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傲慢與偏見》書中主要說的是十八世紀在英國發生的四門婚姻。其中最主要的,自然是發生在女主角伊麗莎白·班納特與男主角費茨威廉·達西之間的愛恨情仇。故事中女主角伊麗莎白第一眼看到男主角達西就是不順眼的,加上男主角個性的傲慢,繼而對他有了偏見。而男主角達西,是個不受人歡迎的傲慢男子,也不屑于周遭冷淡的人際關系。達西代表著“傲慢”,伊麗莎白代表著“偏見”,他們一開始都被自己的情緒所牽引。接著一連串對達西不利的流言,更讓伊麗莎白對達西反感。
行政行為具有相對獨立性,故行政行為過程中總有要堅持的原則,即使會因為要維護社會公共利益而犧牲部分人的合法利益。即行政行為只服從于法律及相關規定,在法律及相關規定之下,行政行為具有相對的是自由與獨立,爭取最大限度地維護民眾利益。但是中國數千年封建史的巨大慣性,導致整個國家和社會對于行政行為在法制建設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認識遠遠不足,每年不少行政官員因為違法行政而鋃鐺入獄的事情早已不是新聞。“安徽女學生受傷昏迷遭遺棄事件”、“行政機關鋪張浪費建立奢華如白宮式的辦公樓”、“行政機關某領導利用職務便利貪污腐化”……每日此類的報道層出不窮,由此就會使各界對行政機關及其行政人員的行為產生偏見,認為行政官員奢華無度,行政許可行為暗箱操作,背離事實,以人治取代法治,勢必動搖整個行政行為在社會中的公信力。因為部分人部分事過度迷戀權力、輕視民眾利益,由此讓民眾對社會中每項行政決策都產生一種“偏見”。
法國學者米歇爾福柯曾說過:“知識分子的角色并不是要告訴別人他們應該做什么……知識分子的工作不是要改變他人的政治意愿,而是要通過自己專業領域的分析,一直不停地對設定為不言自明的公理提出疑問,動搖人們的心理習慣、他們的行為方式;拆解熟悉的和被認可的事物,重新審查規則和制度,在此基礎上重新問題化……”既然社會輿論已產生這樣的偏見,行政權力行使機關就應以自身的職責為信仰,以權力的合法行使為途徑,以維護民眾利益為目標,存在于這個社會中,在法律規定的合法范圍之內,盡自己的最大能力、最大可能地保障民眾利益。記得達西向伊麗莎白求婚而遭到拒絕時,他說了一句話:“要是我耍一點手段,把我內心的矛盾掩飾起來,一味地恭維你,使你相信我無論在理智方面、思想方面以及其他各方面,都是對你懷著無條件的純潔的愛,那么也許你就不會有這些苛刻的責罵了。可惜無論是什么樣的偽裝,我都痛恨。”達西沒有為了討好伊麗莎白,而改變他的傲慢性情。可知,拜倒在權力的石榴裙下唯利是圖不是“傲慢”,將民眾的利益踩在腳下獨自登頂權力的巔峰不是“傲慢”,行政權力行使機關明確自己所應負的責任,有其自身的原則,為民眾辦實事,時刻做到依法行政,這些才是行政權力行使機關所應堅持的“傲慢”,由此才能消除人民對行政權力行使機關的“偏見”。
達西的這種傲慢實際上是地位差異的反映,以后伊麗莎白親眼觀察了達西的為人處世和一系列所作所為,特別是看到他改變了過去那種驕傲自負的神態,消除了對他的誤會和偏見,從而與他締結了美滿姻緣。因為達西的用心付出并努力讓公眾改變對他的看法,伊麗莎白的用心觀察消除了偏見,由此兩人獲得了幸福。作為行政權力的行使機關,不能一味的責怪社會的不理解,而是應該用實際行動去證明自身的價值,能在崎嶇的道路上巍然前行,在民主法制社會的陽光中,能擔當著愈加多的社會責任,充分發揮自身的服務性的功能,民眾也應該更加寬容,做到更多的認同行政權力行使機關的閃光點,堅持并認可相關的行政決定,才能達到如達西和伊麗莎白般美好的結局。
行政許可作為一種行政行為,因此也難逃此中“傲慢”與“偏見”因果的束縛。傲慢與偏見,是我們很常見的弱點和毛病。每一個人其實都很容易被自己的主觀印象所驅使,因而容易對別的人下不正確的注解,進而造成了彼此之間的誤會。由于一地的經濟、教育發展程度不同,行政許可相對人的素質也會有所差異,故作為行政許可工作人員中的一員,要對當地的風土人情及人文素質有更深入的認識,才能有更客觀的論點,就好像故事中女主角對達西的看法,就是因為了解才有所改變。
所以,對于行政權力的行使,要求權力機關更好的承擔起應負的社會責任,減少不正當的“傲慢”;同時需要社會民眾懷著寬容的心態去了解并接受,減少“偏見”。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