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品牌培育,是當今和以后很長一段時間營銷層面所面對的重要問題和主要工作。隨著卷煙營銷市場化取向改革的不斷深入,有的人片面認為,市場更多了選擇權,卷煙品牌也不需要營銷人員花心思、動腦筋而煩神了。把品牌培育的問題,更多地拋給市場,這種觀點正確嗎?那么,當前和以后的品牌培育工作,是把話語權留給市場,還是按照傳統的方式操作呢?我們來聽聽客戶經理的看法和意見。
甲方:需要“自上而上”
“品牌培育是第一要務”。卷煙營銷部門在品牌的市場培育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傳統的品牌培育工作,也就是煙草公司提供貨源,然后制定品牌培育計劃,營銷人員(主要還是客戶經理)再進行實施。零售客戶是處于被動地位,也就是“煙草公司有什么,零售客戶就要什么,賣什么。”說穿了,還是一種 “自上而下”的培育模式,市場缺少品牌的選擇權。但這種模式很傳統,市場偏差度小,缺點是培育形式比較呆板,零售客戶沒有品牌選擇的余地。
要抓好市場主動權
品牌培育還是自上而下比較好,可以把貨源計劃在可控的范圍之內,不會因為貨源太集中而導致某些品牌更緊張的現象,也不會因為某些品牌市場基礎薄弱,出現“門前冷落鞍馬稀”的局面。無論卷煙營銷工作怎么樣市場化,我想,煙草公司還是要站在市場的主導地位上,去正確引導市場,培育品牌,才不致于因為市場波動而影響到客戶滿意度和品牌的核心競爭力。
我認為,自上而下的模式,可以牢抓市場的主動權、發言權,讓品牌培育事半功倍。
一是減輕客戶經理的勞動強度。傳統自上而下的品牌培育模式,其方法雖然呆板一些,但其效果是顯而易見的,不會增加客戶經理的勞動強度,更會讓品牌在短時間內被市場所接受。
首先,會減少客戶經理推介的時間。品牌培育,大多數情況下是為零售客戶作想,可以豐富他們卷煙專柜里品規的不足,讓消費者多了選擇的余地,增加收益;其次,有一次的義務在里面。有許多零售客戶片面認為,品牌培育是客戶經理的事情,和零售經營者沒啥關系,賣這類品牌純屬是“順水人情”,給客戶經理“面子”,其實,零售客戶才是最大的受益者。如果零售客戶持這類觀點,他們對主動去培育品牌嗎?現實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客戶經理的推介功能必不可少,還要做好客戶的工作。自上而下,讓客戶經理所花的精力會得到應有的回饋。
二是讓市場在自己的可控范圍內。品牌在面對市場的過程中,勢必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因素影響,而影響到品牌和市場。“自上而下”的品牌培育模式,零售客戶自主選擇的余地較小,也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培育規定范圍內的品牌,這樣培育的效果會更好,也會節省零售客戶和客戶經理的時間,如果面太大,品牌太多,大家都不會有這個時間和精力,結果可能會造成“煮了一鍋夾生飯”的現象,花錢不識字,做好無用功,浪費了時間和精力。
同時,品牌培育“自上而下”的模式,也會讓市場主動權牢牢掌握在煙草公司手里,他們可以利用主動權去引導市場、決策市場,營銷良好地銷售氛圍,穩定卷煙市場秩序。如果這個主動權失去,該會是什么可怕的結果。
三是要正確引導。引導市場,引導客戶培育。品牌培育中,客戶經理的引導功能非常重要。這需要客戶經理做過細工作,品牌培育“自下而下”,雖然是政策層面的事情,但不是要客戶經理做“甩手掌柜”,而是要親力親為,收集市場信息,做好經營指導,反饋市場、客戶意見或建議,為管理層面制定或調整營銷政策提供第一手資料。
---客戶經理 羅耿
“自上而下”要避免幾個問題
自上而下的品牌培育模式,在煙草行業已經操作了很長一段時期,從這么多年的操作來看,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好的方面我們不談,我們來講講弊端如何避免。
一是強制措施。自上而下的品牌培育,有沒有好處。好處當然有,對行業、客戶經理、零售客戶都會有很大的便利。但是,和其他政策一樣,制定方處于絕對強勢的地位,對方當然也很弱勢了。在這種情況下,有的客戶經理會利用這個機會(市場支配權)給零售客戶下指標、壓擔子、定任務。好事兒,就會變成了壞事兒,損人不利己,這也是有些零售客戶對行業產生誤解的動因所在。
品牌培育,不管采取哪種方式,一定要遵循市場規律,不能為了完成所謂的計劃、任務而進行“拔苗助長”式的操作,這樣,只能會讓零售客戶增加反抗意識把事情搞得一團糟。
二是不能搭配銷售。這可是品牌培育中,零售客戶最為反感的事情,也是零售客戶投訴最多的簡單化品牌培育方式。品牌培育需要下大力氣,花一定時間和精力。如果采取搭售的辦法,就會在零售客戶的心里形成一種等、靠的模式,如果你要直接投放這類品牌時,客戶不會認可,更不會接受,因為這個品牌本身就沒有誘惑性。這樣的品牌培育能有什么效果可言,還會給客戶帶來不好的印象。況且,搭配銷售還是違法違規的,一旦東窗事發,零售客戶不追究,工商管理部門也不會輕饒你。
三是選好點。要選點投放,不能開始時,就在片區進行全覆蓋。“自上而下”的模式是有一定的可取之處,但在操作過程中,不能搞“一刀切”。俗話說“五個指頭伸出來有長短”,零售客戶的經營能力,經濟實力也會有高低。如果在初始布點時,你就推出每戶1條或者2條的辦法,對于一些大戶來講可能“吃不飽”,而對于一些小戶或者是弱勢群體來講,可能就是個大負擔。
何況,你所培育的品牌也不能就適合這個地區的消費群體,如果,某客戶這兒最低銷售10元/包的卷煙,你讓他培育5元/包的,可能嗎?這樣肯定不會有好效果,只能帶來相反的效果。所以說,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只有把合適的資源放在合適的地方,才不致于造成浪費,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以上這些措施,雖然有時出發點是好的,為了鼓勵零售客戶培育好品牌。但卻是零售客戶最為反感的。
---客戶經理 吳志勇
乙方:需要“自下而上”
品牌培育“自下而上”,可以說是個大的趨勢和潮流。商品好不好,市場說了算,但卷煙是個專賣品,也是一種特殊的商品。那么,針對其特殊性,是市場說了算,按市場需求來投放品牌,還是根據煙草公司年度的卷煙調撥計劃,有選擇性地投放品牌呢?
市場需要什么,就投放什么
我認為,不管是做營銷還是做服務,還是做品牌,最基本的要求是要遵循市場的需求規律,應該做到市場需要什么品牌的卷煙,我們就要投放什么品牌的卷煙。說真的,頻繁的品牌進入、退出,讓市場疲了,零售客戶煩了,客戶經理也累了。
從百牌號到“兩個十多個”到“20+10”,品牌在變少,品系卻在無限延伸。老品牌新面孔的現象在市場上層出不窮。而且,現在還有許多以前被整合掉的品牌,退市多年后又重新“披掛上陣”。在品牌培育上,又要重新從零開始。但是,由于市場認可、消費者吸煙口味的改變等問題,零售客戶對這些品牌并不買帳,銷售前景也可想而知。但是,煙草公司為了消化庫存,又不得不進行品牌培育和投放工作,這一類品牌,零售客戶賣得費勁,賣得也很有怨言。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量的社會庫存積壓,也影響了煙草行業的經營與服務形象。
不否認,近幾年,零售客戶的忠誠度和網建初期相比,下降的趨勢很明顯,這是為什么呢?原因有二:以往賣煙,以地產品牌為主,零售客戶想要什么品牌要什么品牌,數量想要多少就想要多少,供需矛盾不是沒有,而是很小。而現在,供需求矛盾非常突出,用零售客戶的話說“想要的品牌沒有,不想要的品牌硬往手里塞”。有的人會說,現在煙雖然緊張了,但零售客戶賺的錢多了。現實如此嗎?是的,在地產煙上,確實賺了不少錢,但有的省外品牌,不僅不賺錢,甚至倒貼錢的情況并非沒有,這個帳怎么算呢?其二,零售客戶的品牌培育壓力加大,一般情況下,每個月每位零售客戶都有一定數量、品規的品牌培育任務,你要完不成,就要降低供貨等級,就要降低供貨量,有時,明知沒有什么市場,但他們還是選擇訂貨的現象。
那咱們說,這樣的結果是誰想愿意看到的?如果要真正按照“市場需求基本滿足,零售客戶有所選擇”的話,這樣的矛盾應該不會出現,客我之間和諧、市場和諧的場面應該是隨處可見。
因此,我認為,應該給貨源投放政策“松綁”,這不僅是給市場“松綁”,讓市場來選擇、淘汰,也是給零售客戶“松綁”,讓他們輕松賣煙,愉快賺錢,無后顧之憂。
---客戶經理 王小波
市場選擇是必然趨勢
我認為,讓市場來選擇品牌是煙草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在現行一段時期內,有的品牌雖然銷售上很好看,也擠身于全國性的一流品牌之行列,但真是市場的認可度并不高。那為什么卻能在銷售數量上可圈可點呢?這也無需筆者贅言,冷暖自知。其實,說真的,如果真正讓市場來選擇品牌,有些品牌會“死得很難堪”。隨著消費者的選擇越來越理性,許多客戶經理同行都會有一種感覺:現在的煙越來越難賣了。有的品牌已經培育了好幾年,市場還不認可,還在繼續培育。消費者都說,不適合咱們這兒的口味。這類品牌,培育的時間再長也沒啥效果。
既然市場培育都很長時間了,消費者也不認可,為什么不尊重消費者的意見,讓品牌退出市場,引進一些零售客戶心儀的品牌呢,這樣應該是多方共贏的結局。我想之所以讓品牌培育出現供需矛盾,還是計劃經濟的影子在某些管理層的腦海里沒有消失的結果。
卷煙銷售,需要自上而下,還是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是一種行政手段,這種手段有時是違被民意,違被市場規律的;自下而上是一種市場手段,尊重市場的選擇權,也是尊重零售客戶意愿的一種體現。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