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引:安全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生產和實踐活動中形成或塑造的,并被廣大員工接受的安全價值觀、信念、傳統、風氣、行為準則的復合體,它融匯現代企業經營理念、管理方式、價值觀念、群體意識、道德規范等多方面的內容,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安全文化,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被企業員工所共享的安全價值觀念、安全意識、安全目標和行為規范組成的統一體。它作為一個企業軟實力構件,與現代安全管理理論體系一道,構筑起了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的高樓大廈,成為提高企業安全生產能力和水平的軟“著陸點”。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是一門新知識,也是一項新工作。下面,筆者結合自身工作,談談對煙草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一些認識,與各位同仁共商榷。
一、煙草企業開展安全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煙草企業安全文化建設途徑安全文化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對生產經營活動中安全管理的探索,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人類手工作坊到18世紀工業革命興起,這階段人們對安全追求是盲目的,無科學的體系;第二階段從18世紀第二次工業革命到20世紀80年代,科學管理開始應用,但傳統的經驗型安全管理是主體;第三階段始于20世紀80年代,安全文化融合了現代社會特點。近年來,煙草行業發展迅速,為確保行業長期穩定健康發展,國家煙草專賣局(公司)始終高度重視行業安全生產工作。但隨著行業改革和發展,尤其是在實施企業聯合重組的新形勢下,傳統的安全管理模式和方法越來越多的表現出事后處理型的弊端。2004年底,國家煙草專賣局(公司)在全行業內實施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指導、幫助企業建立起預防為主、持續改進的現代安全管理模式。近年來,我國煙草企業也逐步開始探索企業安全文化管理。企業安全文化的發展可有效促進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反過來,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又會促進安全文化的發展,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因此,在實施企業安全文化建設過程中,我們應當把企業安全文化建設與當前開展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建設及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結合起來,以體系建設的骨架,付之于標準化、安全文化的血肉,三者水乳交融,才能達到骨骼堅固,血肉豐滿的效果。否則,將會身心相離,勞力、勞心而無為。
二、煙草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現狀
分析企業安全文化建設作為融入濃厚文化韻味的安全生產管理模式,需要經過不斷提升、持續改進,逐次漸進的過程。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毛海峰教授將實現安全文化發展分為四個階段,并認為各階段有如下特征:第一階段,安全不被認為是重要的,法律法規的要求沒有得到遵守,安全技術不到位,員工冒險作業是家常便飯。第二階段,員工一般認為安全是管理層的責任,是由別人強加給他們的。第三階段,員工能夠產生要求工作于安全環境之中的意識,但是并不是在員工個人和班組水平上的對安全的自覺承諾和認識。第四階段,安全被認為是一個人人都有責任的不斷改進的過程。并且強調,第四階段是許多組織正在為之努力奮斗的理想,達到這個階段是一個不斷改進的過程,不能幻想跨越前面的階段而直接進入第四階段,認識到這一點十分重要。
目前,就煙草企業來講,在個別環節和特殊程序過程中,我們的安全文化發展似乎位于第四階段,但總體而言,是處于第三階段的初級階段,理由是:當前,絕大多數煙草企業已建立了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該體系用清晰的語言描述了本企業的安全價值觀或安全目標,建立了實現這一目標的方法和程序;企業的每一位員工都會注意到,系統化、文件化的操作規程和規章制度規定了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但是,安全對于員工個人來說仍然處于被動的狀態,并且被安全管理人員監視和監督;這是符合第三階段特征的。但差距在于工作計劃做得不是很好,對安全的考慮在諸多環節是被動的而不是優先的。同時,我們更應該看到,部分或個別員工依然存在“安全是管理層的責任,是安全管理部門的責任,我只要管好自己的三分地就行了”的思想,甚而至于“大法不犯,小法不斷”,管理人員在與不在兩個樣,局部表現出了第二階段的特征,形成了管理上的短板。這些因素,是我們今后工作的主攻方向。
三、煙草行業加強安全生產基礎管理方面的一些措施
有了上述理論和政策支撐,我們在倍感壓力的同時,有著些許欣慰和輕松。只要我們找準了差距,明確了思路,進一步夯實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建設工作基礎,結合企業的實際,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將安全文化建設的“行為層”“心態層”“制度層”“物態層”等因素有效地融入其中,將會事半功倍地搭建起具有自身特色的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高樓大廈,為企業的健康發展遮風避雨,保駕護航。
(一)不斷完善企業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建設,將安全文化融入制度之中制度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是生產經營單位的法定責任,是安全生產的保障,是保護從業人員安全與健康的重要手段。大家知道,制度是使有機會犯錯的員工不敢犯錯,因為有制度來約束、懲罰;文化是使有機會犯錯的員工不愿犯錯,因為他已經形成了一套堅定的價值觀,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下意識的、潛移默化的一些東西在制約著,約束著他的行為,使他不愿犯錯。因此,應將制度建設與安全文化建設密切結合起來,使員工不愿或不敢犯錯,從而有效避免人為事故的發生。需要引起管理者關注的有以下幾點:
1.應注重制度編制過程中的會簽、審核環節。該環節是充分體現和落實系統原理的重要環節,只有會簽、審核人員充分參與和發表意見,才能有效地體現管理系統各要素的要求,才能實現安全生產管理在整體規劃下的明確分工。
2.應注重建立管理過程的閉環模式。安全管理工作從計劃、實施、檢查、反饋、考核到改進,應形成閉環管理,做到環環相扣,既有明確的責任主體,又相互監督、制約,才能確保落實有力。
3.應在制度中體現正向激勵機制。科學有效的激勵機制是解決部分職工安全意識不強的有效手段之一,運用得當可有效引導職工遵章守紀,逐步形成安全行為習慣,也可以說它在一定程度上是決定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因素。
4.應不斷審查規章制度的合規性、合理性。要不斷結合企業的實際,密切注新頒或新修訂的法律、法規條文,審視行業目標對企業的新要求,來修訂、完善規章制度。目前,全行業正在積極開展《煙草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規范》的宣貫、實施工作,我們應重點圍繞《規范》的具體要求來進一步修訂、完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并予以實施。
(二)不斷細化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及風險控制工作,夯實安全管理及安全文化建設基礎
當前,在我們行業普遍運行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體現的就是企業安全生產風險管理思想,它對現代安全生產管理的最大貢獻就是打開了風險管理的大門,并建立了一套相對完整的安全生產風險管理的理論體系,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及風險控制是該體系的基礎性建筑,“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我們在開展該項工作時遇到的以下普遍性問題應予以充分關注:一是危險源辨識工作不細致,不扎實,辨識出的危險源欠全面,尤其是對異常和緊急情況下的危險源辨識疏漏較普遍。二是對同類危險源,不能根據其所在的環境、場所等因素,結合個體特性對其風險后果進行合理評價,其結果是千人一面,這勢必導致其控制過程要么草木皆兵,無所謂增加安全成本,要么小而化之,存在安全隱患。由于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及風險控制是安全管理最基礎的工作,需從基層做起,而且充分體現出了全員性“預防為主”的方針和理念,可謂是企業安全管理及安全文化建設的基礎性工作。
(三)建立切實有效的安全生產責任制
強化員工安全行為眾所周知,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的目的,一方面是增強生產經營單位各級負責人員、各職能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對安全生產的責任感。另一方面是明確各級部門、各級人員在安全生產中應履行的職能和應承擔的責任,以充分調動他們在安全生產工作中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確保安全生產。它在安全管理中的基礎性地位不言而喻。但是,在建立該項制度過程中,我們遇見的普遍性問題是:在同一個部門內,籠統地規定相同的目標責任,籠統地劃分區域性的安全責任,導致多頭出現責任主體,面似事事有人管,實則事事無人管,沒有真正體現安全生產責任制“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總要求。
(四)持續強化安全教育培訓工作
不斷提升職工安全意識及安全技能安全教育培訓的目的,一是提高職工安全意識,使之時時想安全,處處要安全;二是提高職工安全防范技能,使之處處會安全。應教育員工從“我要安全”到“我會安全”,最終達到“我愛安全”的境界。“我要安全”體現的是安全價值觀,安全的意識,安全的理念;“我會安全”要求的是具備安全防范的能力,安全的行為習慣;“我愛安全”就是養成了安全的素養,安全的素質,也就是形成了安全文化。企業安全文化理念要月月講,天天講,時時講,老生不怕常談,要讓安全理念入耳、入腦,“溶化在血液里”,形成自覺的意識和堅定的價值觀,深入人心,內化于心。同時,應注意安全教育培訓形式的多樣性,可以通過學習、開會、演講、知識競賽、大討論活動等多種形式開展。
(五)強化安全檢查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