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煙花三月,又是一年“兩會”時。
歷年來,“兩會”的相關話題就特別受關注,主要是來自社會的聲音,還有代表的聲音。作為一名普通的民眾,最為關心的就是一些新政策,尤其是各種惠民政策、民生問題。特別是在經歷了一年的疫情之后,我國經濟如何發展,如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等。然而兩會期間,總出現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提議和言論。
比如:
“春運期間鐵路一票難求的現象始終得不到緩解,根本原因在于鐵路票價太低。”
“發動一場愛國消費,讓每個人、每個單位把一年的收入都進行消費。”
“誰納稅多,就給他相應的行政級別待遇。”
“把農民工組織起來,讓他們奔赴邊疆墾荒。”
“調整現行計劃生育政策,允許公民有條件轉贈二胎指標。”
“‘富市長’掛職窮市時給其夫人發補貼。”
“房價上漲根本是一個貨幣問題,因為老百姓手中的錢太多了。”
......
今年的兩會又有哪些值得關注的提議和言論呢?在關注相關信息的過程中,筆者發現絕大部分民眾關注的都是切切實實的民生問題。比如防止返貧、鄉村振興、就業、社會保障、醫療保險等。
而在一些代表的提議和言論中,作為一個煙民的我,看到一條關于抽煙控煙的話題,來自江蘇省肺移植中心主任陳靜瑜代表,他在接受現代快報記者采訪時說,“只要是在室內,有屋頂的地方都應該禁煙。”他認為室內設置吸煙室,相當于變相鼓勵吸煙。陳靜瑜建議,國家相關部門要出臺全國性的《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并應與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有關規定相一致,明確規定:禁止在一切室內公共場所、工作場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吸煙,保護公眾不受煙草煙霧危害。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抽了多年煙的我來說,每當看到這樣的信息,總覺得很扎心,感覺自己抽煙就像個萬惡不赦的罪人。
其實,控煙作為近年來一個緊迫的社會問題,各種政策的出臺,各種輿論的宣傳,加上每年兩會也都有關于控煙政策的提議,對于煙民來說,控煙禁煙這件事其實是早已深入人心了,并且也都能理解控煙對健康和環境的需要,當然更是支持控煙政策的。只不過煙草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控煙不是一蹴而就的。應該站在國情的角度,逐步階段性的去轉變,這樣才不會激發矛盾。
對于吸煙室、吸煙區的建設,我認為正是控煙路上“階段性”轉變過程中最合理、最人性的一種作為,在國民還無法做到“一刀切”式的全面禁煙的現階段,吸煙室是一個緩沖,一個過渡,能夠在尊重煙民吸煙權利的同時,又能保障非吸煙群體免受二手煙的傷害和干擾。各取所需,各不相擾。
從煙民的角度來說,煙是合法產品,抽煙是個人合法權益。即使沒有吸煙室,對于吸煙的人來說,該抽煙的時候依然還是會抽煙。因此,吸煙室的建設,并不存在變相鼓動吸煙。反而,吸煙室更能引導煙民文明吸煙意識和行為,還可以為吸煙提供相對分離且安全的吸煙場所,讓吸煙人群和非吸煙人群的相對隔離,預防和控制被動吸煙。而且還可以減少和避免吸煙者隨處吸煙、隨意丟棄煙頭等不良習慣,往大了說不就是助力改善了城市環境衛生、提升了城市文明形象嗎。并且,在一定區域內設置吸煙點或吸煙區,也是國際通行的做法。
你肯定認為這只是個別煙民的想法,其實不只煙民,在相關調查中,非煙民群體對設置吸煙室的接受度還是挺高的。
因此,陳靜瑜代表提出的“室內設置吸煙室相當于變相鼓勵吸煙”說法及觀點,我并不認同。作為煙民,首先我是非常支持控煙,以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其次在合理合規的范疇下,我并不認為抽煙的行為是錯誤的;最后我認為關于吸煙室這種文明吸煙環境的建設,本身是有利于控煙工作的,應該給予支持和引導,在控煙工作持續發展的過程中,讓其發揮應有的作用,而不是談煙色變,一概而論。兩會代表提議及方案主要是反映民意,因此要建立在民意的基礎之上。所以在這里想說,支持控煙的同時,希望不論是國家相關部門或兩會代表們,在談及控煙問題上,更能從實際出發,站在客觀角度,在支持和肯定關于控煙工作中,以及文明吸煙建設方面做出的相關努力和成績之外,制定出一套利于控煙工作有效開展的可行性方案,這才是對控煙最好的助益。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