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引:“破窗效應”最早由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辛巴杜提出。其進行過一項實驗——把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一輛停在中產階級社區,而另一輛停在相對雜亂的貧民區。停在貧民區的車,摘掉車牌,打開頂棚,結果當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中產社區的那輛,一個星期也無人理睬。后來,辛巴杜用錘子把那輛車的玻璃敲了個大洞,結果僅僅過了幾個小時,車也同樣被偷。
通過實驗,“破窗效應”理論被提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假以時日,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結果在公眾這種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
以上述汽車實驗為例分析,為何同樣的兩輛車,一輛立即被盜,一輛卻可以放置一個星期卻無人理睬?究其原因,無非是被盜車輛在被人為破壞后(摘掉車牌、打開了頂棚),向小偷傳遞了二方面重要信息:一是示范效應,既然車牌和頂棚可以被破壞,那偷車又有什么不可以呢?二是破壞者沒有受到懲罰,否則應該有警察干預,既然犯罪沒有成本,那還有什么好擔心的呢?
“破窗效應”從心理學層面,剖析了人面對事物缺乏管理時自然反應,由此及彼,其理論觀點值得企業在現場管理中加以重視和借鑒。
現場管理,包含人機料法環五個方面要素,任何一個要素出現問題,都會對生產的產、質、耗及安全造成影響,體現方式多為工作標準要求不高、對細節不足夠重視,例如:該定置的物品散亂擺放、犄角旮旯的位置未得到及時有效清理、質量首自檢標準執行不嚴、設備保養過程馬虎了事等等。這些情況,就好比企業現場管理的一扇扇“破窗”,如不及時加以糾偏改正,“破窗效應”將不可避免的發生,且員工一旦養成散漫習慣后,再行糾正將花費企業更多的生產成本。
煙草企業需要警惕現場管理中產生“破窗效應”。各級現場管理人員應該未雨綢繆,防微杜漸,以“違法必究、執法必嚴”的工作態度,及時發現生產現場各環節的“破窗”,以足夠的細心、耐心和恒心對潛藏在生產過程中的不當行為進行糾偏,及時“補窗”,必要時輔之以嚴格細化的考核措施,獎勤罰懶、獎優罰劣,才能使現場管理不斷向高水平邁進。
還是那句老話: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任何行為都有可能對企業生存發展產生或利或弊的影響,愿企業上下,“破窗”的越來越少,“補窗”的越來越多!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