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近十年煙草有兩次提稅,09年一次,15年一次。前一次,煙草消費價格沒有任何變化,當時是煙草商業環節直接消化掉了這部分稅收,商業企業降低自身毛利率,而沒有使價格傳導給消費者。15年的增稅幅度是6%,要求稅價聯動,當年卷煙銷量就由14年的5099萬大箱降到了15年的4979萬大箱。16年、17年陸續降低,18年才真正企穩,并有再次提升的跡象,相信19年卷煙銷售將完成V型反轉。
世衛組織有個統計:卷煙價格每提升10%,卷煙銷售就會降低4%。世界控煙組織多次要求中國提高卷煙價格,建議的稅率是70%。那么我國為什么沒有采納世衛組織的建議,沒有對控煙組織和很多吃瓜群眾的呼聲做出適當的回應,而是對卷煙增稅提價如此審慎呢?這里邊的原因有這么幾個:
一、煙草提價對卷煙銷量影響明顯,對卷煙的消費影響有限!這句話的意思是:價格漲了,煙草商業賣的煙的確少了,但老百姓抽的煙,并沒減少那么多!原因是卷煙屬快消品,有低價格敏感度的屬性,且價格落差很大!價格上漲,對四類以上卷煙消費群體的數量影響幾乎等于無,充其量換個品牌而已。
二、煙草提價過大,會給制假販假提升利潤空間,加大專賣管理難度。現在看看這幾年網絡上假煙的泛濫,一方面是網絡普及的結果,更主要的還是老百姓有需求,煙販子有利潤,這也是國家不敢將卷煙由普通消費品變為奢侈品最主要的原因。煙草只能加大專賣管理力度的同時,一方面規定條包裝規格卷煙零售價不得超過一千,一方面適當保持五類煙生產銷售的比例,努力限制假煙需求的土壤。
三、卷煙銷量的驟降會嚴重擾亂煙草產業鏈的運行,造成難以想象的經濟損失。我國實行煙草專賣制度,是目前國內唯一的一個全行業計劃經濟體制。從農業到商業,從煙葉種植到卷煙零售,全產業鏈納入許可制度,“煙草專賣法”是標準的上位法,法律效率僅次于憲法。行業實行由銷定產,反向運行,商業的銷售協議,工業的計劃指標,農業的收購合同及種植面積,年初就以合同方式量化確立。一旦銷售量驟降,勢必會造成全產業鏈調整的壓力。
所以,煙草消費稅提高對老煙民的影響是筆小賬,但對國家的影響卻是大賬,必須慎之又慎!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