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在北京大興區南六環郊區的一個鄉村,有一個鳳陽百貨商店,這是鄉里人盡皆知的老字號店鋪,改革開放以后,有好多有志青年從農村走向城市,從家鄉輾轉去了他鄉另謀職業,把自己的最大能量在異地他鄉綻放出來,收獲了無法比擬的前所未有的豐厚成績。
我店就是那個時期進駐北京的零售小店。我店從開始的蛋糕、面包、瓜子、花生等干果系列,發展到今天的日用百貨,煙酒糖茶、針織和床上用品、五金家電等,期間跨越了三次經歷。
(1)開始開店,地方小,加上住人的地方,才22平米。就這22平米的地方,還分為兩小間房子,我把所能利用到的空間都用到了。一間光是冰柜就占去了一面墻壁,剩下三面全部貨架鋪貨,中間放兩節玻璃柜臺,里面擺放香煙、火柴和各種型號的燈泡、各種型號的電池;另外一間也是三面鋪貨,中間放兩節玻璃柜臺,里面擺放有小收音機、錄音機和小朋友們的一些賽車玩具之類的東西。
兩間門面房被安置的滿滿當當,沒有一點點剩余空間,真實麻雀雖小可五臟六肺俱全。且那時候的門店少,除了本村一家店鋪,就是我這家了。所以,根據本地人崇洋媚外的心理,我店的商品比他們本地的商店走貨快了一半,他們幾乎都在我這里來消費,那時候的小店特別溫馨,每天都顧客盈門,笑聲時常飛到四面八方,而盈利空間也非常大,因為當時人們都不知道商品的價格,你說多少就是多少,而且人們還很少還價,那時候的人特別純樸厚道,毫不質疑老板應該賺多少不應該賺多少。卷煙銷售也是被煙草幾次說服后,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接受了煙草頒發的煙草證。從開始每個月的三五條卷煙銷售,增加到每個月的三五十條的卷煙銷售,從要貨量上進步了一成。
(2)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落實,人們對翻涌而出的第一批商人刮目相看,紛紛認清了當前形勢,決定也要下海經商,有些教師甚至棄教從商,各大媒體和新聞欄目也肆意宣揚,大肆宣傳經商的好處,有些人恨不能一夜之間翻身成為經營大王,在夢想的天地里紛紛走向了商業生涯。這次轉折,對我的沖擊是最大的一次,因為,門面房增多,好多商品的價格差次和商品質量上的差次都顯示出來了,所以,在商品價格這一塊,人們開始討價還價,學會了應變市場的能力。而我們上商家呢!不光要面臨競爭的擠壓,還要面臨越來越規范的工商納稅服務政策,把盈利的一部分資金交給國家。也就是那個時候,我們開始繳稅納稅,開始面對同行競爭,開始面對房租上漲等等一些壓力,這時候就感覺賺錢難了,生意似乎到了瓶頸,感覺有些吃不消了。而卷煙訂購也由原來的煙送到店門口我們自己選好需要的卷煙,然后付錢到電話訂煙,電話訂煙以后,卷煙的自由訂購也有所改變,按箱訂購卷煙有了明文規定,定不夠一箱卷煙不給送貨,最少我們也要訂購一箱卷煙,所以,卷煙在“量”的供需上有了一個突飛猛進的趨勢,增加了零售戶的壓力,同時也讓零售戶增強了卷煙推介心理和心態,使零售戶明確了卷煙銷售,在“量”的增加的同時,盈利也增加了一成。
(3)在本身和各方面都感覺壓力很大的時候,我們又面臨第三次沖擊,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擴大,做生意的人已經是“賣的比買的多”的年代了。這么多做買賣的,東西賣給誰呢?不光擔心這個,門面房擴大了,商品品類沒變,經營面積由原來的22平米增加到44平米,房租也漲了,而且漲的沒譜,比開始開店的時候翻了十倍多,開始兩間門面房一個月才350元,而現在呢?兩間門面房3500元,電費也由原來的0.40元到現在的1.30元;各種消費的增加還不是問題,更要命的是,隨著人民生活的普遍提高,商品價格都明朗化了,幾乎所有商品顧客都要討價還價,所以盈利空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加上私家車的增加,禮品的多樣化,好多過節禮品顧客自己都自己開車去了批發市場拉回來送禮,這樣過節禮品這一快我們就失去了一批客戶源,誰不知道省點錢呢?
但在工商這一塊,開始有了一線轉機,我們的納稅條件有了盈利上的約束,直接和盈利掛鉤,月不滿2000元收入的店鋪不在納稅行列,幾乎取締了我們的納稅任務,在這一塊,我們省了一筆錢。
而卷煙訂購這一塊,也有一個質地的改變,由電話銷訪改為網絡訂煙,更系統的管理了卷煙這一塊,原來電話訂煙有時候零售戶不在電話跟前會漏訂一次卷煙,而網絡訂煙就不同了,可以在缺少某個品牌的卷煙的時候,提前預定,少一樣加一樣,直到你真正訂煙的那一天,你所有的缺貨量都被記錄在案了,在補充貨源這一塊取到了明顯的改進和效益,在“量”的這一塊,又有了新的躍進和滿足,擯棄了訂煙漏洞,更規范了零售戶在卷煙訂購上的細節,對卷煙銷售額度有了進一步提高。這樣,基本上滿足了零售戶的需要。
?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