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成立到上市,悅刻只用了不到3年時間。
1月22日晚,悅刻在美國紐交所上市,開盤股價暴漲104%,觸發熔斷,恢復交易后繼續上漲,漲幅一度高達158%,收盤漲145.9%,市值458億美元,近3000億人民幣。
更有好事者,扒出創始人汪瑩是一個美女,持有54.3%的股份,價值約248億美元,折合1600億人民幣。“上市之后,汪瑩成為新晉中國女首富。”其實這是一個誤會,這里面包括了她代持的團隊股票。
一度超過500億美金的市值、美女首富、國內占有率第一,……讓這家剛剛在美國上市的深圳電子煙公司廣受關注,也讓越來越多的資本想涌入電子煙這個產業。
就電子煙這個行業來說,站在資本角度,只要是政府不禁止,就可以制造銷售,追求最大市場和最大利潤;但是對于大眾來說,電子煙是否成癮?對青少年是否有誘導?政府如何管理?一直是爭論不休的問題。
事實上,電子煙最早是基于戒煙的目的而誕生的。不管是早期一位叫韓力的中國藥劑師發明的“如煙”,還是這些年快速發展的電子煙產業,煙民使用電子煙的動機,無外乎是希望能夠通過電子煙省錢、降低健康危害,甚至實現戒煙。
在醫學倫理的角度,生物醫學倫理框架曾提出四項原則,即尊重自主權、仁慈(增加患者福利)、非惡意(避免傷害患者)和正義。電子煙危害遠小于卷煙,讓煙民改用電子煙,可以使煙民避免傳統煙草帶來的危害,因此符合仁慈和非惡意的原則。電子煙也正是憑借這樣誘人的優勢,受到全球煙民們的熱衷和青睞。
但是當資本看到了電子煙市場的高速成長空間后,一切就變味了。
馬克思曾說,“有50%的利潤,資本就會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資本就敢踐踏人間一切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潤,資本敢犯任何罪行。”
當電子煙作為一種越來越規模化、品牌化的商品,電子煙已經失去了絕大部分“幫人戒煙”的初衷。畢竟,很少聽說哪一款被資本寄予厚望的商品,其宿命就是讓購買它的消費者最終戒掉使用它。電子煙的誕生,的確存在著“幫人戒煙”的美好夙愿,但在資本推動下,電子煙高速成長為“助人成癮”的賺錢機器。
怎么幫資本賺錢呢?首當其沖的就是教唆年輕人吸煙。
和傳統的卷煙相比,電子煙具有隱蔽性,“無害、戒煙”這樣的宣傳可謂找準了消費者的“痛點”。大家都知道吸煙有害健康,在大街上吸煙的煙民們也容易受到鄙視和歧視。但是吸電子煙就不同了,這是潮流!時尚!酷!
羅永浩請來陳冠希,學的就是這個套路,冠希哥抽不抽電子煙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家是潮人,在時尚圈有一席之地的潮人。
與電子煙相反,傳統煙草制品對包裝進行了管制,國外對煙草產品的包裝管的非常嚴,要求必須使用警示性圖片,比如肺癌晚期、黃黃的牙齒等,讓人一看就想把煙盒扔了,完全沒有抽的欲望。雖然國內的卷煙包裝沒有嚴厲到這種程度,但是“吸煙有害健康”這幾個大字是一定要在煙包上重點顯示的。
再加上社會輿論以及控煙的壓力,傳統煙草制品根本無法大肆開展宣傳,不僅如此,甚至是可宣傳的空間非常狹窄。
而電子煙則不同,時尚、炫酷,怎么吸引眼球怎么來,比如美國的知名電子煙品牌JUUL,就找了很多明星網紅使用JUUL的圖片,被JUUL的官方媒體放到在社交媒體上大肆傳播。一時間,抽電子煙根本不像是吸煙,而是世界上最酷的事情。這招國內也學了,悅刻曾試圖用這種方法進駐某音樂節,音樂節開價30W駐場費。
除了誘人口味和多彩外觀,商家著重宣傳的就是電子煙的“健康”。“與自然的對話,就從清新的口吻開始”“減少身體負擔,不打擾身邊人”等宣傳語,配以電子煙民和不吸煙者親密接觸或輕松愉快交談的場景圖片,極易給人造成電子煙不產生二手煙的錯覺。
事實是怎樣的呢?
2019年,315晚會指出:“與傳統香煙一樣,電子煙所使用的煙液含有尼古丁,長期吸食同樣會成癮,并且通過檢測發現,電子煙煙霧中甲醛濃度是居室內空氣中甲醛最高濃度的數十倍甚至上百倍,煙霧中還檢測出大量丙二醇和甘油,在加熱情況下轉化成成氣體的兩種物質會對人體呼吸道有強烈的刺激作用。”
更有甚者,一些無良商家為了讓電子煙抽起來更帶勁,往往會在煙油里添加超量尼古丁。
在資本逐利的風口背景下,電子煙在過去一段時間里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但是作為一種對人體有風險和危害的特殊產品,電子煙更需要考慮到產業倫理。
在依法接受監管的基礎上,電子煙的重心應該“回歸初心”,也就是利用技術的進步,真正幫助煙民減少卷煙消費的數量和頻率,而不是一邊利用戒煙來道德標高,一邊抓緊爭取賣煙主動,用各種新奇、夸張的口味和時髦、潮流的包裝來吸引非煙民,來刺激煙民的更大消費。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