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羊城晚報》報道 近日,廣東江門的多位藥店店主向媒體反映,從去年10月份開始,當地要求很多行業的個體工商戶變更升級為企業。
應當看到,個體工商戶升級成私營企業,符合個體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不僅有利于增加地方財稅收入、促進經濟發展,且有利于個體工商戶自身的發展:一者可以規范管理,二者可以享受到國家給予小微企業的優惠政策,進而做大做強。因此,江門要求個體工商戶升級為企業,初衷不可謂不好。但是,個體工商戶作為市場主體,依法享有自主經營的權利,究竟是選擇“升級”還是選擇“安于現狀”,完全屬于個體工商戶的自由,政府這只“有形的手”只能引導、而不能強行干預。
令人擔憂的是,強制個體戶升級成企業,江門并非孤例。報道顯示,無論是在民營經濟發達的廣東、浙江等東部地區,還是在民營經濟相對落后的西部地區,都不同程度存在這一現象。有報道說,截至今年3月底,我國實有私營企業1096.67萬戶,同比增長1.01%;個體工商戶4062.92萬戶,同比增長0.09%。私營企業數量的增速超過個體戶增速的10倍,顯然與一些地方強制推行“升級”政策不無關系。
應當看到,部分個體戶之所以不愿升級成企業,有多方面考慮:一是管理雖規范了,但經營成本也隨之增加,現有利潤無法支撐增加的成本;二是有些個體戶并不具備管理企業的能力,強行“升級”無異于“趕鴨子上架”;三是有些個體戶所從事的行業只適合小規模分散經營,目前尚不具備升級成企業的條件;四是有些地方政府職能部門重收費、輕服務的管理方式,也一定程度挫傷了個體戶“升級”的信心。就此而言,強制個體戶升級成企業,實乃拔苗助長。
強制個體戶升級成企業的背后,是一些基層政府無視法律法規和市場規律越俎代庖、“替民做主”的政績思維作祟,這與早些年盛行的“逼民致富”可謂如出一轍。實踐證明,如此“替民做主”的最終結果不僅是“好心沒辦成好事”,而且常常招致群眾反感,兩頭不討好??膳碌氖?#xff0c;對于這種“一刀切”的做法,一些地方政府及其領導者至今仍視其為“有魄力”、“有能力”的表現,并樂此不疲。
此類事件一再上演,緣于“好心辦了壞事”的基層政府及其領導者常常因為“好心”而免于問責和處罰。因此,要想終結此類事件,關鍵是落實權責對等的行政問責制度。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