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曾經讀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魏文王問名醫扁鵲:“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扁鵲答道:“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問:“那么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鵲說:“我長兄治病,是治于發病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擅長找準病因,治病于萌芽狀態,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只有我們家的人知道;我中兄治病,能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時。一般人認為他只能治療輕微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于本鄉里;而我扁鵲治病,是治于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放血,在皮膚上敷藥等大手術,因此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傳遍全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懂得預防疾病的醫生才是最高明的醫生。安全管理也是如此,如果總是等到事故發生后,才去排查事故原因,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消極保,被動防,事故就可能防不勝防,堵不勝堵。這就要求我們在抓安全工作時,要把預防工作放在首位,建立嚴而有格的安全生產工作責任制,加強企業安全管理長效機制。
大力開展調查研究工作,及時發現安全生產工作中的傾向性、苗頭性、突發性、規律性的問題進行科學分析,超前預測,及時報告,有針對性地采取防范控制措施;做好事故隱患的綜合治理,避免“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持之以恒做好預防工作,不被表面相對安全的假象所迷惑,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樹立憂患意識,善于從日常工作進程中發現薄弱環節,及時抓整改,補“短板”,爭主動,保安全。
“8?12”天津濱海新區危化品倉庫爆炸事故損失慘烈,催人警醒。我們務必牢牢掌握安全工作的主動權,像扁鵲的長兄治病那樣,做到“事先鏟除病因”,切實把事故消滅在源頭,而不要“治病于病情嚴重之時”,慌忙于“亡羊補牢”!注意把外單位的問題當作自己的問題,做到引以為鑒,警鐘長鳴,防患于未然!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