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引:時下,行業基層單位每年都會進來不少新員工。這些新面孔論學歷不謂不高、能力不謂不強。可以說,他們都是基層單位的急需人才,也是基層黨組織重點培養的“好苗苗”。
俗話說:“有苗不愁長”。但筆者發現, 在一些基層單位,有些“好苗苗”始終成長不起來,甚至出現了“焜黃華葉衰”的不良癥狀。具體表現在:有的由勤變懶了,不愿學習“充電”,工作疲疲沓沓,應付差事,得過且過;有的由儉變奢了,滋生“嬌、驕”二氣,花錢大手大腳,貪圖享受,不愿吃苦;有的染上“官商”習氣,對客戶不再視為“上帝”,而是盛氣凌人,橫加指責,甚至以權謀私,“吃拿卡要”客戶;有的在工作中變得世俗圓滑了,不學無術,不求上進,卻學會了拍馬屁,拉關系,搞些沒名堂的事情;有的雖然入了黨,但入黨動機不純,前后判若兩人,辜負了組織的期望與厚愛。
凡此種種,說明了一個現象:“有苗不愁長”不是絕對的,如果栽培不當,管護不好,也會出現“有苗也愁長”的問題。究其原因,一方面,這是個別新進員工自我滿足、自我放松、自我放縱的結果。另一方面,與一些基層黨組織對新進員工教育引導不力有直接關系。比如,當新近員工的思想出現“滑坡”、成長的土壤出現“旱情”,一些基層黨組織缺乏“護坡”、“抗旱”意識,沒有及時教育疏導,導致一些“好苗苗”根淺葉稀成長慢。有的基層組織出于厚愛,對新近員工采取“拔苗助長”,結果事倍功半,適得其反。為此,筆者認為,對新進員工的培養要做到“四常”。
常“引”理想信念之渠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理想信念猶如人的思想“總開關”、行動指南,掌管人生大方向,貫穿人的一生,其至關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基層黨組織,要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為契機,切實強化新進員工的理想信念教育。通過學習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以及雷鋒、焦裕祿、孔繁森、楊善洲等黨的優秀兒女先進事跡,學習黨史、黨章和黨建理論,讓理想信念根植每名新進員工的腦海里,潛移默化到日常行為中,促使他們堅定人生理想信念,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遠離低級趣味,抵制不正之風,增強“免疫力”,樹立良好形象。無論何時何地,要讓理想信念的渠水源遠流長,深水靜流,不能有半點渾濁,更不能斷流、干涸。唯有如此,才能確保新進員工“思想不滑坡,行為不出軌”,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打下牢靠基礎。
常“澆”職工學習之園地。學習是人生一大快事,也是解決人生問題最重要的途徑。新進員工雖然學歷高、知識面廣、思想活躍,也有“干事創業、勇爭一流”的激情,但他們人生閱歷淺、社會實踐少,工作經驗不足,需要不斷學習“充電”,才能適應崗位工作需要。如果自我滿足,放松學習,不求上進,再好的“苗苗”也會像王安石筆下的方仲永,年少時“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到頭來卻“泯然眾矣”。為此,基層黨組織要充分發揮宣傳向導作用,利用讀書屋、職工夜校、為新進員工搭建學習平臺,創造學習條件,“澆灌”員工學習園地,樹立員工學習標兵,讓他們在學習中長才干、提素質、找快樂,不至于八小時之外無所事事、空虛無聊。作為領導干部,更要重視員工學習,自身帶頭學習,為新進員工樹立榜樣,打造學習型企業形象,為行業破解“三大課題”、樹立“五個形象”注入新活力。
常“松”思想疙瘩之土壤。“鋤禾日當午”,目的在于松土保墑,促苗成長。新進員工步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后,在實際工作和人際交往中,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煩心事、鬧心事,思想上總有一些解不開的小疙瘩,如果這些“疙瘩”不能及時解開,就會越來越大,影響到個人身心健康,至讓“好苗苗”陷入僵硬的土壤而不能自拔,成為阻礙進步成長的“絆腳石”和“攔路虎”。這就要求基層黨組織積極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優勢,多角度、全方位了解新進員工的思想狀況,發現問題及時跟進、及時解決。可以采取單獨談心、集體輔導、“結對子”等方式,與新近員工促膝交談,推心置腹,解開他們的思想小疙瘩,走出認識“誤區”,放下思想包袱,抖擻精神,輕裝上陣,快樂工作,在理想和現實的差距中,定位人生坐標,釋放工作正能量,做出成績大家看。
常“噴”四風問題防腐劑。“四風”問題由來已久,危害不小,鏟除“四風”已成為全黨上下的共識,也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的主要目的。新進員工由于工齡短、思想單純、明辨是非意識不強,對“四風”問題的危害性和嚴重性認識不到位,也容易染上“四風”問題。作為基層黨組織,既要抓好黨員干部的“四風”問題,也要重視新進員工“四風”問題的排查、分析與整改。做到常敲警鐘,常噴“防腐劑”,常打“預防針”,讓新進員工從走上工作崗位的第一天起,就能知道什么是“四風”,為什么要鏟除“四風”,怎樣從自身做起抵制“四風”,做一名組織放心、同事滿意、客戶點贊的優秀員工。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