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煙花三悅微信公眾號報道 很長一段時間,二類煙都是絕對的市場細分,一方面是價類劃分留出來的空間本身就很狹窄,不像一類煙的跨度那么大,也不像三類煙的容量那么充裕;另一方面是價格設計有些尷尬,沒有三類煙——主要是高三類煙——的性價比優勢,又不具備一類煙的價值感。大家對于二類煙的態度,多少有點無心插柳的意思,期望既然不高、投入自然不大。
在單箱批發均價25000元——也就是單條批發價100元/條——以下的時代,二類煙有著結構上的相對優勢,不僅彌補了因為規模有限而不被重視,也賦予了價值上的承上啟下,再加上普一類煙的結構板結,二類煙在一定程度上還具備了結構上暗度陳倉、曲線救國的意義,只要能多賣、不管賣多賣少都是好事情。
換一個角度來看,二類煙因此沒有經歷主觀的用力過猛。
尊重市場、遵循規律+無為而治、無欲則剛,換來了二類煙這些年持續的穩扎穩打、循序漸進,尤其當整個行業陷入到「需求拐點」的不適與被動當中,二類煙頗有些風景這邊獨好的意思,繼2017年商業銷量突破700萬箱,市場份額達到14.8%之后,今年前4個月,達到288.3萬箱,市場份額達到19.7%,在各個價類中增長最為迅速、表現最為突出。
2018年1-4月二類煙前十大品牌
這其中,有「新版利群」這樣年銷量超過萬箱的全國銷量3甲;有「炫赫門」這樣獨占細支煙市場份額20%以上的超級單品;有「愛尚」、「樂途」、「記憶」這樣做足做透的細分特色;有「皖煙」、「珍品蘭州」、「雙喜1906」承上啟下的品牌中軸;有「777」這樣以一己之力換回品牌頹勢的骨干中堅。
2018年1-4月二類煙前十大產品
隨著規模的不斷做大,二類煙逐漸逐漸從品牌逐力上升到市場熱點、產業關切。
對于那些以三類煙為主體的品牌,在結構往上走難度過大、空間逼仄——尤其普一類煙長期性的品牌板結——的背景下,二類煙簡直就是深陷絕境的救命稻草,更小的競爭烈度,更快的市場成長,意味著更大的可能性與想象空間。這樣的策略出發,也還原為除頭部品牌以外后續進場普遍是以三類煙為主體的品牌。
然而,隨著全國單箱批發均價突破30000元——也就是單條批發均價120元/條——以上,二類煙的地位和定位就變得微妙而尷尬,從過去整體高于到現在明顯落后于市場均價,從過去的結構增量到現在的價值存量,這種角色和地位上的落差與反差,促生了從市場反饋回來對于二類煙在心態和判斷上的微妙變化。
這里面還有一個最大變量——說嚴重點,應該是最大制約——在左右著大家對于二類煙的態度,也就是二類細支煙的發展,一方面細支煙構成了二類煙增長的絕對支撐,市場貢獻不容抹去;另一方面二類細支煙并沒有按照我們的預期由三類煙消費升級而來,恰恰相反大部分消費者是原來普一類煙降級轉移,品牌個體的增長并沒有還原為市場整體的發展。
很顯然,規模上的增長,并不能掩蓋結構上的束縛。
在大家對二類細支煙又愛又恨的背后,抽離二類細支煙自身的價值判斷之外,其實所隱含的命題是對二類煙是否基座化的認識與判斷,也就是二類煙會否成為規模與結構之間的平衡,同時對于穩定市場消費具有充足的支撐性作用,這當然不會是主觀判斷的結果,也不會短期即可明朗定性,而需要反復的長時間篩選和厘清。
站在產業的角度,二類煙的發展需要適當地干預,不是降低競爭強度,而是預防低效重組,減少無效投入,除了繼續擰緊準產龍頭——在抬高細支煙、短支煙、爆珠煙開發門檻的基礎上——還要從寬度和密度綜合考慮單箱均價以下包括二類煙的產品開發,在產品擺布、市場投入、資源配置等方面做足減法,以投入的減來墊高產出的增。
具體到各家品牌,那些基座化的二類煙產品需要的是有效切割,在品牌價值和消費認知上與主品牌合理地劃清界線、形成區隔,預防和減少價值固化、形象矮化帶來的價值壓低,條件成熟的品牌,可以進一步收緊市場投放、優化市場狀態、拉高零售價格,為下一步適當的價格調整預留空間,有序地吹風預熱消費意愿。
反過來,對于那些仍然掙扎于結構提升,并且希望也只有通過二類煙的增長才能緩解結構壓力的品牌,撲面而來將會是時不待我的緊迫感,抓住目前猶存或許也將會是稍縱即逝的時間窗口顯得尤為關鍵,這里面有「兩個關鍵」,一個是既要抓緊布局也要加大力度于結構更低的市場,爭取更多市場機會;另一個是強化點上的市場縱深,建立更好市場防御。
簡單地說,如果二類煙高于你的單箱均價或者高于你的主力產品,還是要抓緊時間往前走,反之則需要考慮和預防潛在的尾大難掉。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