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一步跨千年,而今跑步奔小康。僅僅兩年時間,四川省大涼山里的洛度村發生了大變化。
從前自然條件惡劣、生活環境艱苦,屬于涼山深度貧困村的洛度村,如今已率先完成貧困戶搬遷,實現脫貧摘帽,2019年貧困戶人均收入已達7279.23元,比當年脫貧基準線3750元高出3529元。
洛度村書寫整村脫貧的“奇跡”,是四川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公司”)精準扶貧的縮影。脫貧攻堅是一項歷史性工程,正處在爬坡過坎、謀變突圍關鍵期,公司毅然將精準扶貧作為企業發展“三大責任”之一,不忘初心、勇挑重擔,充分發揮行業優勢,積極開展產業扶貧,大力實施精準扶貧,定點幫扶的兩個國家級貧困縣瀘州市敘永縣、甘孜州甘孜縣已退出貧困縣序列,先后幫扶的洛度村、西溪村、也倫達村等均已實現整村脫貧。
自2015以來,公司精準扶貧,盡己所能、盡銳出戰、迎難而上,因地制宜、真抓實干、精準施策,實現“頭雁”領高飛,著力夯實貧困地區基層組織堡壘;志行道不輟,著力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向“寬”謀發展,著力夯實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基底;向“窄”求蝶變,著力保障和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推動受援地實現“短期見成效、長期可持續”的脫貧攻堅,帶領貧困群眾在實現“四個好”的幸福大道上奮勇前行。
“頭雁”領高飛
走進洛度村村級活動陣地,3排擺滿圖書的書架映入眼簾,書架上“時不我待、朝夕必爭”的書法裝飾作品,2張書桌、4把椅子放置在房間的正中央,簡簡單單卻“五臟俱全”。
擁有一間圖書室對于村民馬牛來說曾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在公司的幫助下,洛度村建了一應俱全的黨員活動室、圖書室、遠程教育中心,并經常利用這些場所組織黨員群眾開展教育活動。
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需要加強鄉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更好發揮在脫貧攻堅中的戰斗堡壘作用,提高黨組織在基層的治理能力和服務群眾能力。公司自參與精準扶貧工作以來,在選派基層優秀黨支部到鄉下村開展支部結對共建活動的基礎上,加大資金投入,全方位建設村級陣地,讓村社干部辦公有了“穩定的家”,讓黨員活動有了“像樣的家”,讓“黨旗飄起來”。
多年來,公司在敘永縣西溪村、雄光村、岔河村,在甘孜縣也倫達村以及各下屬單位對口幫扶村修建或翻新村級活動陣地共計7處,切實改善村級辦公活動條件,夯實基層組織基礎,拓寬為民服務功能。以也倫達村為例,自2018年以來,公司累計投入49萬元用于村級活動室提升改造項目,為也倫達村整村脫貧提供了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邦^雁”領高飛,需要扶貧黨員干部發揮帶頭作用。黨員干部要到脫貧攻堅的一線、到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火熱實踐中歷練,經受考驗,磨煉黨性,增進群眾感情,增強做好工作的本領。公司先后選派12名黨員干部脫產駐村扶貧,蹲點指導幫助貧困村精準脫貧。
公司西昌廠黨員殷發初到洛度村任第一書記時,面對“無產無業,十年九災,種點土豆也要看老天臉色”的現狀,震驚到發出了“咋個扶?”的疑問。
村民也對這個青年“阿木科”(彝語:干部)滿是疑惑,認為“一個毛頭小子,能干啥?”
經過兩年時間,殷發完全融入村寨,曾經懷疑他的老鄉們重新認識了他:“這個阿木科比親人還親!”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洛度村從2017年人均純收入僅2150元,到2019年實現了人均純收入7279.23元的“飛躍”。
“咋個扶”和“能干啥”兩個疑問消除了。村支書阿布拉比尼很感慨:“貧困戶全部住上新房,村里有了硬化路、民俗文化室、圖書室、衛生所和幼兒園,個個鉚足勁兒奔小康?!?/p>
在殷發為洛度村脫貧攻堅忙碌的同時,公司綿陽廠黨委書記余強始終沒有忘記他作為市人大常委應盡的職責。在收到鹽亭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關于調整脫貧攻堅聯系企業、事業單位及金融機構的通知后,余強在“百企幫百村”幫扶活動中,多次與當地政府溝通協調,并實地走訪當地環境情況,成功將2019年底申報的50萬扶貧資金用于鹽亭縣岐伯鎮燕來村的扶貧項目。
志行道不輟
脫貧攻堅需要明確時間表、路線圖,拿出過硬舉措和辦法,確保如期完成任務。要宣傳好政策和標準,統一思想認識,不能各說各的、各做各的。一直以來,公司把脫貧幫扶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抓實抓好,主要領導帶隊調研,深入扶貧一線認真了解當地情況、精準掌握村民需求、研究確定扶貧項目。以西溪村的定點扶貧工作為例,公司主要領導先后10余次實地調研,宣講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扶貧精神、政策,慰問貧困群眾和駐村干部,督促扶貧項目落實,把黨和政府以及行業的關懷送到貧困群眾和駐村干部中。
志“行”道不輟,需要完善制度、建立長效機制。扶貧工作開展伊始,公司以“真扶貧、扶真貧、精準扶、扶精準”作為幫扶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研究制定精準扶貧捐贈項目管理規定,完善扶貧項目實施流程,規范扶貧項目管理行為,提高扶貧項目管理水平。同時,公司深刻認識到人才是扶貧工作推動的動力源,先后制定了加強對口扶貧干部管理的意見、定點扶貧地區掛職扶貧干部管理辦法,進一步強化對口扶貧干部的管理,選派信念過硬、政治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的員工擔任對口扶貧干部,將脫貧攻堅各項工作部署落到實處。“第一書記‘官’小責任大,是脫貧領頭羊?!惫疚鞑龔S負責人就選派殷發到洛度村任職時說,公司仔細甄選才確定人選,看重的正是他身上那股“啃硬骨頭”勁兒和正直態度。值得一提的是,針對不同受援地實際情況,公司還建立、細化制度和流程。在西溪村,協助制定了助學基金管理使用辦法、醫療救助基金管理使用辦法、產業發展周轉金管理辦法等,統籌幫扶資金,提高基金使用效率,確保扶貧資金真正用在扶貧工作中、真正為貧困群眾脫貧服務。在也倫達村,也根據具體扶貧項目制定了牦牛專業合作社規章制度。
志“行”道不輟,需要讓脫貧具有可持續的內生動力。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各項精準扶貧措施當中最關乎未來的就是教育扶貧。公司自成立以來,累計捐資1823萬元用于各幫扶點提升學校基礎設備設施項目,大力改善學生就學環境。公司領導和職工也積極開展私人結對幫扶,定期定向私人資助幫扶點在校學生。以中江縣攔河村為例,公司精準落實政府出臺的教育扶貧政策,落實每學年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每人享受1000至1250元的生活補助,中職、高中學生享受2000元的生活補助,幫助中、高職就讀學生通過網上申請750元每學期的“雨露計劃”補助;在享受以上政策基礎上,根據每戶孩子就讀階段和家庭情況,整理資料上報申請貧困教育基金,2018年和2019年分別完成21個學生扶貧基金申請2.9萬元和2.7萬元。在保石鄉,公司西昌廠一直在加強對保石鄉中心校的支持力度,自2007年以來先后投入100余萬元修建學校教室、宿舍、食堂、操場和堡坎道路等,2020年又申請31萬元幫助開展校園維修和美化校園環境。
同時,公司清醒認識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育扶貧不是簡單的升學、上學問題,而是就學與就業緊密結合的問題,增加就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自2019年11月起,公司西昌廠已為西昌學院近100名貧困家庭學生提供了生產實習、帶薪見習等機會。2020年5月,西昌廠以定向培養、競爭性選拔等方式,招錄了30余名來自貧困家庭的應屆畢業生,達到“解決一人就業、脫貧一個家庭”效果;與西昌學院推進“產教研”融合,開辟了一條既以穩定就業“真脫貧”,又以聯合培養“育人才、促發展”的扶貧路子。
脫貧攻堅既要扶智也要扶志。在攔河村,公司為了提升貧困戶脫貧致富內生動力,根據政府出臺的產業獎補政策,入戶核實每家情況,對發展“四微”產業(微花園、微果園、微菜園和微養園)的貧困戶給予一定資金補助,對外出務工人員家庭也進行相應資金補助,充分激發貧困戶自己發展生產和主動改善家庭困境的動力,擺脫“等靠要”思想。自2018年以來,累計完成79戶、共計10.2萬元資金獎補。在西溪村,為幫助貧困戶學有所長,企業拿出23萬元設立“扶技”基金,變輸血為造血?!耙郧爸粫鍩?、紅燒土雞,現在學會做宮保雞丁,連魚香茄子都學會了兩種做法!”村民曾俊分很感謝組織的培訓會。
寬處謀發展
西溪村的村民曾貴良在自家民宿與城里客人聊天時,每次聽到對方稱呼自己為“曾老板”,總會覺得不好意思。
城里來的客人怎么會知道,眼前的這位“曾老板”,一年前還是貧困戶;落腳的西溪村,兩年前還是有著53戶、199名貧困人口的深貧村。在2015年公司對口幫扶西溪村前,這座深藏烏蒙大山和畫稿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腹地,坐擁2.55萬畝竹林,森林覆蓋率91%,種植養殖條件優越、旅游特色獨具的村子,卻“捧著金飯碗,卻被路絆住腳”。
兩年時間,西溪村從貧變富之路,是公司提升扶貧質量取得顯著成績的佐證。
脫貧既要看數量,更要看質量。提高脫貧質量,需要管得寬,從寬處謀脫貧長效機制、修發展長久之路。公司將立足實際和立足長遠相結合,以智慧精微的方式打造合理的產業發展模式,組織消費扶貧,加大培訓力度,促進轉移就業,讓貧困群眾有穩定的工作崗位,有效激發了貧困地區“造血”功能。
釋放資源稟賦,發展特色產業。在甘孜縣,公司綜合考慮當地生態資源條件,投入55萬元為也倫達村購買牦牛200頭,并由公司駐村干部牽頭協調成立專業合作社,建立“農戶+公司+牦牛專業養殖合作社”的養殖模式,配合科學的養殖方法,大幅提升了當地牦牛養殖產業創造價值能力。在涼山州,公司西昌廠因地制宜捐資30萬元建成洛度村跑山雞養殖場,并采取工廠食堂每年回購方式,積極調動當地跑山雞養殖產業活力,堅定貧困群眾產業脫貧信心。2020年駐村工作隊幫助131戶貧困戶完成養殖到戶工作,為每戶申請2000元的補貼,每戶增收4100元以上。另外,貧困戶參與養殖場的養殖工作還可以領取工資,參與利潤分配。
結合長遠規劃,構建產業格局。在西溪村,公司結合該村長遠規劃和良好自然環境,經充分考察調研,確定了以旅游促脫貧的發展方向,捐資修建8公里“西溪寬窄步道”。此步道貫通西溪村1至3社,囊括優美景色,以步道為基點順勢而為打造了子母瀑布、黑水潭、108天梯等景點,充分展現西溪優美山水風景,進一步完善西溪旅游布局。在也倫達村,投入近50萬元用于“甘孜縣格薩爾文化精準扶貧百村產業基地建設項目——斯俄鄉也倫達村藏文化旅游館建設項目”發展村集體經濟,助力甘孜縣全域旅游發展。在文風村、飛龍村,根據產業發展規劃和貧困戶發展意愿,投資156.6萬元修建雞、豬、羊等各類圈舍及配套沼氣池10座,蔬菜大棚8000平方米,冷庫、工具間各一座,并接通了自來水管網,為兩個村子充分發揮其產業基礎、資源稟賦、交通區位等優勢條件找準了著力的方向和重點。
放眼市場需求,深化產業“造血”。在水潦彝族鄉白臘村,高山黑豬養殖歷史悠久,在此傳統基礎上,當地衍生出農村生態養殖,其產品深受市場喜愛。公司放眼市場需求,捐資在白臘村實施“格調黑豬”生態養殖項目,捐建養殖場及生產設備設施,購買育種豬、母豬、仔豬等,協同建立管理運營制度,打造“格調黑豬”品牌,深化當地產業“造血”。根據西溪村“竹子只當原料賣”的現狀,因地制宜幫助村民發展集體經濟,創新“貧困戶入股+企業捐贈”,拿出96萬元入股村集體,建設竹制品加工廠和體驗中心。貧困戶可優先入股、賣毛竹和務工,從此賣竹不再難,顧家、打工兩不誤,年底還分紅。
通過“向寬處謀發展”,公司因地制宜堅持產業扶貧,探索建立的穩定的脫貧長效機制取得顯著成效。以西溪村和也倫達村為例,西溪村2019年全村人均收入達12965元、貧困戶人均收入達8223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4萬余元,西溪村和村黨支部先后被評選為“四川十大生態宜居村”、瀘州市“先進黨組織”;也倫達村2019年集體經濟項目盈利94276元,非貧困戶人均分紅獲益302元,貧困戶人均分紅獲益604元,全村人均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兩村“一低五有”、貧困戶“一超六有”等各項指標全面達標,均已實現整村脫貧。
向窄求蝶變
白墻青瓦、綠水繞村,水泥路面寬敞明凈,家家戶戶窗明幾凈……儼然是一幅“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如詩圖景??吹窖矍皥鼍?#xff0c;很難想象現在的洛度村曾經的“模樣”。
洛度村村容村貌的改變,源于2017年殷發在村里啟動的個人和環境衛生評比,做得好的獎勵100元洗漱用品并頒發流動紅旗,反之則提醒勸導。村民們通過評比的方式,已經在新村新家開始了美麗鄉村建設。
如果說產業扶貧是從“寬”處謀發展、謀長效,美麗鄉村建設則是向“窄”處求“蝶變”、激“春水”。在脫貧攻堅中,“窄”就是以精準、滴灌、創新的方式,著眼于日常,通過潛績改善人居環境、建設“和而不同”的鄉風文明,從而助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顯績。
“向窄處求蝶變”,需要積極改善人居環境條件。公司在幫扶受援地脫貧的同時,致力讓貧困群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引導村民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公司自成立以來,對各幫扶點捐資共計3263.6萬元實施道路、飲水、用電、住房、提升村容村貌等項目,不斷改善人居環境條件,大力滿足當地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在西溪村,捐贈68.5萬元建起12.2公里村級公路,打通梗阻,實現了村里人“走出去”、城里人“引進來”的良性循環。在也倫達村,對全村47戶村民實施“五改三建”居住環境提升項目,改梯、改廚、改廁、改圈、改路,建小菜園、小花園及風貌塑造。在柳葉村,什邡廠實施道路建設項目,解決了一直困擾當地群眾的“斷頭路”問題,讓車子進村,讓農產品出村;在廣福鎮,捐贈60萬元用于供水站建設,有效解決了槐埡村、松樹村、文林村2409人飲水安全問題。
“向窄處求蝶變”,需要積極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通過駐村干部抓,黨建工作部帶,領導調研督導,多措并舉不斷強化各對口聯系幫扶村鄉風文明建設。通過大走訪、培訓會、壩壩會、農民夜校等形式,開展移風易俗行動,協助建立村規民約,引導貧困群眾形成勤勞節儉、清潔衛生、新事新辦的新觀念,幫助貧困戶“養成好風氣、形成好習慣”;積極促動各對口聯系幫扶村創建“四好村”工作,推動創建“四好新村”,大力協助開展村內環境美化亮化、加強社會治理、培育鄰里關系等活動,推動形成文明健康、感恩自強、遵紀守法、友善和諧的鄉村社會風氣。
“向窄處求蝶變”,需要全力優化貧困人口醫療保障。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脫貧攻堅“難啃的硬骨頭”。如何“填平洼地”,在政府構建的貧困人口醫療的基礎上,橫向拓展保障范圍,建立醫療基金,形成長期幫扶機制。在敘永縣,捐贈資金在西溪村和雄光村設立貧困人口醫療救助基金,并聯合當地政府編寫基金管理辦法,確保基金有序合理使用,以實際行動助力“填平”貧困村民健康“洼地”。以西溪村為例,設立了貧困人口醫療救助基金27.4萬元,通過引入救助基金筑牢醫療保障體系讓村民受益。
脫貧攻堅,使命如山。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公司將繼續堅持精準方略,精準施策、精準幫扶,不停頓、不大意、不放松,一鼓作氣、乘勢而上、沖鋒向前,連戰連勝、決戰決勝,如期全面完成各對口幫扶點脫貧攻堅任務,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盡責出力、創造實績。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