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個紙就能省電?云南中煙紅塔集團大理卷煙廠憑借著這個看似簡單的"土辦法"——"三色節能管理法",實現了每年節省12250kWh用電量的顯著成效。這一創新舉措不僅顛覆了人們對節能技術"高精尖"的固有認知,更揭示了工業節能領域"低成本、高效益"的新路徑。
走進大理卷煙廠的卷包車間,電源開關上醒目的紅、黃、綠三色標識格外引人注目。這套借鑒交通信號燈通用認知的"三色節能管理法",以最直觀的方式重構了車間的能源使用規范:綠燈標識代表"可以常開,節能";黃燈標識表示"可開可不開,一般節能";紅燈標識則明確"非必要不開,不節能"。每種顏色對應著明確的節能系數,讓每個按鈕都自帶"節能說明書",解決了傳統"一刀切"斷電管理損害設備壽命與放任用電造成能源浪費的兩難困境。
這一創新源于車間人員對"如何讓節能指令變成可視化的行動指南"的思考。當第一批三色貼紙出現在車間時,曾引發不少質疑。但隨著"人人都是節能員"的理念通過這一方法真正落地,與"紅燈一般不開,黃燈設備當風扇,綠燈設備放心開"口訣的廣泛流傳,這套方法迅速被員工接受并形成行為習慣。數據顯示,僅此一項措施,按每天7小時計算,每年就可節省12250kWh用電量。
值得注意的是,可視化思維的延伸應用放大了這一方法的效益。物料區的工具柜也悄然出現三色標識:綠色代表常用工具,黃色是階段性使用工具,紅色則是備用件。"找扳手的時間都比以前少了一半",修理工們對這一改變贊不絕口。這種跨領域的擴展應用,驗證了"三色管理法"在工業場景中的普適價值。
"三色節能管理法"之所以能取得顯著成效,關鍵在于它精準擊中了工業節能中的核心痛點,在節能管理方面起到了"四兩撥千斤"作用。
與動輒數百萬的智能能源管理系統相比,三色貼紙的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通過顏色心理學和交通信號的通用認知,實現了極高的員工接受度和執行度。此舉改變了大家隨手把燈全部打開的習慣,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費,做到低成本與高接受度的完美結合。
傳統的節能措施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斷電管理,而"三色法"通過對設備用能特性的科學分類(常開、間歇、禁用),做到能源使用的精準調控,實現精細化管理替代粗放控制。配合《精益7S現場管理考核辦法》的嚴格執行和日常突擊檢查,形成了制度化的保障機制。
這一方法的成功還體現在其與工廠其他節能措施的協同效應上。大理卷煙廠卷包聯合工房作為國家二星級綠色建筑,將節能理念融入每個生產細節:車間頂部的光導照明系統猶如"天然燈網",通過光導管將自然光均勻輸送至車間每個角落;建筑采用雙層保溫隔音結構,有效降低能耗。這些"硬技術"與"三色法"這一"軟管理"相結合,構建起全方位的低碳生產空間。
從"小創新"到"大啟示",大理卷煙廠的創新實踐打開了工業節能的新思路,為制造業綠色轉型提供了寶貴經驗:
啟示一:節能創新未必需要高技術、高投入。在智能化浪潮中,企業往往追求"高大上"的技術解決方案,而忽略了簡單方法的潛在價值。"三色節能管理法"證明,基于深刻洞察員工行為習慣和巧妙運用心理學原理的低成本創新,同樣可以產生顯著效益。這對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尤其具有借鑒意義。
啟示二:員工參與是節能成功的關鍵。大理卷煙廠通過直觀的顏色標識和易記的口訣,將專業的節能知識轉化為員工可理解、可執行的行動指南,實現了從"被動管理"到"主動參與"的轉變。這種以人為本的節能理念,比單純的技術改造更能形成長效機制。
啟示三:工業節能需要系統思維。"三色法"之所以能持續有效,離不開工廠整體的能源管理體系和考核機制支撐。同時,它與光導照明、建筑節能等技術創新形成互補,體現了軟硬結合的系統節能觀。
大理卷煙廠的"三色節能管理法"為我們展示了綠色制造的一條新路徑——在擁抱高技術的同時,不應忽視那些簡單卻有效的"土辦法"。節能創新既需要仰望星空的高技術,也需要腳踏實地的巧心思。只有將員工的智慧與先進的技術有機結合,才能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卷煙制造業實際的綠色轉型之路。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