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控煙是一種行為,是各個方面的參與者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互相協作、互相影響、互相博弈,從而達到均衡的行為。中國實行煙草專賣制度與控煙工作并非對立面,國家煙草專賣局為了保護國家的利益,實現經營者的利益最大化,必須運用各種手段加強對市場的監管。針對傳統煙草專賣市場監管活動中沒有考慮國家“控煙”這個重要因素,本文從控煙的角度分析,運用控煙的思維方式處理煙草行業之間,行政管理機關和經營者之間的關系,以及對如何以實現和保持控煙體系的平衡,給出一些建議。
1 控煙的概念
1.1什么是控煙
抽煙有危害嗎?有。
抽煙危害大嗎?
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里面有一段描述:“認識到科學證據明確確定了煙草消費和接觸煙草煙霧會造成死亡、疾病和殘疾,以及接觸煙草煙霧和以其他方式使用煙草制品與發生煙草相關疾病之間有一段時間間隔”,危害大的足以“造成生病、殘疾和死亡”。
照這樣的理論,飯吃多了也能撐死。雖說吸煙確實有副作用,但是疾病的形成有多種因素,只能說煙草只是其中一例。
中式卷煙焦油含量高嗎?
降低卷煙的危害是未來煙草行業的發展方向。每盒卷煙都會印著三列數據——“焦油”,“煙堿(即尼古丁”,“一氧化碳”)。比如川煙“嬌子寬窄”,煙氣一氧化碳量10mg,煙氣煙堿量1mg,焦油量10mg,完全低于國家所抽查188個國內品牌盒標焦油量加權平均值——10.3mg。危害微乎其微。
卷煙中的致癌物往往來自焦油,很多東西里都有焦油,能完全禁止么?不行。即使焦油中99.4%的物質是對人體無害的,但我們也要防微杜漸……同樣任何東西都存在一個度,國外煙盒包裝上的血肉模糊就過分了。
控煙到底控的什么?
控煙與其說控對吸煙者本身的傷害,不如說控吸煙者對別人的傷害,一個人的煙癮很大,可能對他自身沒有因為吸煙而帶來什么疾病,反倒是不吸煙的室友患上了咽炎,那么問題就來了,吸煙者本身吸煙沒有什么問題,但是當吸煙危害到他人時……這也就是我們改研究的真正含義上的“控煙”。
結論:控煙的目的就是保證大多數人身體健康。控煙的方法就是國家采取有效的方式進行卷煙市場合法銷售和控制吸煙主體的吸煙行為的政策、措施。
1.2什么是專賣
專賣不是什么新鮮詞,在我國歷史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周代的“斂賒”,戰國的“輕重”,漢代的“平淮”,宋朝的“市易”,均為一國專賣制度的始祖。1963年,“中國煙草工業公司”正式成立,對煙草實行了專賣管理,控煙首先就是控制卷煙廠,大筆一揮把104個合并到61個。隨后在《經濟法辭典》里對“專賣”指定了含義:“國家以法律的形式把某些商品規定為專賣品并對專賣品的生產、分配和銷售實行國家壟斷,統一管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第六條規定:“從事煙草專賣品的生產、批發、零售業務,以及經營煙草專賣品進出口業務和經營外國煙草制品購銷業務的,必須依照《煙草專賣法》和本條例的規定,申請領取煙草專賣許可證”。
第四十四條規定:“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對執行《煙草專賣法》及本條例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查處違反《煙草專賣法》及本條例的案件,并會同國家有關部門查處煙草專賣品的走私販私、假冒偽劣行為”。
1.3什么是煙草專賣控煙
煙草專賣控煙就是指煙草行政機關面臨一定的環境條件,在一定的規則約束下,為了保護國家和消費者的利益,運用各種手段加強管理,實現國家和消費者利益的最大化的行為。
談到卷煙市場管理,不能僅僅剖析為“辦證”、“檢查”、“沒收”、“罰款”,還應跟著市場趨勢,順勢而為,結合整體市場監管形勢,加入“控煙“職能,但這不是勸你戒煙,而是控制你在公共場合內抽煙的行為,同時扼襟販假售私外渠道卷煙,對此國家局不但要控,還要大控特控,以控診脈,凈化市場,這就是煙草專賣對控煙應有的態度。
2 專賣的意義
2.1為什么只有煙草專賣才能保證有效控煙
專賣的消失就是亂象的開始。中國煙草是中國的品牌,它的專賣一定要保持,國家政策的權威是不能被胡亂打壓的!
部分境內外媒體對中國煙草的控煙問題,可以反映,甚至舉報;討論,甚至批判,嘲諷,甚至打壓,但不能給它帶上遐想的帽子。
因為煙草和控煙并非問題的對立面,《煙草專賣法》旨在維護市場秩序,保護合法經營和正當競爭,穩定物價,保障國家和消費者權益。《煙草專賣法》第一條明確規定,“為提高煙草制品質量,維護消費者利益,保證國家財政收入,制定本法。”
從1983年頒布的《煙草專賣條例》到1984年頒布的《煙草專賣條例實施細則》;
從1991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到2016年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的修訂;
從2015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卷煙包裝標識的規定》到《廣告法》、《慈善法》及《互聯網廣告管理暫行辦法》的頒布,控煙履約工作逐步取得了進展。
所以說,去掉專賣這個變量的完全不控煙和全面強禁煙將將產生什么樣的局面呢?(表1)
表1 完全不控煙和全面強禁煙 博弈分析
2.2煙草專賣控煙能夠維護我們的利益嗎
如果不實行專賣,消費者利益就能保證嗎?
如果不實行專賣,市場上就沒有走私煙了嗎?
如果不實行專賣,每年一千萬億元的稅收會流失到哪里?
首先假設,國家不搞專賣了不控煙了,以目前中國3憶煙民的需求量,周邊小國,不用干別的事,光開煙廠就會賺的金缽滿盆了,自然對卷煙的原料及混合物的監控也更加難以保證。
國內煙草黑市恣肆而起,卷煙價格只會越來越高。本身就有副作用的卷煙制品,失去了控制,其危害性更大,因為假煙不需要刻意降焦,反而會因為高焦油的“味道足”而升焦,逐步使吸煙者的“煙癮”越來越大,例如云霄系假煙品牌焦油含量就在50mg以上。
也還算做工好的假煙呢。更有甚者,用腐煙絲+樹葉渣+香精+硫磺熏。
不過比起下面這個來說,也還算良心的了。
鋸末卷煙你們聽說過沒有?對,就是用葉鋸末粉,再用硫磺熏成煙褐色。
其次,實行專賣對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煙草消費稅根據檔次從低到高是25%~45%,增值稅17%,企業所得稅25%。(表2)
也就是說,你買包10元的嬌子,有7元都上繳國庫了。這和目前大部分國家都采取高稅制是一致的(最高的匈牙利83.66%,最低的沙特22.2%,中國是40.8%)。
專賣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稅收的易流失。如果只看到國家煙草的增稅,卻沒有看到煙草專賣降低了所有人的交稅成本(國家稅收此消彼長),就認為煙草的壟斷出現損害了公平,我覺得這樣的眼光是很狹隘的。正是由于專賣制度的有效控制,煙草業才能以更大的精力和資金去發展低危害的中式卷煙,降焦減害,才能夠保證消費者享受到相對安全健康的產品。
所以說,無專賣的控煙局面將破壞控煙平衡局面。
表2 歷屆煙草稅收占財政收入比重
3 專賣控煙的作用
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經濟下行影響了客戶主體需求的變化;互聯網的發展、控煙過激帶來了執法職能環境的變化;煙草對于市場監管的看法也應該不斷變化。一說到專賣,僅僅理解為辦證、檢查、收煙、查案、打假,這樣等于門逢里看大街——眼光太窄了。煙草應積極參與市場控煙監管活動,采取最優化的對策,形成一個外控內管的局面,以實現控煙和增稅的雙贏。
3.1有利于總量控制,保持均衡。
國家煙草局堅持“煙草控制做減法”,研究制定了《煙草行業落實“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行動方案(2016-2018年)》,明確規定國內卷煙工業產能實現零增長;2016年煙葉生產規模控制在4100萬擔/年以下,調減卷煙銷量計劃200萬箱,實際銷量同比下降278萬箱。
3.2有利于提升結構,培育市場。
國家煙草局控煙從基本國情出發,第一輪關閉了300多家煙廠,第二輪大力推進了行業企業的聯合、兼并、重組。第三輪持續對大企業進行了優化、調整,這些切實有力的控煙措施,實現了中式卷煙培育從無到有,卷煙焦油加權平均值不斷向8毫克邁進。實現了自主科技除害有外到里。
同時,我國從2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