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楊秋俠,女,1975年9月出生,大學學歷,中共黨員。1997年7月進廠,至2011年9月,一直在陜西中煙澄城卷煙廠制絲車間,從事梗絲柜操作工、儲絲工段長、總控室操作工、統(tǒng)計員、核算員等各種崗位的工作,2011年10月至2013年2月在物資供應科任綜合統(tǒng)計員。2013年3月至今在物資供應科任物資招標采購員。
身材瘦小,衣著簡樸,楊秋俠是那種站在人堆里很快就會被掩蓋掉的普通人,1997年進廠,在生產(chǎn)一線從事梗絲柜操作工、儲絲工段長、總控室操作工、核算等多個崗位工作,克勤克儉,兢兢業(yè)業(yè),一干就是14年,始終如一,沒有多余的話語,只有務實的作風。2011年10月,因工作需要,被調(diào)至物資供應科,先后擔任綜合統(tǒng)計員、物資采購員,在普通的工作中書寫下不平凡的“真境界”。
工作上的事“事事有心”
當記者說要參訪她的時候,楊秋俠正把頭埋在桌面上一大堆待粘貼的票據(jù)里。
“好像也沒什么好說的”她抬起頭咧開嘴不太好意思的笑了笑,似乎又怕記者誤解她的意思,繼而又補充了一句:“真沒什么好說的,每天做好本職工作,領著工資問心無愧就好,既然澄煙給我提供了一個展現(xiàn)自我的舞臺,我就要盡力當一個好主角”。其實,這個回答記者采訪前就料到了,之前與她以常有業(yè)務上的來往,對她還是有些了解。
就這么一個說話略帶靦腆的“普通人”,在工作崗位上卻有著不普通的工作業(yè)績:在生產(chǎn)一線14年,既從事過操作崗位,也從事過管理崗位,每到一個崗位她都能盡快適應并干得得心應手;從事物資供應科綜合統(tǒng)計、采購工作4年來,她經(jīng)手的項目預算、月報、付款審批等等的項目資金高達2000萬元以上;實施采購項目40個,從項目實施前期市場調(diào)研、預算審計、招標、合同簽定審批、貨物驗收、資金結(jié)算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從未出現(xiàn)過任何差錯。
記者半開玩笑的問道:“人常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而你卻做到了‘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你是怎樣做到的?”。她笑了笑:“用心了,自然就能做好了,沒有什么訣竅。”
事怕“用心”,人人都知道的道理,做起來卻很難。近幾年來,煙草行業(yè)處處講規(guī)范,事事講程序,尤其是采購業(yè)務方面,程序復雜,流程繁瑣不說,經(jīng)常在協(xié)調(diào)業(yè)務的過程中夾在供應商和管理部門中間受氣,當大家都不愿做采購員時,她“幸運”的被安排在物資采購崗位上,業(yè)務交接三天很快過去了,她還是云里霧里,壓力可想而知,為此,她加班加點學行業(yè)規(guī)范、梳理采購流程,了解項目情況,掌握市場信息……一個項目跑下來,她已成為一名“老手”,身邊的同事夸她聰明,悟性高!她只是淺淺一笑,其實,很少有人知道她背后用的“心”。
同事們的事“事事熱心”
在楊秋俠的辦公室,經(jīng)常會總是聽到:“楊師,幫我看一下這個項目網(wǎng)上流程下一步怎么走。”;“秋俠,幫我把這個項目的資金支付上一下網(wǎng)。”;“楊工,幫我看看報銷的憑證附件還缺什么……”。她只有一種回答:“哦,好,就來。”說話簡練,但干起工作來卻潑辣有余,在同事們眼里,工作上的事沒有她幫不了的忙,而她總是忙得不亦樂乎,熱心為同事們解決工作中的一些問題。遇到棘手的工作領導也第一個想到的是她,因為領導知道她好學上進,工作能力又強,交給她的事情,很放心。
親人們的事“事事用心”
秋俠來自大荔縣農(nóng)村家庭,家里姊妹五個,她排行老大,平日里,因家里孩子多,花費也大,她體諒父母親的不易,自己的事從不討擾家里人,而父母姊妹的事她會“事事用心”,孝敬父母、照顧姊妹已然成為一種習慣。采訪中聽說她丈夫是一名老師,剛想寬慰她幾句:“教師多好,至少孩子的教育方面可以讓你少操心”。誰知她苦笑道:“他工作單位在大荔縣,平時也不在家,孩子基本上我一個人帶,”沉默了片刻,她又接著說:“孩子今年已是高二生了,要做到工作和照顧孩子兩不誤,雖然有些艱辛,但看著他在我身邊一天天的長大,也是一種幸福!”我心里不知不覺中浮起一絲酸楚,是啊,只有親身經(jīng)歷了才能品味到其中的“幸福”滋味。
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曾經(jīng)對女兒說過,世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天才,無需雕琢,本身就蘊含著靈氣,但卻是極少的;另一種就是普通人,根據(jù)需要而雕琢,可方可圓。楊秋俠屬后者,但她在雕琢師的手里卻是極易出成績的那種,你給她一個舞臺,她會將自己展現(xiàn)的盡善盡美。
楊秋俠是普通的,但的的確確是不平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