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評論 貴州省黔東南州劍河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派駐臺沙村的“第一書記”楊精澤,脫貧攻堅幫到“點子”上,打出“生態種植鉤藤、林下養殖并重”的一套“組合拳”。目前,該村鉤藤藥材種植面積500畝,配套種植200畝桔梗,林下養雞4000多只,喂養豪豬80頭,利用稻田養魚50畝,食用菌種植100畝。通過發展產業,已有11戶共55人脫貧。村人均年收入2014年為2980元,今年預計達7200元。
脫貧幫扶,產業是“根”。只有扶出“產業”,脫貧幫扶才算幫到了家,也才能更好地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目前,貧困地區面臨的主要問題還是產業發展問題,脫貧產業發展不上去,精準脫貧目標也就很難實現。楊精澤在臺沙村打出的這套脫貧幫扶的“組合拳”,因地制宜農林牧副漁并舉,實現農民多渠道創收增收,脫貧幫扶也由此產生足夠的內生動力,真可謂幫到“點子”上、扶到了根子上。
結對幫扶要精準,精準扶貧,才能幫到點子上。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時間點的臨近,脫貧攻堅工作也逐漸進入深水區,所剩貧困地區大多是難啃的“硬骨頭”,資源稟賦、基礎條件差,經濟社會發展滯后,致貧原因復雜,過去“一招管用”“一舉多得”的做法已難以奏效,脫貧難度加大。這就需要我們清醒認識脫貧攻堅的艱巨性、復雜性,認真做好脫貧幫扶工作,注重精準發力,找準主攻點,真正幫到點子上、扶到根子上,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跟進解決,讓貧困群眾早日過上好日子。
結對幫扶要將外化的幫助,予以內因的消化,重在激發貧困戶自我脫貧的內生動力,才能為脫貧攻堅注入無限動力。中國有句古語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做好幫扶工作關鍵是教會貧困群眾“捕魚”的方法,讓他們年年有“魚”,永續發展。要像楊精澤那樣把準把好能夠使“雞蛋”孵化為“小雞”的“火候”和“溫度”,不斷增強貧困群眾自立自強的底氣和本領,使他們通過自己的誠實勞動脫貧致富,徹底阻斷貧困代際相傳的根脈。
幫扶不是為了“養懶漢”,更不是為了坐等財富,脫貧攻堅幫到“點子”上,激發貧困群眾自我脫貧的內生動力,是脫貧致富的重要法寶。我們應當根據自身的資源優勢,以及致富點子,走出適宜本地區穩固發展的路子。力求貧困群眾能夠為自己發家致富安上引擎,拉一把能“站”的起來,松開手能“跑”的起來。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