋放繭蜂、不施藥(空白對照)和釋放煙蚜繭蜂不施藥調查,結果見以下圖4。從圖表可看出:當煙田釋放煙蚜繭蜂后,放煙蜂區的蟲株率明顯低于不放蜂區。從6月30日到7月30日,放煙蜂區的平均蟲株率僅為15.4%,而不放蜂區則高達28.1%,放煙蜂區比不放蜂區的蟲株率減少12.7個百分點。
圖4煙蚜田間蟲株率變化趨勢
5.4.2 蚜情指數和防治效果:通過對不釋放繭蜂、不施藥(空白 對照)和釋放煙蚜繭蜂不施藥調查,結果見圖5,可以看出,煙田釋放煙蚜繭蜂后,放煙蜂區的蚜情指數明顯低于不放蜂區。從6月30日到7月30日,放煙蜂區的平均蟲株率僅為13.2%,而不放蜂區則高達27.4%,放煙蜂區比不放蜂區的蟲 株率減少14.2個百分點。煙蚜繭蜂對煙蚜的防治效果在44.5—68.2%之間。
圖5放蜂區與不放蜂區蚜情指數對比和防治效果
5.5煙田蚜蟲主要天敵數量
從圖6可以看出:放蜂區內煙蚜繭蜂、食蚜蠅、草蛉、瓢蟲和蜘蛛等煙蚜的天敵數量較多,而在施農藥的煙田調查 基本看不到這些天敵的存在。說明釋放煙蚜繭蜂不僅可以有效控制煙蚜種群的增長,還有可能改善農田生態環境,提高天敵的多樣性,從而增強天敵對煙蚜的控制作用。
圖6放蜂區蚜蟲天敵種群
5.6 煙草復合侵染病毒病發生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不放蜂區病毒病在6月中旬就開始發生并逐漸加重,7月下旬發病率達到最大,病指為6.8%。而放蜂區病毒病從6月中旬之后趨于穩定,病指為僅為4.1%(見圖表7)。說明釋放煙蚜繭蜂后,有效控制了煙蚜的危害,同時也減少了蚜蟲傳播病毒的來源,從而降低了病毒病的危害。
圖7放蜂區與不放蜂區病毒病危害對比
5.7 農藥施用情況調查
通過對釋放煙蚜繭蜂和施用農藥調查得出(見圖表8),放煙蚜繭蜂2次(放蜂量約2000頭/畝)的防治效果穩中有升,平均防效為53.4%;而在團棵—旺長打藥3次的防治效果雖然較高,平均防效為67.1%,但極不穩定,打藥的頭幾天高,過后又死灰復燃,防效“來得快,去得也快”。這說明釋放煙蚜繭蜂和施殺蟲劑對煙蚜均有良好的控制效果,煙蚜繭蜂雖然沒有殺蟲劑來得快,但防效持續時間長,是防治煙蚜持續有效的替代技術,將來能為廣大煙農所認可和接受。
圖8放蜂區與康復多防治蚜蟲防效對比
5.8 經濟和社會效益:據統計,硯山縣今年煙蚜繭蜂防治煙蚜推廣區共支出費用51萬元,平均投入9.11元/畝,比噴施康福多(2500倍噴3次)投入22.80元/畝減少13.69元/畝,減幅達60.0%。值得一提的是,煙蚜繭蜂防治煙蚜,繁蜂時間雖然長達2個多月,但平時只需10人左右的人力就能管好,放蜂時也是同樣的人力就能完成,而噴施農藥每人每天能噴4畝,整個推廣區如果藥劑統防一次,需組織600多人的植保專業隊噴20多天才能完成。所以煙蚜繭蜂防治煙蚜比藥劑防治不僅能大幅度地降低成本和用工量,而且取得的防治效果是可觀的。
5.9 煙農對煙蚜繭蜂防治煙蚜技術的認可程度:通過2011-2012年連續兩年在硯山種煙區域內釋放煙蚜繭蜂,自然界的煙蚜繭蜂種群密度已經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煙蚜天敵得到了良好的恢復,農民殺蟲用化學農藥的習慣已經打破,農民對保護自然天敵及自然環境的認識已有一定的認同。在連續放蜂區域內,農民已感覺到煙蚜為害已有明顯的減輕趨勢,在蔬菜、大春、小春作物施用化學殺蟲劑用量也已經明顯的減少,農民對釋放煙蚜繭蜂防治煙蚜具有很高的積極性,化學殺蟲劑的使用量已大幅減少。因此,利用煙蚜繭蜂前景非常可觀,效果非常明顯。
相關鏈接:
?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