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匠心即巧妙的心思。作為一名生產一線員工,用心把質量做到極致,把品牌做成信仰就是匠心的真諦。每一個品牌的背后,都濃縮著企業(yè)為追求高品質而奮斗的足跡。筆者剛進車間的時候,聽到最多的就是老輩們在車間的“血淚史”。大部分環(huán)節(jié)都由手工完成,盡管沒有先進的設備,但也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煙葉的香味,一絲一葉都透著匠心。
當下,面對“工業(yè)4.0”浪潮,“互聯(lián)網+”風生水起,不少人認為“匠心精神”已顯得不合時宜了。而筆者認為對于實體產業(yè)而言,回歸技術、回歸產品質量,仍是恒久不變的關鍵。產品的品質取決于制造過程,取決于創(chuàng)造者的匠心精神。在很多人眼中,操作工只是一種機械重復的工作者。但實際上,當傾注心血,細心雕琢產品時,同樣可以看到品質的力量。2014年,“芙蓉王”品牌商業(yè)銷量186.86萬箱,銷售收入突破1000億元,連續(xù)8年居全國一類煙產銷量第一。長期吸引消費者、提高品牌忠誠度的是卷煙的“味道”——品牌的立身之本,無論時代如何變化,大國制造的品牌背后都離不開一顆匠心。
匠心,是堅守、創(chuàng)新的心。墨守成規(guī)不是匠心,師心自用不是匠心。匠心精神既要精細制造,更要“智造”。匠心的核心不只是動手操作,而是創(chuàng)新思維。就拿制絲車間來說,精益生產活動開展以來,員工集思廣益,提出了許多具有實效性的小改善,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時,積極性也提高了。從被動的接受操作流程規(guī)章制度,維護產品質量,到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積極提高產品質量。當縷縷煙絲在消費者手中燃盡,有理由相信匠心能篆刻生活的美學。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