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轉自《價值中國》 引:經濟學大師熊彼特早在其1908年出版的著作《經濟發展理論》中,就告訴我們:市場經濟的成功,主要依賴于創新,而不是依賴于資本的積累。歷經百年的發展,無數的商業奇跡―從福特到微軟、從華為到阿里巴巴―為熊彼特的思想提供了有力的注腳。
當我們追尋這些奇跡締造者的足跡,發現“幸運的企業都極其相似”:這些成功的企業都得益于創新,而創新的背后,有同樣的企業家精神,也有同樣的營銷觀念和思路,這告訴我們,成功是有脈絡可循的。本文以中金投資為例,來探尋營銷創新背后的脈絡,希望對煙草行業也能有所借鑒。
洞察潛在的消費需求
理解潛在的、未被滿足的消費需求無疑是最重要的營銷創新點,但很多管理的實踐者卻對此默然。
原因之一來源于錯誤且頑固的習慣:嘴上天天說“營銷是需求導向而非產品導向的”,但行動起來還是先從產品開始。中金投資早期也未能幸免,有了“5個9的新產品”就想著以何種營銷策略進入禮品市場,忘記了應該先去研究消費者的需求-現實需求和潛在需求。即便要進入現實的禮品市場,也要弄透禮品市場的需求特性:很多產品都可以作為禮品消費,因為消費者總會愿意找一些不同的東西來送給相同的人,但如果沒有消費作為前提,禮品市場必然是短期性的。俯身可拾的例子,腦白金、好記星,這些紅極一時的禮品定位的產品,一旦消費停滯了,也只能淡出禮品市場;五糧液酒、中華煙,在節日過后會立即大幅削減市場投放量,控制幅度甚至在常規投放量的50%以上,讓市場經過1-2個月的時間把禮品消費掉,避免持續性禮品消費被中斷。黃金作為禮品,消費的前提在哪里?收藏?使用?找不到消費的前提,中金投資經歷2006年春節的短暫繁榮也是必然的,與黃金月餅的產品特征及招商困難沒有太大關系;而當中金重新回到正確的道路上,研究消費者的需求,并找到出消費者投資需求的關鍵點,成功也是必然的。而且,我們可以斷言,隨著“投資”這個消費前提被發掘,只要中金的策略得當,“投資性黃金”的禮品市場會有更大發展。
????原因之二是洞察潛在需求有客觀上的困難,這種困難不是方法上的,更多是觀念上的、精神上的,說到底是“思維的惰性”。其實,研究消費者潛在需求并沒有特別的絕招,只有一條途徑-走到消費者身邊,觀察消費者在做什么,他們如何使用你的或競爭對手的產品,問問他們為什么使用、不滿意的是什么,等等。寶潔早就告訴我們了,不僅要走進客戶的家里,看他們是如何洗衣服的,還要走進客戶的心,我們欠缺的就是這種精神!王老吉早些年想當然地認為,消費者是因為紅顏色的罐子代表喜慶才喝自己的而不是黃振龍等,結果在營銷策略上人云亦云,折騰了好幾年也不過賣到1個億;等仔細調研之后才明白,消費者認為黃振龍等涼茶是藥,是上火之后治療用的,而王老吉感覺上是飲料,在未上火之前能起到預防作用,于是通過一系列營銷手段催生了預防上火的潛在需求,結果銷售直線上升,據說今年要超過40個億。江中健胃消食片也是如此,最開始跟著嗎丁呤等眾多先行品牌一起喊“治療胃病”,花費大量的營銷費用,銷售額徘徊在1個億達4年之久,等到研究明白消費者對自己的胃病有輕度和重度兩種分類,而應對輕度胃病都不愿吃藥,因為傳統上就接受了“是藥三分毒”的觀念,江中不再買藥了,而是買健胃消食片,像含片一樣賣,1年多銷售額攀升到7個億。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筆者此前也在相關文章中談及很多,重要的就是一條,深入到消費者身邊及心里,去洞悉其需求,尤其是潛在需求。
?
????圍繞關鍵性功能構建經營模式及策略組合
很多企業會讓人深感惋惜:苦心孤詣研究消費者的需求,并確實找到了非常好的定位,但就是無法轉化成經營績效和市場地位;我們說,有了好的戰略創意或構想,卻不知道如何實施及實現。中金投資給這類企業做出了非常好的榜樣,就像案例中所述,中金投資并不是第一家推出投資性金條的企業,但卻后發先至,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