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引:法律風險防范和法制意識成為當前企業發展所必須認真重視和思考的問題,作為基層煙草更需要將防控法律風險擺在關系企業命運、行業聲譽的重要位置,認真研究分析,提出切實可行的防控措施,有效防范各類法律風險,以維護煙草消費者利益、煙草行業利益和公共利益。下面將從法律風險的概念和當前基層煙草法律風險防控現狀展開闡述,重點探討如何加強法律風險管理體系建設,使煙草行業在經營和管理中能夠有效地防范法律風險。
一、法律風險的概念
“法律風險”由“法律”和“風險”兩個詞組合而成。“法律”的含義較易理解,泛指由特定國家機關制定或者認可的強制性規定。而“風險”即潛在的危險。從企業角度來說,風險主要是指經濟利益的損失、企業信譽的下降甚或企業自身的破產倒閉。因此,“法律風險”是指經營活動不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或者由于外部事件所產生的可能造成一定損失的可能性。“法律風險”的特點是這種風險是在法律上產生的或者由于法律行為、法律事實而產生的。
當前,煙草所面臨的法律風險除了其他行業和企業所共同面對的風險如用工風險、產品質量風險等以外,主要是存在一些特殊的法律風險,這些特殊的法律風險與煙草行業的性質、特點所關聯。因而加強煙草行業的法律風險防控體系建設,以形成具有實效的煙草行業法律風險管理體系是勢在必行。
二、當前基層煙草法律風險防控現狀
多年來國家局一直強調“三個依法”即依法行政、依法經營、依法管理,但從基層煙草的各項工作實踐過程及其效果來看,目前法律風險防范與控制工作還不完善,甚至有個別的基層連最簡單最關鍵部位的風險防控制度都沒有建立,總之,或多或少都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包括在三個方面:
(一)法律風險意識不強
在基層煙草不少領導干部法律風險意識淡薄,法律風險防范工作重視不夠,法規人員遠離部門的核心管理圈,對部門內部的重大決策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無法全面識別企業存在的法律風險,更談不上采取有效的防范和控制措施。如稽查隊在查處卷煙案件時經常會出現違反《煙草專賣行政處罰程序規定》的情形:未向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出示證件、未將先行登記保存的可以裝箱封存的煙草專賣品及其他涉案物品現場裝箱封存、煙草專賣執法人員在執法檢查時對非經營場所進行檢查、在路查時未與公安部門配合等等,這些風險問題會產生糾紛。就法規部門組織案卷評查情況來看,4年來行政處罰案卷質量有所提高,但各類問題仍然屢屢出現,這就很清楚的說明當前上自領導干部下自執法人員法律風驗意識不強,法律風險防控工作不扎實。
(二)法律風險防范機制不健全
目前,大多數基層煙草還未建立法規部門,未設立專職的法規人員更沒有法律顧問。兼職法規員只能解決表面的、淺層次的法律問題,根本無法對企業潛在的、深層次的法律問題或者法律風險進行細致地分析與有效地防范,無法真正地幫助企業化解風險。就以某市局而言,從人員配備來說,現有職工700多人,現僅有2名專職法規人員,5名兼職法規員,法規人員工作多而雜無法專研法律工作,也沒有精力去扎實開展一系列的法規工作。從規章制度來說,法律風險防控專項制度很少,沒有建立比較健全的、行之有效的制度體系。
(三)內部管理制度執行力較差
近年來,國家制定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等一系法律,而在基層煙草內部也制定了一些管理制度,可以說有一定的風險防控意識,但對于這些制度和規則的意義理解不深,執行過程中常常出現“變通”和“折中”,對于制度和規則能起到什么作用心中也沒底。這就使得企業的管理制度形同虛設,發揮不了應有的防控企業法律風險的作用。
三、基層煙草法律風險防控體系的構建
國家局早在2013年全國煙草行業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建設更加規范、更富效率的中國煙草,而加強企業法律風險防控就是落實“更加規范”要求的具體體現。因此,一定要立足實際,“立足防范、以防為主”建立一套“能防、管用、落地”的法律風險防控體系,成為企業管理的“防火墻”和屏障,實現法律風險可控。
(一)法律風險防控體系構建原則
1、事先防范
事先防范是基礎。事先防范與事后救濟相比,事后救濟的成本高、效果差。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防范。事前防范就是企業自身的免疫系統,能夠使企業法律風險防患于未然。因此以企業的領導層、決策層的重視和支持為前提,要切實增強防范風險的意識。
2、事中控制
企業的經營管理是動態的,法律風險的存在也是動態的,對法律風險進行的防范與管理也應該是動態的。這就要在具體工作地過程中進行有效地控制。比如,法律風險的過程控制是企業法律風險防范與管理工作的關鍵因素,它對有效控制法律風險,健全企業法律風險防范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3、事后補救
事后補救要主動。主動開展司法救濟和維權工作,控制和化解風險。在企業發生法律糾紛或企業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通過協商、調解、仲裁、訴訟等活動,依法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或挽回企業的經濟損失。
(二)基層法律風險防控體系構建措施
法律風險防范體系的構建是根據法律風險的特性,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避免承擔經濟損失或者法律風險的機制、制度、流程等方面的總稱。一個企業的法律風險防范體系應如何構建,采取什么樣的模式,應涵蓋哪些方面的內容,不同企業需要根據自身企業發展的狀況和業務類型來確定,沒有統一的模式。基層煙草構建法律風險防范體系應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1、提高全員法律風險意識
面對煙草行業發展的新形勢和全面提升法制化管理水平的新要求,法制宣傳工作面臨新任務,因此要結合實際采取多種途徑加強宣貫。領導干部作為法律風險防控體系管理以及體系建設的重點,要發揮好模范帶頭作用,在同部掀起全員強化法律風險防控意識的熱潮。如可以通過“網上法律講堂”、“普法飄窗”等欄目,編輯豐富的法律法規學習資料,同時可以在編寫《常用法律法規應用詞典》,收集常見各類案例,供員工學習參考,全面營造學法氛圍,有效提升用法能力,打造守法文化,提高全員法律風險意識。
2、全面梳理評估法律風險點
企業法律風險重在事前預防,而不是事后補救,要做好法律風險防控首先弄清可能出現風險的領域和環節,分析原因制定對策,把風險消除在萌芽狀態,就能使企業的損失減到最低。因此,要結合自身的經營管理活動特點,把握業務運行“關節點”、經營管理“薄弱點”、問題易發的“風險點”,積極開展“三全梳理”,即全員、全面、全程梳理法律風險點。在排查、評估過程中,法規部門先對質量管理體系文件中是否存在法律風險作出判斷,然后組織業務部門自查本部門、本崗位的法律風險點,再由法規部門對這些法律風險點進行識別分析和補充完善,經業務部門確認后由法規部門完成“5W1H”(何時、何事、何原因、何部門、何崗位、何后果)法律風險信息數據庫的基礎建設。在法律風險識別基礎上,要采用定性分析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方法,綜合考慮風險發生概率、群體大小、利益損失面、影響程度、隱性顯性等測評維度因素,確定具體的評價標準和各維度權重,計算出各法律風險點的評價數值,對風險點進行排序、分級,確定重大、重要、一般三級法律風險指數區間,實現對法律風險防控的分級管理。
3、構建閉環式防控管理體系
要緊扣“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控制”三大環節,采取“PDCA”閉環管理手段構建防控體系,一方面實現橫向聯動,逐步形成“主要領導全面抓、分管領導親自抓、法規部門牽頭落實、相關部門密切配合、法律顧問全程參與”的工作機制;另一方面推動縱向協同,努力形成“上下一體、全面推進、整體提升”的模式。根據行政執法及經營管理兩大領域特點,根據前期梳理評估的法律風險識別框架,從資源配置、標準指引、技術手段及業務培訓四個方面入手,按照“工作任務不漏項、責任分解無空檔”的原則,制定完整的風險控制措施體系,按照“組織實施—持續改進—不斷提高”的思路全面推進。
4、確立法律風險預警體系
在建立風險防范管理體系后,要建立訴訟風險預警機制,在各個部門設立聯絡員,建立溝通協調機制,準確識別各個領域存在的法律風險,包括國內外與本企業相關的政治、法律環境,影響企業的新法律法規和政策,員工道德操守的遵從性,本企業簽訂的重大協議和有關合同,本企業發生重大法律糾紛案件情況等,盡量將法律風險消滅在萌芽中。對于可能發生的訴訟風險點,進行全面地分析,收集有關證據材料,為訴訟工作做好準備。同時要通過信息化手段,加大對案件備案管理力度,建立有效的案件統計體系,使領導能夠及時、準確地了解案件情況,及時洞察經營和風險管理情況,為領導依法決策提供準確的信息。
5、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
規章制度是企業的內部“法規”,是企業保持健康協調發展的保障。建立一套合法、實用、規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