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煙花三悅公眾號報道 2009年1月1日起,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卷煙包裝標識的規定》要求,境內生產的所有非出口卷煙和國外進口卷煙的條、盒包裝在30%以上的區域印刷健康警示語,且「明確、清晰、醒目,易于識別」,并禁止在卷煙包裝體上及內附說明中使用諸如「低危害」、「淡味」、「柔和」和「低焦油」等語言。
這項規定到2012年4月升級成為「正面30%中文、背面30%中文警句,字體加大」,大家把之前和之后的版本俗稱為「小字版」、「大字版」。
也就在2009年,國家局于5月發布《關于加快培育全國性重點骨干品牌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快培育全國性重點骨干品牌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這份編號175號的文件,正式把中國煙草的品牌發展帶入到「20+10」的運行軌道。
同樣這一年,面對金融危機的后續影響和應對措施,財政部對各類卷煙批發毛利率進行了統一的歸檔管理,一類煙批發價260元/條以上按34%歸檔,其余按29%歸檔;二、三類煙按25%歸檔;四、五類煙分別按20%、15%歸檔,同時調整了卷煙消費稅率。
此舉進一步抹平了卷煙的差異化價格設計,而另一個關鍵點是,卷煙價類劃分標準的重新調整為結構提升尤其二類煙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新的外在助推,原本形如雞肋的二類煙因為區間的拉大和價值承上啟下,產業價值、增長潛力得到了充分的認識和釋放。
圍繞新的價類設計,「20+10」也升級優化為「雙15」+鼓勵培育的評價體系,并沿用至今。
從2006年開發第一款中式細支煙「夢都」到率先對細支煙設備進行整體升級改造,「南京」在2009年推出了「炫赫門」,一包定價150元,而且煙嘴有點甜——最開始被當作是有點怪怪的感覺——的細支煙,彼時的「炫赫門」一定想不到自己會在10幾年后成為細支煙的NO 1,而且是年銷量達到70、80萬箱的規模,從2014年開始幾乎每年保持翻番增長。
5年之后,大家才把這一年定義為細支煙發展元年。
2010年工作會上,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不斷醞釀、豐富和完善的「卷煙上水平」——包括品牌發展、原料保障、技術創新、市場營銷、基礎管理「五個發展上水平」——被正式確立為當時和此后一段時期煙草行業的基本方陣和戰略任務。
圍繞「卷煙上水平」所拋出的一攬子計劃中,最為核心——也是「卷煙上水平」的集中體現——以提高中國煙草整體競爭實力為目標,努力推動品牌發展上水平。「品牌發展上水平」從三個大的方面,奠定了時至今日的發展路徑、品牌格局和競爭樣式。一是積極實施「大市場、大品牌、大企業」戰略,加快推進重點骨干品牌規模擴張。二是積極實施減害降焦戰略,努力實現產品質量安全穩定。三是積極實施提質增效戰略,著力提升品牌價值。
作為支撐,「品牌發展上水平」進一步量化和細化為「532」、「461」發展目標,即:爭取用五年或更長一段時間,著力培育2個年產量在500萬箱、3個300萬箱、5個200萬箱以上,定位清晰、風格特色突出的知名品牌,并且在國際市場要有所突破;爭取到2015年,培育12個銷售收入超過400億元的品牌,其中6個超過600億元、1個超過1000億元。
「532」、「461」成為中國煙草品牌在這一時期最為突出的圖強符號。
就在這一年,在國家局完成最后一次評選之后,人為框定指標已經不再適合行業新形勢發展的需要, 36家重點工業和36個名優煙成為歷史。對重點品牌的扶持在政策上開始轉變,適度有益競爭對于品牌做大做強發揮了積極作用。
也是這一年,「中式醇香第一枝」、「中國煙草大師級作品」、「煙絲金黃金黃、煙灰雪白雪白」,作為朱尊權院士的封山之作,從2010年到2013年——「天葉」以一年一個臺階的進取姿態——分別實現鄭州超高端第一品牌,河南市場高價卷煙第一品牌,躋身超高端品牌全國前10強,單品銷量過萬箱居于全國超高端品牌全國前5位,再到長時間保持30%左右的年均復合增長率。
從最初的疑惑到后來的實至名歸,「和大天壹」成為中國煙草第三個標志性的品牌定語。
到2011年,全國共有17個品牌銷量超過100萬箱,其中「紅塔山」、「白沙」、「雙喜」超過300萬箱,「紅金龍」、「云煙」、「紅河」超過200萬箱。「中華」超過1000億元,「云煙」、「芙蓉王」、「雙喜」超過600億元,「利群」、「紅塔山」、「白沙」、「玉溪」、「黃鶴樓」超過400億元。「532」未成,「461」先至。
「芙蓉王」以110萬箱商業銷量成為第一個百萬箱一類煙品牌。
擁有百年歷史的「大重九」品牌在這一年復出,依靠一流的產品力和深厚的品牌力,「大重九」以「方便親切交談」的姿態保持了穩定而持續的增長勢頭,力壓——或許也可以說犧牲了——概念上更具號召力的「莊園」,成為了云產超高端的最佳表現和砥柱中流。
盡管到2011年底,隨著「紅雙喜」和「雙喜」品牌之間的合作,再加上被指定姻緣的「雙喜」、「紅雙喜」、「好日子」,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力提速500萬箱宏愿,但不僅功虧于簣,反倒因為訴求的根本不同而自始「貌合神離」,除了統計數據上的好看一些,反倒犧牲了「五葉神」這個原本鮮明突出的特色品牌。
在2014年技術性達到426萬箱之后,合二為一的「雙喜?紅雙喜」并沒有拿出超過1+1>2的市場表現,而426萬箱也是中國煙草品牌到目前為止最高年銷量。
一年之前,中國煙草的品牌數量首次控制在了百個以內,比上一年減少12個之后只有98個。
更早一些時候,一度不復昔日榮光的「貴煙」開啟了煙酒跨界,通過爆珠技術的引入,開創性地推出了「國酒香」品類和「國酒香」產品,并一度引發了爆珠煙的快速發展,再加上后來的陳皮爆珠,爆珠成為了最具識別性的差異化題材。
也就是在2014年政策性沖高至5099萬箱最高銷量之后,大家才意識到這就是「需求拐點」的到來。2015年,根據卷煙提稅順價方案,所有在銷卷煙批發價均集體性、一次性上調6%,無形之中對品牌發展構成了雪上加霜的二次打擊。
此后長期性的稅提價不順,疊加上寬松飽和下的平衡打破,讓一直備受關注、倍加關愛又順風順水、風風光光的「大品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與挑戰,存量爭奪的殘酷與「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蠶食,以及由此導致方向感、節奏感、秩序感的全面塌陷,讓大家過得既難且累,又慌還亂。
直到現在,中國煙草品牌發展所經歷的起起伏伏、磕磕絆絆盡如你所知。
所有一切,不過只是昨天。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