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根本目的就在于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為切入點,突出作風建設,反對“四風”,通過“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強化黨員、干部為民、務實、清廉意識,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磅礴的“正能量”。
轉變作風是一項長期性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要切忌“一陣風”、“雨過地皮濕”,樹立長期作戰、久久為功的思想,對于活動開展過程中好成果、好經驗、好做法,應使其常態化、制度化,把“一陣風”變成“四季風”。
要內化于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黨員干部要解決好“一陣子”與“一輩子”的問題,必須將“學”與“思”相結合,從思想根源上樹立群眾觀念。向身邊焦裕祿式好干部學習,反思自身與其存在的思想差距;向人民群眾學習,反思自身與其之間存在的思想障礙;向書本學習,反思自身與其之中存在的思想偏差。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找差距、明障礙、糾偏差更應成為黨員干部每日的思想必修課。哲學上講:“量變引起質變”,只有將“學”與“思”變成日常行為,才能使群眾觀念入骨入髓。俗話說:“思想的深度決定行動的高度”,黨員干部只要讓群眾觀念真正在心中扎根,就能做到“一輩子”自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一輩子”以為人民服務為重,“一輩子”以人民的利益為先。
要外化于行。“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黨員干部要踐行群眾路線“一輩子”,必須將“知”與“行”相統一。要深入基層看民生、深入群眾聽民意、深入生活體民情,才能知群眾所思、所想、所盼、所怨,才能摸準實際脈絡,找準工作方向。“知”是基礎,“行”是核心。如何把工作做到群眾的心坎里?黨員干部深知群眾最重“真誠實在”,最煩“虛假客套”是人之常情。因此,黨員干部要把“群眾利益無小事”用于工作,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真抓實干,給群眾創造看得見的福利。陸游詩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可見,“知”與“行”相互聯系,融會貫通。所以,黨員干部不僅要知道邁開腿、張開嘴、俯下身子、放下架子,還要用實際行動察民情、解民憂、紓民困,只有這樣,踐行群眾路線“一輩子”的行為才能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要固化于制。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要使落實好群眾路線不流于形式,必須將“問”與“答”相貫通。群眾之事,主要是衣食住行方面的民生問題,黨員干部日常處理的也大多是這些方面的問題。對待這些具有共性的問題,我們應將在實踐活動中出現的成功經驗、好的做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在接下來的整改階段可做參考,提高辦事效率,真正做到問題一出現,立馬有答案。哲學上講:“事物是變化的”。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向前推進,之前出現的問題矛盾主要方面隨之也會發生變化,這時我們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重新查找制度與形式匹配的漏洞、缺陷,做到常查漏、勤補缺,使制度不過時、有用處。不只要做到有“問”有“答”,還要做到從“問”到“答”再回歸到“問”。讓制度形成一座堅固的堡壘,使黨員干部踐行群眾路線“一輩子”有強大的后盾做支撐。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思想是基礎,行動是核心,制度是保障;黨員干部只要打牢基礎,抓住核心,加強保障,就能自覺踐行群眾路線“一輩子”,保證人民群眾一生受益。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