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包車間工作人員在安裝新引進的包裝機組。朱曉霞攝
海林、穆棱卷煙廠聯合易地技改現場,施工人員在架設高空大跨度鋼網架。尹淏攝
嶄新的現代化車間。朱曉霞攝
一路向北,在黑龍江省的東南腹地,有一個既有顏值又有內涵的地方——牡丹江。
萬年火山,千年古城,百年口岸;高山平湖淡如鏡,林海雪原美如畫……一個個獨特的文化符號,讓牡丹江的魅力持久不衰。
今天,黑龍江煙草工業有限責任公司的一座現代化工廠在這里拔地而起。這座嶄新的卷煙廠矗立在江畔,為奔騰不息的牡丹江增添了一朵金色的浪花;這個用智慧和汗水鑄就的卷煙制造基地,在市場大潮中奮力開拓著更加廣闊的未來。
解困破局:希望在這里點燃
建于上世紀70年代的海林卷煙廠和穆棱卷煙廠,為振興民族工業、打造民族品牌做出了不懈努力,也因思想保守錯失過發展良機。
兩廠干部職工深知,大浪淘沙,不進則退,只有自覺把企業發展融入行業發展大局,主動作為,創新求變,才能在競爭中求生存、在轉型中謀發展。
可是,由于歷史原因,兩家卷煙廠的技改工作長期以來滯后于行業發展,面臨著工藝布局不合理、設備陳舊老化、公用配套設施落后等諸多問題。
海林卷煙廠的制絲線是1991年投入使用的,工藝技術條件和設備配置難以實現智能化、精細化和柔性化加工,無法滿足企業高端卷煙品牌的生產要求。
穆棱卷煙廠主生產車間始建于1977年,樓體結構及外墻都已不符合發展規范,無論從安全還是從企業發展需要的角度看,都需要進行改造重建。
更重要的是,兩廠都地處城區中心位置,盡快易地技改是干部職工的期盼、城市發展的需要。
內因外因疊加,面向未來,易地技改勢在必行,也是唯一的破局之道。
海林、穆棱卷煙廠進行聯合易地技改的設想,得到了中國煙草實業發展中心和黑龍江煙草工業公司的大力支持。
“要以海林、穆棱兩廠聯合易地技改為契機,打造‘數字龍煙’,促進‘兩條腿走路’發展策略落地實施。”黑龍江煙草工業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馬保軍把此次聯合易地技改看作龍煙加快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有效途徑。
經過項目申請及選址報告、專家論證評審后,項目于2016年7月7日得到國家局正式批復,龍煙人開啟了建設新生產制造基地的征程。
舉兩廠之力,扛應盡之責;精誠團結,迎難而上。在黑龍江煙草工業公司領導下,海林、穆棱卷煙廠干部職工把聯合易地技改看作生命工程和希望工程,把堅毅和勇敢鑄進一磚一瓦,在探索中執著推進。
2018年6月1日,破土動工;2019年11月15日,聯合工房實現暖封閉;2020年2月,設備進廠調試……在項目推進中,龍煙人步履鏗鏘,堅定穩健。
作為牡丹江市也是黑龍江省的重點建設項目,聯合易地技改牽動著國家局和當地政府領導的心。國家局有關部門、中國煙草實業發展中心負責人實地考察聯合易地技改項目建設現場并提出指導意見。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政府領導也多次到現場指導易地技改工作,為項目順利完成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今年10月30日,海林和穆棱卷煙廠聯合易地技改項目全線帶料試車試運行,標志著龍煙制造開啟了新征程。從開工奠基到主體工程建成再到陸續搬遷,只用了2年4個月時間,龍煙人用頑強拼搏拼出了“龍煙速度”。
矢志不渝:排除萬難搶進度
人員少,時間緊,任務重;規模大,要求高,經驗少。
在巨大的壓力和挑戰面前,如果沒有一個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難以完成這項重大項目建設。
2016年8月,海林和穆棱卷煙廠抽調精干人員,成立了由38人組成的聯合易地技改項目指揮部。全部成員一崗雙責,一手抓生產,一手抓易地技改,竭盡全力,扎實推進。
沒有經驗,不知從何處入手,就走出去取真經。技改指揮部先后派出十余批次人員,赴山西昆明煙草有限責任公司、吉林煙草工業有限責任公司長春卷煙廠、甘肅煙草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天水卷煙廠等多家單位技改現場學習考察,從頭學起。
工期緊迫,困難重重,就用目標激勵斗志,號召大家做起而行之的行動者,當攻堅克難的奮斗者。
技改指揮部把黨支部建在了工地上,31名黨員干部帶頭迎難而上,向困難宣戰,學技術、學管理、學先進經驗,與項目一同成長進步。風里雨里、嚴寒酷暑,他們為將項目建成優質工程拼搏奉獻。
外部環境影響,給龍煙技改人帶來意想不到的困難。東北寒地,結冰期長達5個月,最冷月份氣溫平均零下17攝氏度,給項目施工帶來很大困擾。2019年8月,罕見的連日暴雨天氣導致71天無法施工,整個工程幾乎停滯。
在技改指揮部,每個辦公室的墻上都貼有一張工程進度圖,上面鮮明標示著每項工程的重要節點和完工時間。
“由于時間緊,我們通過倒排工期,合理安排施工進度與設備安裝,針對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前著手溝通解決,加班加點,日夜奮戰。”技改指揮部綜合組組長王爽說。
他們密切溝通施工單位,實地調研,反復溝通,贏得對方理解與支持。70多家分包單位,近千名施工人員,在技改指揮部的積極協調下,各方交叉作業,多頭并進,同時保障安全和施工質量。
采訪中,幾乎每個人都對今年2月29日這一天印象深刻。至今,100多人穿著防護服、戴著口罩在施工現場搶進度的場景,仍然印在大家的腦海里。
今年年初,原定開工日期在即,疫情突然襲來,打亂了原定計劃和節奏。
“疫情形勢嚴峻,但不能影響技改進度和原定目標。要一手抓防疫、一手抓項目,共克時艱,共渡難關,堅決確保項目如期高質量完成。”黑龍江煙草工業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海林卷煙廠廠長,技改指揮部總指揮宋延彬給大家加油鼓勁。
堅決落實各項防控舉措,全面優化流程,完善建設方案,通過強有力的措施,他們于2月17日復工。指揮部一面落細落實各項防控措施,一面優化項目管理辦法,確保安全、平穩、有序復工復產。
“2月28日,首批工藝設備6車共計8套儲絲柜運抵工地,2月29日開始進場安裝。”接到通知后,技改指揮部連夜拿出方案:一方面,積極聯系租住房源,與政府有關部門溝通,爭取其在接納外地復工人員隔離、觀察方面給予支持;另一方面,協調各總包、分包單位隨時調整施工計劃,在人員配置、施工組織、增派人手等方面進行科學規劃,主動與設備供貨廠家聯絡,要求對方積極組織生產、安排發貨。政府部門聯系了兩家賓館作為外省施工人員的單獨隔離點,技改指揮部全面負責隔離、防疫工作。
經過全面統籌、科學施策,連續120余天,全體施工人員采用高等級防護措施,間隔兩米以上工作,兩點一線由專車接送。經過努力,600余人在做好疫情防護的前提下,全力保障了工程進度。
與時間賽跑、與困難較量,與暴雨抗爭、與疫情戰斗。技改指揮部全體人員把項目建設目標落實為勇于拼搏的行動,用實干書寫技改建設的合格答卷。
追求至善:一絲不茍鑄精品
2018年夏天,樁基施工在緊張進行。一天,送貨車將300多噸鋼筋運到了工地。技改指揮部工作人員進行進場材料驗收時,發現這批鋼筋吊牌不齊全。抽樣送檢結果顯示,施工單位進場的這批鋼筋不是合同原定的國標鋼筋。最終,這批不符合設計規范的鋼筋被全部退回。
要建成精品工程,不僅要關注施工工藝,工程材料也是重中之重。對于工程材料,他們堅持貨比三家,以最合理的價格從中選出符合國家規范標準的材料,約定好購進材料的品牌、型號、規格和技術參數,并寫入合同。材料送到后,施工單位、監理、審計部門、技改指揮部共同當場對材料進行驗收,堅決杜絕不合格的材料進場使用。
龍煙人深知,易地技改,不是為了建一座花園式的廠房,而是為了提高生產工藝制造水平,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
基于此,從方案設計到材料選擇,從施工過程到現場監督,時間再緊,他們也沒有放松對質量的要求。
在方案設計階段,技改指揮部積極借鑒其他卷煙生產企業的先進經驗,征求相關使用部門意見,努力做到方案最優。廠區設計方案經過多輪修改優化,在滿足生產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做到功能分區明晰、布局合理、功能完備、管理方便、工藝流暢、物流簡捷,同時體現可持續發展性,并符合綠色節能、以人為本要求。
施工過程中,龍煙人的要求近乎苛刻,遇到重要工程節點,項目負責人對施工過程進行錄像、拍照,確保施工過程留有痕跡。
技改指揮部土建組組長劉洪達的電腦里存有5萬多張照片,記錄著龍煙人對項目質量的執著追求。“對一些隱蔽工程,我們要求監理站在現場,監督施工方按規范和方案要求進行操作。一旦發現不合格,必須推倒重來。”劉洪達說。
技改指揮部研究制定了多項質量控制管理辦法和施工方案,土建組和計量組協同監理單位采取“蹲隊駐班”“抽檢巡檢”相結合的方式,按照設計規范對施工全程進行24小時監督檢查。自項目開工以來,技改指揮部因建材規格、工程質量等問題開出的罰單達二三十萬元,目的只有一個——建設經得起時間檢驗的現代化工廠。
龍煙人把智慧和汗水融進未來的“家”,著力將易地技改項目打造成綠色工程、人本工程。
動力車間設置在聯合工房“U”形布局的中間位置,既減少了管廊的投資成本,又降低了能源消耗。
利用熱泵技術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熱集中回收,用于冬季辦公室和輔房供熱,低碳環保。
煙箱輸送工序采用單獨的小物流形式和配送系統,在濾棒成型車間北側設立單獨的成品煙箱暫存區,將件煙紙箱分類碼盤存放,節約資源的同時還能保證安全。
如今,走在全新的廠房里,嶄新的高速卷包成型設備、高聳的成品高架庫、先進的能源管理系統,處處展示著新廠區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風正一帆懸,心潮逐浪高。新征程燃起新希望,龍煙人勇立潮頭、奮楫爭先,在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上闊步前行。
隊伍成長篇
參與者·見證者·推動者
本報記者 朱曉霞
從設備落后的老廠到智能化、信息化的現代化工廠,易地技改讓黑龍江煙草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海林卷煙廠和穆棱卷煙廠實現了脫胎換骨式的蝶變。
從摸著石頭過河、對項目建設一竅不通到練就能從細微處發現問題的“火眼金睛”,易地技改讓一批人在磨礪中迅速成長。
海林、穆棱卷煙廠聯合異地技改不只是改善了制造基地的硬件條件,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軟件”水平——鍛煉出了一支意志堅定、能打硬仗的隊伍,為企業在新起點上乘勢而上凝聚起了強大合力。
有一種精神叫執著
每天早上8點,載著技改指揮部人員的班車迎著朝陽奔向建設工地。五彩霞光照耀下,新廠的輪廓一天天成型,面貌一天天清晰。
技改是企業難得的發展機遇,對每名參與者來說也都是全新的挑戰。
精感石沒羽,豈云憚險艱。踏實、勤懇的龍煙人身上有一股韌勁,他們埋頭專注做好每一件事,不因其易而輕視,不因其苦而放棄,不因其難而退縮。
在技改指揮部,每間辦公室除了墻上的工程進度圖,還有一件必備物品——行軍床。不論白天黑夜、雨雪風霜,大家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忙起來幾個月不回家。
幾間臨時搭建的鐵皮房,就是技改指揮部的辦公兼住宿場所。冬天室外零下20攝氏度,寒風穿過縫隙往里鉆;夏日的驕陽曬透鐵皮,屋里就像一個大蒸籠,可沒有一個人抱怨。
按照規定,技改過程中的一切事務一律開會討論通過。大家常常顧不上吃飯,逐條分析當天的工程進度、設備安裝調試情況,查找存在的問題,落實解決措施,安排次日的工作。民主決策下,問題得到解決,工作有力推進。
今年3月的一天,一批制絲設備運抵新廠。可是,制絲車間的地面剛剛鋪好,幾噸重的設備在上邊摩擦,地面必定會有損毀。
指揮部全體人員主動上前,進行了3天義務勞動,利用地毯、地膠、廢紙箱、膠帶等,對地面進行了有效防護,既節約了資金,又解決了用工緊張的問題。
有一支隊伍叫技改人
海林卷煙廠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紀檢書記,技改指揮部副總指揮王全宏,既是運籌帷幄的“指揮”,又是沖鋒陷陣的“戰士”。70多家分包單位,近千名施工人員,十幾個條線交叉作業,他憑借把控全局的能力,協調各施工單位規劃進度,安排各條線工作,為兼顧工程進度和質量殫精竭慮。
樁基工程近半時,按照設計院要求,要對檢測的每個承臺預埋聲測管,以便完工后檢驗工程質量。可聲測管管壁較薄,運輸時容易彎折,施工陷入膠著。
為解決問題,王全宏召集監理工程師、施工單位項目負責人、檢測單位工程師與設計單位工程師現場辦公。大家研究了近一個小時,最終決定將鋼筋籠加長至18米。按照這個方案,問題迎刃而解。
易地技改尚在準備階段時,海林卷煙廠安保科科員于金波就被抽調到技改指揮部安全保衛組任組長。從此,他開始了朝五晚十的作息時間,每天天不亮就到工地巡查,晚上最后一個休息,經常在凌晨被叫醒趕往施工現場。
今年5月份,牡丹江市的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按照市政府要求,5月28日這天,防疫部門要對技改項目工地全體人員進行核酸檢測,技改指揮部被臨時設立為核酸檢測點,牡丹江市數家單位2000余人在此做核酸檢測。
時間緊、任務重、現場人員管理難度大,于金波主動站出來維持現場秩序。10個小時后,核酸檢測工作順利完成,于金波的嗓子已經沙啞得說不出話來。
一天晚上,技改指揮部動力組組長王剛收到一個快遞包裹,是一箱壓縮餅干。王剛笑著說:“方便面吃膩了,換點兒新鮮的。”
晚上加班餓了吃方便面、壓縮餅干,困了睡行軍床,生活上如此不講究的王剛,工作中卻很較真。一次開會討論購置動力設備時,王剛把市場上幾乎所有能見到的動力設備參數指標、節能減排情況、效能優劣情況詳細介紹了一遍,為的是給新廠配備最強勁的“心臟”。大家知道,這是他連續多日加班加點跑市場、查資料、作比較的結果。
默默奉獻的技改人還有很多。從車間主任職位被抽調任技改指揮部綜合組組長的王爽,從零開始學習,用最短時間拿出了各項技改制度草案;土建組組長劉洪達幾乎每天都會在占地306畝的園區內檢查工程質量,風雨無阻……
作為新廠的參與者、見證者、推動者,他們的付出保證了技改項目穩步實施,掀開了企業轉型發展的新篇章。
成本管控篇
讓每一分錢都花得值
本報記者 朱曉霞
工程大、資金多,既考驗著知識經驗,也考驗著能力水平。如何用最少的投入帶來最大的價值,是黑龍江煙草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海林、穆棱卷煙廠聯合易地技改面臨的關鍵問題。為此,技改指揮部建立起一套完整有效的工程管理與造價控制制度,明確投資控制目標任務,權責一致、職責明確,使投資控制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
要實現超出預算的錢一分也不多花,確保質量的錢一分也不多省,需要找準經濟性和適用性的最佳協調點。對于項目所需材料,大到石材、鋼鐵、瓷磚,小到門把手、密封條、螺絲釘,他們堅持貨比三家,從中找出性價比最高的適用產品。
“比如卷包車間的墻面、棚頂,我們通過比價、試用,最終選用了一款進口中檔產品,僅此一項比原設計就節省了400多萬元。”海林卷煙廠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紀檢書記,技改指揮部副總指揮王全宏說。
10月29日上午,制絲車間一位員工找到技改指揮部綜合組組長王爽,要買為全線帶料試車作準備的裝物料的塑料袋。按照要求,這位員工填寫了《零星物品采購入庫單》,由技改指揮部設備組組長許振國審核簽字后,再報技改指揮部領導審批。如此,他們確保每一分錢的使用都嚴格規范。
進入工地需要戴的安全帽,審批后才能領用;筆芯、膠水等辦公用品,經指揮部領導審批后才能購買。東西買回后要建立出入庫臺賬,以便日后查詢和跟蹤管理。嚴格的管理措施有效杜絕了資金使用的“跑冒滴漏”,確保每一筆錢都用在刀刃上。
設計單位在做項目規劃時,一般會考慮后期產能擴容等情況,因此概算一般會超出實際需要。技改指揮部通過優化方案、優選材料、合理調整設計規劃等措施,努力發揮資金的最大效益。
譬如,他們根據場地地形東西高度相差15.47米的特點,將地下車庫、梗絲庫設在場地西部制絲車間的負一層位置,比單獨建設節省工程資金1000余萬元。
根據原有設計方案,制絲車間、輔料庫、備品備件庫的墻面要貼一層鋁板。技改指揮部集體討論研究后,決定去掉這些裝飾性材料,這一筆省出100余萬元。
原來設計的技改指揮部是一座二層小樓,建起來需要上百萬元。“新廠建成投產后,指揮部就閑置了,花的錢也就浪費了。”王全宏懷著為企業的“私心”,建議不建設臨時辦公樓,而是和中標單位商定,由其免費提供20間辦公室、一間食堂、幾間會議室。于是,技改指揮部近40人搬進了冬冷夏熱的鐵皮房里,大家笑稱這是“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在項目執行全過程中,技改指揮部實行跟蹤審計制,切實發揮跟蹤審計單位的監督、審計雙重職能,不斷加強過程投資控制管理和資金監督管理。
以項目資金支付為例,需要經過項目組組長、分管副總指揮、審計公司、紀檢審計組、項目總指揮、總經理、財務組出納等多道程序,全方位保障資金使用不留監管漏洞。
從招標到合同審查、從設計到工程結算、從造價控制到現場跟蹤,龍煙技改人一點一滴求精益,為全力打造“管理強廠、活力大廠”揮灑著汗水、奉獻著智慧。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