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引:制度是人們對主客觀世界反復認證后產生的認識的外在化,以文字手段體現著對某一事物、某一事件、某一課題的駕馭能力。通俗的理解,制度就是外在化的認識。人們創建制度、修復制度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指導前進道路上的流程性、瑣碎性事務,確保其始終沿著當下的正確認識來運行。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制度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筆者結合煙草行業實際,就企業管理中的制度體系建設談一些粗淺的認識和體會。
制度具有群體性,這一特性決定了應該重視制度。制度總是調整著一定范圍內的秩序,給予一定規模的群體以運行的流程和節點。基于這一特性,制度代表著群體的利益,是各個個體綜合利益平衡的結晶。制度的這種平衡技術不僅能夠有效實現整體效率的最大化,而且對單個個體的理性預期有了一定的回應,能夠統一整體的運行節奏、運行軌道。正是由于這個特點,對于存在于群體中的而游離于制度之外的個體,制度總會以某種大多數人能夠接受的方式對其進行懲戒,最終確保其納入制度的范疇,以重視制度的存在。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制度能夠得到應有的重視不僅在于大多數人的遵循,也在于對游離制度之外個體的懲戒。
制度具有客觀性,這一特性決定了應該遵循制度。制度是外在化的規則性意識,必然客觀的反映著一定的事件、過程、要素。制定制度的過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是多數個體以各自的直接經驗、間接經驗、實踐積累,基于推動某項工程實現、運行而共同化學組合的結果;制度執行的過程是整體意識與客體對象磨合、碰撞的狀態,進而檢驗著制度的合理性。制度的這一特性,決定了正常情況下應該受到群體的遵循,因為沒有一個更好的辦法能夠讓整體的意識與客觀世界進行更好的融合。即便制度出了紕漏,也還有改進循環的階段,能夠對制度本身進行有效的修復。
制度具有前瞻性,這一特性決定了應該尊重制度。制定制度的出發點在于當下的實際狀態,落腳點在于對未來發展的良好預期,嫁接出發點與落腳點的過程足以彰顯出制度的前瞻性。制度應該具有這樣的特性,唯如此,才能既滿足群體當下的需求,又順應對未來的某種期待,這完全符合人類不斷發展的深層次矛盾。這一特性決定了群體應該尊重制度,因為尊重制度在一定意義上來講就是尊重未來、尊重發展、尊重期待。只有群體具有了這種尊重制度的意識,才能喚起內心對制度的信仰,進而養成制度大于一切的心理積淀。
制度具有可塑性,這一特性決定了應該呵護制度。應該講,沒有一個制度能夠原模原樣的長存下去。因為制度存在的客觀條件、群體的綜合狀態等等都會發生可預期或者難以預料的變化,從而產生了制度的修復問題。這也是制度可塑性的反映。對于制度的可塑性,應該以修復的態度來看待。制度與制度之間存在著制度性的自我修復功能,這個應予尊重。既然可塑,就為群體各個階段的決策者提供了科學管理、實現提升的空間,每項制度都期待著進一步的發展和變化。這里,應該更加重視制度可塑性中的顛覆性修復。應該保持制度的連續性,盡量避免顛覆性修復,讓群體中的每個個體對制度本身的剛性始終保持敬畏之心。
制度具有隔離性,這一特性決定了應該維護制度。制度與現實之間,與事件本身的規律之間,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隔膜。這種隔膜是人的認識無法跳躍的,是現實存在的,也是人不斷追求予以壓縮的地帶。人無完人,人的認識沒有邊界,同樣,客觀世界展現給我們的是公平公正的,但需要我們不斷加強調研,認真研判,妥善應對。隔離的這種特性,決定了我們不能對制度的完美性進行絕對的認同,要保持創新意識、改革意識和進取精神,改革那些不符合實際的制度,讓制度體系與時俱進,充分發揮其應有的調節作用。
當前,行業在企業管理制度建設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具體表現為:
一是存在重建立、輕健全的情況。制度動態管理的理念不夠成熟,一定程度上造成相當規模數量的制度成了應景之作,因事而制定、因時而制作,事情完了、時間過了制度就空置起來,出現了制度空轉,缺乏動態化的管理;系統管理的理念不夠成熟,在根據企業發展目標設置,對制度進行系統的盤點方面存在不足,沒有形成制度分類管理體系,達不到分門別類、有序管理,從而造成了制度臃腫、層次不清。
二是存在重設計、輕操作的情況。制度在原則性方面固然要表現出一定的彈性,從而有效的彌合具體操作環節的疏漏,確保執行匡正在一定的范圍內,避免權力失控;同時,更應該重視制度的執行力問題,能不能操作、操作水平如何、如何管理操作資源,這些問題需要制度體系進行切實的關注。唯有如此,才能做到制度原則性與規則性的統一,既能達到宏觀上的對接,又能實現微觀上的介入。
三是存在重效果、輕過程的情況。制度出臺后,執行效果是檢驗制度的一個重要因素,但過程也是不能忽視的基礎因素之一。執行效果需要一連串的能夠經得起檢驗的過程鏈的支撐,任何一個過程鏈都足以在內外環境允許的情況下影響整體效果的最優化。在監督制度的過程性方面存在著一定的不足,需要引進過程管理理念,不斷加大對制度的全程監督。
四是存在重形式、輕內容的情況。因某項活動而建立的配套制度規模在整個制度體系中占有一定的分量,這就需要樹立轉化的思維,確保配套制度在活動完成后或全面或部分的轉嫁到相關機制中去,有效避免活動形式的消失帶來制度價值的失靈。另外,制度自身廉潔性對于確保執行制度的廉潔性有著直接的作用,在監督監察制度廉潔性方面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五是存在重建設、輕儲備的情況。行業發展日新月異,與外在的溝通也日益密切,各種偶然的、必然的因素都有可能導致內部的變化。這就需要制度體系具有一定的張力,能夠預料得到、控制得了。因此,制度儲備就變的十分重要、十分迫切。當前,做好制度儲備工作,不僅僅是考驗制度建設水平的事情,更是對制度責任感的拷問。
歷史上,管仲指出“國皆有法,而無使法必行之法”,明代張居正感嘆“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這種“使法必行之法”,其實質就是法治精神。“法之必行”的真正動力來自哪里?有人說靠監督,有人說靠激勵,也有人寄希望于懲戒。這些都不無道理,但還有一點往往被人忽視,那就是有賴法治精神。正如盧梭所說,“規章只不過是穹隆頂上的拱梁,而唯有慢慢誕生的風尚才最后構成那個穹隆頂上的不可動搖的拱心石”。管用而有效的法律,既不是銘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銘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里。從這個意義上看,制度并不完全取決于條文有多么復雜嚴密,也不僅體現在群體對條文有多么深透的了解,而在于努力把制度精神、制度觀念熔鑄到人們的頭腦之中,體現于日常行為之中。而這種對制度精神層面重要性認識的不足,正是導致制度建設中存在這樣那樣不足的根本原因。為此,應該做到“五個注重”,不斷提升制度建設的水平。
一是注重對制度建設的價值管理。對于制度而言,其價值突出體現在對良好的群體秩序的控制方面,體現在對復雜問題有序化調節方面,體現在對基礎性工程進行規劃固定方面。不僅制度的制定需要著眼價值的考量,管理制度也要考慮價值的平衡問題。根據企業發展總體戰略,將制度體系區分為戰略性制度、基礎性制度、操作性制度、人文性制度、規則性制度等多個類別,對體系整體進行價值性的區分和管理。評價制度的價值尺度應該是多元的,兼顧整體和局部,兼顧當前與長遠,兼顧平衡與調整,兼顧效果與節約。
二是注重對制度建設的廉潔審查。個體不規范的行為觸犯了一定的制度,必然會受到制度的制裁,這是制度設計者的初衷。這里,要更加重視制度本身的廉潔性問題。執行制度也許對于個別不規范行為亮了綠燈,但如果制度本身存在廉潔性不強的問題,在設計這個環節出了紕漏,那負面影響的范圍和力度將超過任何一個環節。因此,要加強對制度廉潔性的審查,責成專門機構負責這項工作,以廉潔性為標準,做制度建設的“漏斗”和“過濾器”,從源頭上杜絕不規范的行為。
三是注重對制度建設的全員參與。制度能否代表群體的根本利益,能否凝聚群力推動事業發展,從建設操作技術方面來講,還是要重視全員的有序參與。這就需要避免單個個體或部分個體閉門造制度,缺乏實地調研、缺乏群眾參與的制度從一開始就失去了活力、沒有了動力,要廣泛動員,激發干部職工建設制度的熱情,主動參與、全程參與。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干部職工從內心上像認同自己一樣認同制度,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制度。
四是注重對制度建設的心態培養。無論是制定制度、完善制度,還是監督制度、修復制度,關鍵在于落實制度、執行制度。靠什么執行、靠什么落實,一方面要增強執行制度的正面引導,讓那些規范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