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引:“什么配置的?雙核還是四核?集成顯卡還是獨立顯卡?”電腦城里的導購們往往這樣問。
“超能續航1080P筆記本”、“高性價比裝機配置”、“藍光電影來襲,你的硬盤HOLD住嗎?”這樣的標題常常出現在IT媒體上。
盡管喬布斯一直優先注重蘋果產品的操作體驗,但每一款新品發布會,軟硬件配置依然是人們的關注重點。軟件升級是免費的,每一代產品的設計變化又不大,所謂的新產品,最后可以面對記者們介紹的,無外乎是AX系列的處理器,多大多大的內存,以及由1024X768一路升級到視網膜級別的屏幕等。
——是的,這就是配置,是生產者與消費者無論怎么繞也繞不過去的硬性指標。不但IT產品如此,大多數商品都有“配置”,并且這種“配置”常常是消費者購買者是主要參考指標。比如說汽車的排量、服飾的布料組成、紅酒的糖度、休閑食品的熱量等。——那么,卷煙呢?
本文的范疇,就是有關卷煙“配置”論題的一系列思考。
一“卷煙配置”概念的引入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很少有人去關注煙堿量、焦油量、一氧化碳量,雖然每一盒煙的煙盒的側面都標得清楚而醒目。似乎煙民們都是“喬布斯派”的,注重的是“體驗”,“好抽就行,管它什么焦油含量呢”這種想法存在于很多煙民的心中。
事實上,很多卷煙規格中的參數已成為品牌名稱中的一部分,并且經常被消費者使用,如在便利店里經常聽到有人要買“中南海點八”、“中南海點五”,消費者能夠明顯的感覺到“點八”與“點五”在口感、回味上的區別,但是這種區分意識僅僅相當于對兩個不同品牌的認識,而不能代表消費者在心智上對卷煙產品有更深層更細致的技術規格、文化美學上的考量、體驗和審美。
可以這樣說,對于大多數卷煙消費者來說,在購買卷煙的時候并沒有卷煙“配置”的意識,其主要關注的因素,還是是否為名牌、吸食口味的相對“好”與“壞”、價格的高低等。卷煙的“配置”通常由哪些要素構成?卷煙的“配置”對于卷煙工商企業、對于消費者有什么意義?卷煙的“配置”有無必要進入到營銷宣傳層面?這是標新立異嘩眾取寵的無聊炒作,還是未來卷煙營銷的一個未開墾的增值領域?
配置一詞應用十分普遍,“卷煙配置”為本文新造。
“卷煙”與“配置”并舉,其一,是為了借勢,喚起受眾對IT業、汽車的相關聯想,喚想這些聯想,就是喚起對高科技含量、現代化管理、高水平服務的聯想,這便或顯或隱的作用于消費者心理,彰顯、提高卷煙產品整體形象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
其二,“卷煙配置”這一新概念的提出,是為了與卷煙規格相區別。卷煙規格當然十分重要,但是不能完全涵蓋卷煙產品的所有的亮點、賣點,因此引入了“卷煙配置”這一概念。
“卷煙配置”包括“卷煙規格”,同時也包括包裝材質、藝術設計、文化內涵等要素,其中包涵了卷煙產品的整體價值,包括實用價值與附加價值。“卷煙規格”是“卷煙配置”中的基本的、核心的部分,它決定著卷煙產品的實用價值。
從消費者可以感知的角度,“卷煙配置”可以分為如下指標:煙絲、煙紙、過濾嘴、錫紙、煙盒包裝、煙條包裝。這些指標如同構成木桶的木板,共同承載了卷煙產品的整體價值。其中任何一塊的短板現象都會有損于整體形象,同樣,逆向思維的話,其中每一塊“木板”都成可以為亮點、賣點,提升卷煙產品、卷煙品牌的整體形象。
從煙絲到煙條包裝,這六項指標,如果就其現狀與發展前景一一加以討述,本文就會淪為生硬無趣且不見得十分專業的社科文章。如果忽略不提,那么“卷煙配置”問題就沒有了抓手,沒有了載體。所以筆者將關注點放在這六項指標背后的幾個價值點上:屬性、口感、低害、環保、文化。
屬性,在這里指煙絲、煙紙等不可替代的原料,煙絲由煙葉構成,煙葉有些自身的獨特的屬性,除了煙葉,沒有什么別的東西可以賛代。只有以煙葉為原料才能生產出我們今天的卷煙,其它的東西則不行,據說長征時期毛澤東主市在物資匱乏時曾嘗試用秸稈等材料做手工卷煙,當然味道不會好。現代的電子煙,也達不到真正卷煙的口感和效果,就是因為它們不具備專用的屬性。煙紙的情況也差不多,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比水松紙更好的卷煙用紙。
口感,同類產品,口感有好有壞,有的“過癮”,有的“不過癮”;有的“好抽”,有的“不好抽”;有的煙“沖”,很有勁,點燃后周圍的人很遠的人都能嗅得到。有的煙“柔”,不刺激,如炊煙裊裊沁人心脾且口有余香。有的有茶香,如“泰山”系列產品。有的有酒香,如“貴煙(國酒香)”。
低害,現在各國所提倡的,同時也是卷煙的發展趨勢——低焦油卷煙,詮釋的就是低害。很多人以為降焦減害的途徑只在煙葉的處理上。其實并不如此,煙紙、過濾煙都與健康有關,如果煙紙的燃燒產生的有害物質最少,過濾油過濾出來的焦油最多,那么就能最大限度的減少煙草對于健康的危害,理論上也可以對健康產生正面的影響。
環保,這似乎也是一個悖論。如果從PM2.5的角度來說,卷煙產品幾乎沒有環保性可言,即便是不同種類的產品,其對空氣污染的程度差別也是微乎其微的。但是從包裝材料的角度來看,還有很大的發展改進空間。比如說有的煙盒外面的那層透明的塑料皮,應當屬于不易降解的材料。尋找到一種替代物應該不是什么難事。廣西中煙的“真龍(巴馬天成)”、“真龍(巴馬天和)”外包裝材料打的便是天然環保的牌,全部采用天然易降解的原槳紙。
文化,在此處的涵義很豐富,擇其要者,首先品牌的名稱是一種文化,品牌的歷史包括著文化,如“大前門”、“中華”、“牡丹”,能夠喚起人們內心那一段淡黃的回憶。
煙盒外觀設計彰顯著文化理念,煙支長短、過濾嘴等處的細節滲透著文化品味。如“白沙”卷煙煙盒上那一支展翅翱翔的白鶴,以及煙支的造型,濾嘴上的標識,處處透著鶴舞白沙、我心飛翔的闊大自由意境。
煙葉晾曬調香過程是文化、卷煙的加工流程是文化,如紅云紅河集團旗下的產品大多經過從煙田到配料環節的“四級調香”。
分發香煙的禮儀是一種文化,國內敬煙,是單支拿出來轉著圈的送,而在俄羅斯,則需要將整盒煙遞過去,對方拿出一只后再還給主人。
點煙、品煙的流程環節也是一種文化。用打火機給自己點煙,透著瀟灑與自然,用火柴經別人點煙,帶著莊重與恭謹。隨吸隨吐,名曰“過膛煙兒”,平吸慢吐,再深吸入肺,則是老煙槍之風范。未點燃前先聞一下,可以感知自然的味道。點燃后小口品吸,是在品味入口的第一感覺,接近燃盡后的最后幾口,則可考驗出煙絲是否均勻統一,熄滅后的輕輕咂口,則可品其是否余香醇厚。
所以說,若論“卷煙配置”,可以具體到煙絲、煙紙、過濾嘴、錫紙、煙盒包裝、煙條包裝。若是提煉這幾項“硬件”中的亮點、賣點,則可以歸納為屬性、口感、低害、環保、文化這幾點上來。
二、卷煙配置為何不受關注
觀察買煙的消費者,很少有人象女人挑衣服一樣猶豫再三,基本上都是掏出錢來就買,口中說出的那種品牌,就是平時習慣了的那種品牌,如果有特殊情況需要待客,基本上也是不假思索的去購買被大眾公認為好煙的品牌,比如說“中華”,就是好煙、貴煙的象征,若是換成同等價位哪怕是價格更高的卷煙,都未必能滿足消費者的特定的心理要求。比如說婚宴上待客,零售價100元的品牌未必能比60元左右的“中華”更能彰顯主人的大氣與誠意。卷煙消費者對于己經認可的品牌具有很高的忠誠度。買煙的時候,基本上不考慮卷煙是什么配置,在乎的,一般只是品牌、口感、價格。那么,這里面的深層原因是什么呢?對于卷煙配置,消費者為什么關注的不夠或者不去關注呢?
首先與現代化的生活節奏有關。筆者認為,在現代社會,飲食文明(姑且將吸煙算在內)在精細程度上,并非是完全的進步。在物質條件上,現代社會具備了發揚飲食文明的各種條件,但是由于快節奏的生活、碎片化的時間、淺層次的判斷思考,至使無法享受體驗考究的、品鑒性、流程性的、對比性的飲食文明。這樣,對卷煙的選擇上也是如此,習慣性的憑感覺、憑經驗、憑首印效應來選擇,心智的分辨率還沒有精細到可以注意到卷煙配置上來。
很多人以為這種粗放型的購買是由于日常快節奏的生活所導致的時間不足,他們常常這樣以為,每天的生活基本上是快而且固定的,從坐地鐵上班到午睡,從下班到晚飯再到上床睡覺,幾乎每一段時間都有要做的事,幾乎每一個時間碎片都被一些或工作或休閑的事情所填補,所以根本沒有時間去注意有關卷煙和各種細節。還有一種人,認為吃飯、飲酒、吸煙之類的事兒并不重要,他們需要把所有的時間與心思用在工作等重要的事情上去,哪怕有時間,也不會浪費在去研究卷煙的配置上來。筆者認為,這種對卷煙配置的粗心與忽略的真正原因在于一種忙亂的思維和無用的自我安慰。的確,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鄉村,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是一個明顯的事實,也是一種發展趨勢。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也的確導致了空閑時間的緊缺,但真正導致很多現代人無心去品味生活、品味飲食、觀察卷煙配置的原因,并不是絕對的缺少時間,而是因為相對的缺少時間而造成的一種心理上的忙亂、慌亂。很多時候,時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