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東方煙草網報道
對于旁觀者,歷史或許只是一段段精彩故事,經驗教訓,可任品味。
對于經歷者,歷史卻是實實在在的親歷親為,酸甜苦辣,俱在心中。
江蘇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從2005年開始探索細支煙的發展,今年是第十個年頭。
十年的歷史,不算長,也不算短。
江蘇中煙人,是這段歷史的經歷者。
“荒林春雨足,新筍迸龍雛。”十年來,隨著發展環境的悄然變化,細支煙由冷門煙逐漸成為中式卷煙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消費者青睞和市場認可。2014年1月至5月,全國細支煙銷量達到9.9萬箱,其中蘇產細支煙銷量為4.7萬箱----江蘇中煙由細支煙研發生產的先行者,逐步成為引領者。
“蘇產細支煙,為蘇產卷煙品牌注入了新活力,提升了品牌的鮮活感。細支煙的發展,將為蘇產卷煙品牌發展再次加速、為江蘇中煙再次創業提供新的動力。”江蘇中煙黨組書記、總經理曾獻兵表示,細支煙將在江蘇中煙品牌布局和未來規劃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一次關于發展潛力的討論,一回針對性很強的國外市場考察,他們走上了細支煙的探索之路,成為國內細支煙研發生產的先行者
“作為負責任的煙草行業,降焦是行業承擔的重要社會責任。細支煙,由于其特殊的‘身體構造’,在降焦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符合《煙草控制框架公約》降低卷煙危害性的要求。”
“細支煙身材瘦長,不論是對于煙葉的消耗、原輔材料的消耗,還是對于能源的消耗,都比正常周長煙支低不少,符合節能環保、綠色發展的新要求。”
“細支煙的時尚感比較強,符合人們的消費潮流,容易受到新興消費群體的青睞和歡迎。”
……
時間回到2005年。
那一年,江蘇中煙南京卷煙廠圍繞“十一五”期間如何深挖發展潛力、通過創新再次迎來發展的新動力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討論。
其中,細支煙的發展成為一個重要議題。
(一)
當時,細支煙在國外市場發展比較好。但是在國內,仍然停留在女士煙的認知上,市場接受程度并不高。
“雖然細支煙現在的市場接受程度不高,但它是江蘇中煙未來技術革新的有力探索。可以選擇南京卷煙廠作為基地,進行技術上的儲備和生產上的探索。”2005年下半年,在一次會議上,時任南京卷煙廠副廠長、現任南京卷煙廠黨委書記李鳴的發言,引起了江蘇中煙領導的關注。
經過綜合考慮,細支煙研發生產的任務落到了南京卷煙廠的頭上。
接下來,便是市場調研與考察、技術研發與攻關、制造設備申請與購進等緊張有序而又繁瑣的工作。
2005年年底,李鳴和技術研發、市場營銷人員參加了國家局組織的赴韓國市場的考察。那次考察中,李鳴等人專門就韓國細支煙的市場狀況進行了調查研究:韓國的細支煙以“愛喜”為主,每年銷售量約為30萬箱,占終端市場銷量的20%左右,是韓國卷煙市場中極為重要的力量。
那次考察,也讓南京卷煙廠堅定了做好細支煙的信心和決心:“韓國跟我們都是亞洲國家,文化相近、習俗相似,韓國的細支煙可以發展得這樣好,我們也一定能做出同樣成功的中式細支煙。”
(二)
2006年6月,從國外進口、專門生產細支煙的卷煙機和包裝機調試到位。為了確保細支煙的生產順利,南京卷煙廠專門設置了獨立的生產區域,并挑選了一批優秀的生產操作人員,組成專業化的生產隊伍。
隨即,第一款烤煙型的“夢都”(紅)款款而至。后來,薄荷味道的“夢都”(綠)也投入市場。
當時的理念還是以“學”促“研”,不僅生產設備仿照“愛喜”的標準全套購置,就連產品的規格也有學習“愛喜”的痕跡。在產品定位上,雖然總體設定體現細支煙的“時尚、個性、新潮”等理念,但還是傾向于女性消費者,選定的投放區域也是東部沿海各省會城市。可投放的結果卻讓人有些失望:女性消費者也并不偏好國產細支煙,銷售的狀況并不理想,當年產銷量只有800多箱。
800多箱,在當時我國的卷煙產銷量中,屬于一個幾乎可以忽略的小體量。
但是,這個數字的意義絕不僅止于此。
細支煙的研發成功和順利上市,積累了研制開發經驗,也鍛煉出來一支開發生產細支煙的科研隊伍,為企業提供了較好的細支煙研究基礎和技術開發、生產裝備基礎。
一個綜合技術平臺的打造,一種文化發展理念的轉變,他們的堅持換來了豐厚的回報,深厚的發展底蘊使蘇產細支煙迅速成為細支煙市場的領先者
“細支煙不一定要洋氣,富有傳統中式文化內涵的產品,或許更符合國人的審美。”
“細支煙不一定要女氣,針對大多數男性消費者的定位,或許更能受到市場的認可。”
“細支煙不一定要前衛,擁有能吸引大眾消費者的魅力,或許是其發展的潛力所在。”
“夢都”細支煙在市場表現中的不溫不火,沒有讓江蘇中煙人失去對細支煙的發展信心。相反,在一次次深入探討和思考中,他們對國產細支煙發展有了新的認識和定位。
(一)
“細支煙,粗支煙的效應。”江蘇中煙技術中心常務主任張映說,這是江蘇中煙對細支煙的重新定位。
這意味著,細支煙不再定位于女士煙,而是定位于普通大眾煙;這也意味著,細支煙以纖細身材在品質要素、消費感知上要實現與粗支煙的等同效應。這是對技術研發和精益制造提出的新課題。
2007年10月,江蘇中煙技術中心正式成立,這為細支煙的技術研發提供了更高更廣的技術平臺。
技術中心成立后第一個大的研究項目,便是研發一款重新定位的細支煙產品----配方工藝有所改進,降焦減害再進一步,口感吸味同時保證。
“我們從工藝、配方、原料、香料四個方面進行頂層設計,技術中心的六所三室全力配合、緊密協同,打造了一個細支煙研發的綜合技術平臺。”張映說,正是這個平臺的打造,為今后江蘇中煙細支煙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保持細支煙研發領先地位提供了重要保障。
2008年,以“高香氣、低焦油、低危害”定位的代表作“南京”(炫赫門)細支卷煙研制成功。在原料選取上,“南京”(炫赫門)精選自然醇化的云、貴、湘、閩及優質進口煙葉原料;在輔料選取上,應用國際先進的奧地利新型接裝紙技術,選用天然草本香精香料襯托煙草本香,強化風格。和普通卷煙相比,其焦油量、一氧化碳量等均有降低。在2009年全國評煙委員會年度主題報告研討會上,專家組對“南京”(炫赫門)進行評審,打出了92.89分的高分。
在投放市場后,“南京”(炫赫門)得到認可,市場占有率不斷提升。今年“南京”(炫赫門)預計銷量4.7萬箱左右。
(二)
如果說“南京”(炫赫門)的發展與成功是基于江蘇中煙在細支煙技術研發和生產制造方面的優勢,那么“南京”(十二釵)的成功則是基于其在文化塑造方面的關鍵作用。
卷煙產品琳瑯滿目,如何從眾多品種之中脫穎而出,是江蘇中煙始終關注的問題。
李鳴認為:“品牌文化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在品牌中的凝結,是文化特質在品牌中的沉積,是消費心理和價值取向的高度融合。一個優秀的卷煙品牌,必然具有內在的文化優勢,能夠把品牌帶來的美好聯想傳達給消費者。”
善于挖掘傳統文化元素,借鑒傳統文化成分,豐富卷煙品牌文化內涵,是南京卷煙廠的一大優勢。江蘇中煙的“南京”品牌,商標設計就是從地方性的標志圖案中汲取了營養,以傳統圖案為主體,使用了南京標志性的明城墻、梅花燈圖案,并進行大膽組合。突出地方屬性,貼近區域消費者,增加認同感,對提高品牌的認知度和忠誠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正是借助南京深厚的人文底蘊,通過深度開掘,“南京”(十二釵)實現了一次設計的創新。“南京”(十二釵)以古典名著《紅樓夢》中的十二釵為原型,突出了古典藝術的表現風格,并運用現代技術來處理構圖與色彩,抓住人物活動的傳神瞬間,再現了紅樓十二釵的藝術風采,使古典美呈現得淋漓盡致,使現代人可以真正融入到其所呈現的古典氛圍中。整套煙標,由著名紅學家周汝昌作詩、著名畫家劉旦宅作畫、著名書法家陳大羽作篆書,刻畫具有典型性格的紅樓人物,融詩、書、畫、印為一體,不僅富有鮮明的民族色彩,而且具有極高的欣賞和收藏價值。
“南京”(十二釵)的出品,使“南京”品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