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印象中,煙草種植一直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煙農們需要長時間彎腰勞作、肩挑背扛,承受巨大的體力消耗。然而,隨著外骨骼機器人技術的快速發展,這一局面正在發生革命性改變。當前,外骨骼機器人作為人機協同技術的典型代表,正從實驗室走向煙區規模化應用。
在邵陽連綿起伏的丘陵煙區,傳統的煙葉運輸模式長期面臨著"三高二低"的困境:人力成本高,每炕煙鮮煙運輸成本約1000元;勞動強度高,每炕煙需負重5000公斤;安全風險高;作業效率低,每炕煙需安排5人挑煙;設備適配低,現有運輸工具基本無法在復雜田間行走。這種高強度的體力勞動讓年輕人對種煙望而卻步,加劇了煙草農業的"用工荒"和老齡化問題。
2025年以來,一場由科技創新引領的農業變革正在這片土地上悄然發生。邵陽市煙草專賣局(公司)首創"固定軌道+移動平臺+人機協同"架構,推出了一套"軌道運輸+埂溝載具+外骨骼輔助"的復合型智慧物流系統。其中,外骨骼機器人作為直接提升勞動者效率的"開掛神器",正逐漸改變煙農的工作方式,讓"機甲助農"從科幻走向現實。
"以前農忙的時候,搬運農資、煙葉,累得腰酸背痛。穿上這個后,搬運變得輕松多了。”煙農蔣長春笑著展示穿在身上的這套裝備。外骨骼降低勞動強度助力效果顯著,使長時間負重作業不再令人畏懼。
邵陽煙區引入的助力外骨骼采用輕量化材料制造,搭載先進的多模態感知系統和AI智能算法,能夠實時監測用戶運動狀態,根據不同地形自動調節助力強度,最高可減少使用者三分之一的體能消耗。
在實際應用中,這套裝備在提升作業舒適度、吸引年輕勞動力等方面表現出色。它采用透氣速干面料和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即使在盛夏高溫下長時間使用也不會感到悶熱不適,體感溫度降低4-6℃,支持8小時連續作業。它特別受到年輕煙農的青睞,被他們親切地稱為"農業機甲戰衣",有效改善了農業"又苦又累"的刻板印象,為行業注入了新活力。
與其他智能設備的協同應用是邵陽煙區的另一大特色。外骨骼并非孤立使用,而是作為"軌道運輸+智能運輸車+外骨骼輔助"復合型物流系統的一部分,在軌道和運輸車無法覆蓋的區域提供人力輔助,形成無縫銜接的智慧物流網絡。
邵陽煙區應用該體系后,畝均運輸成本由320元降至45元,每烤煙減少用工量5個;因運輸導致的煙葉機械損傷率由5.7%降至1.3%;化學農藥用量減少20%。這些數據充分證明了外骨骼結合智慧物流系統的經濟價值和實用價值。
外骨骼機器人的技術優勢與適配性——人體工程學設計是農業用外骨骼的核心競爭力。與工業或醫療領域的外骨骼不同,農業應用場景對設備的輕量化、靈活性和環境適應性要求更高。邵陽煙區采用的外骨骼專門針對輕量化結構、智能助力調節、散熱與舒適性等農業勞動特點進行優化,取得的效果明顯。
2025年被業界視為外骨骼機器人產業的破局之年,但產業鏈企業還需要在人機協同、輕量化、續航能力、成本控制等方面持續解題,才能推動外骨骼機器人真正走向廣闊的消費級應用場景。
多場景適配能力使外骨骼在煙草全產業鏈中具有廣泛應用潛力。在采收環節,幫助煙農在彎腰采葉時減輕腰部壓力,降低職業勞損風險;在運輸環節,輔助搬運煙葉、農資等重物,特別是在軌道和運輸車無法到達的區域;在初加工環節,煙葉綁桿、裝卸等重復性勞動中提供助力,提高工作效率。
有機構預測,2025年至2028年是外骨骼機器人產業的高速增長階段,預估3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47.7%,2028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58億美元。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分析,2025年中國外骨骼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42億元,2023年至2028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50%。
外骨骼機器人在煙草農業中的應用已展現出顯著的實用價值和經濟價值。邵陽煙區的實踐證明,這項技術能夠有效解決"三高二低"的行業痛點,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還改善了勞動環境,增強了產業對年輕人的吸引力。隨著技術不斷成熟和成本持續下降,外骨骼機器人有望成為煙區標配裝備。當越來越多的"農業機甲戰衣"出現在煙田里,不僅意味著生產方式的革新,更代表著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提升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扎實推進。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