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節后癥”是許多零售客戶都無法回避的現實難題,節前累、節后閑,已經成為一種常態。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消費者節日期間儲備的商品還沒有消化完,需要一個消化的過程;另一方面是社會購買力下滑,消費群體外流(特別是農村和勞務輸出地區)所造成的。但是,生意節后清淡,還有一個人為的因素(既思想上準備不充分、運作不具體、沒有拿出可行辦法)在里面,那么,如何能在節后把生意做得紅紅火火,爭取淡季不淡呢?筆者認為零售客戶要注意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措施一:統籌貨源,合理儲備
節日銷售有一定的周期性和規律性,有的消費時段長,有的消費時間就較短,只有把握好節奏,才能做好節后的市場,做到淡季不淡。比如,春節這個長假消費周期較長,節后還有降溫期,可以抓住節日的“尾巴”,有充足的時間處理節日期間遺留下來的貨源,照樣能讓節后生意紅火。而小長假消費較短,節后市場迅速降溫,這需要零售客戶注意好,不能馬虎,防止“節后癥”。
許多時候,我們零售客戶會在節后有一種心理上的“焦慮”。一方面是節后生意不好,心理落差較大;一方面是手里還有不少的庫存,短時間內很難變現,著急上火。
要防止節后生意清淡產生的心理焦慮,我們零售客戶要做好兩件事情:
一是要及時調整好心理狀態。節后生意回落是正常的,這也是市場的運行規律。你心里著急,難道就能把生意做好?顯然是不可能的,要適當地放松自己,生意差時可以看看電視,上上網,聊聊天,也可以約三兩個朋友到門市上來坐坐,一方面用這些人來吸人氣,一方面也可以自己放放松。節后的心態調整非常重要,有許多零售客戶節后脾氣不好,生別人的氣、生自己的氣、生顧客的氣,好像周圍的人都得罪他似的;
二是要調整好貨源結構。不管是節前還是節中還是節后,我們對家里的庫存情況都要做到心里有數,要按照節日消費周期長短來做好貨源儲備和銷售。當季旺銷的商品,最好在節日期間要銷售完畢。要做好寧缺勿濫。為什么會這樣講呢?因為節日期間旺銷的許多商品,節前、節中銷售得很紅火,是香餑餑,而節后的銷售形勢會急轉直下,成為負擔。節后,有許多“應節”商品堆在庫里,都是我們怕節日期間不夠賣的心理造成的。而一些“應節”商品的保質期較短。比如,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餅、春節的糕果,節日期間好賣,市場很大,而節后的銷售反差會很大,這類商品保質期較短,時間一長,就可能成為垃圾一堆。所以,這類商品不宜盲目做大,特別是一些處于人流量較少的偏僻小店,更要注意貨源儲備。
可以采取量少勤進的原則,只要有穩定的貨源供應,“應節”商品不宜過多。現在許多商家都實行送貨上門,你一個電話打去,不一會兒功夫就到了,你還愁什么?但是,對于那些保質期相對較長的,節后銷售也沒有太大影響的商品,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做好儲備,但有一點要記住,不要影響資金的周轉。比如酒水、飲料,節日銷售量大,節后照樣還有市場,保質也不成問題,這一類的貨源可以適當充足些。暢銷的貨源、緊俏的貨源不能斷貨,要預留好節后的銷售庫存,否則會帶來節后淡季更淡的現象。
措施二:旺季取利,淡季取勢
開店是個持續跟進的過程,無論是淡季還是旺季,你都要把客源給穩固好。有時,淡季經營時,開一天店門就虧一天錢,有的零售客戶干脆關店歇業,開個季節店,最后造成淡季更淡,旺季不旺的現象,這種做法不可取。節后生意差,但卻是聯絡客我情感的大好時機,淡季取勢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也就是說,越是節后淡季,我們要把品牌做優、服務做強,著眼長遠,爭取長期的戰略優勢。
如何防止節后生意清淡呢?我認為要做好三點:
一是以“新”取勝。我們可以在節后生意差時推出一些新品,讓顧客眼前一亮,以“新”招來人氣。這些新款用品最好是一些日用品,比如洗化用品、日雜用品等等。一款新穎的、造型獨特的小件,能給消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增加顧客的回頭率。
但是,筆者認為卷煙的新品規,不適合在節后推出,相反的是要在節后盡早處理完庫存,防止積壓。
二是適度促銷。我們許多零售客戶在節日當中的促銷搞的是狂轟濫炸,叫消費者審美疲勞。當然,節日期間也是各大商家促銷大比拼集中時期,由于大家都在做,促銷太集中,所起到的效果當然也很難達到預期。但是,在節后,大家都有一種“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放松感,樓也不“跳”了,血也不“放”了。但是,大家都不做,都在節后做調整,如果能抓住節后的“尾巴”來做,一枝獨秀,所起到的效果當然會不一樣。節后繼續保持適度促銷要注意好三點:首先要改善陳列方式,不要讓顧客審美疲勞;其次是適當降低單價及利潤,讓利與民,甚至對于一些“雞肋”商品可以采取虧本甩賣的辦法;另外,不要過度依靠降價打折,為了引吸人氣而采取“跳樓”的方式,會造成惡性循環,會破壞賣場的品牌形象、產品形象,影響后續的銷售。
三是服務創優。任何產品都離不開服務,沒有服務,也就沒有產品的未來。節后淡季,服務非常重要,“淡季不能淡服務”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節后,我們可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增加服務內容的方式,來提升商品的銷售量。這樣,就不會像促銷打折一樣,給已經購買了產品的消費者造成太大的負面影響。而要采取一些別出心裁的消費方式,讓消費者認為物超所值。比如,賣電器送清潔,無理由退貨,先試后賣,買衣服送干洗等等。這樣的辦法對顧客有一種難以抗拒的誘惑力,也會促使他們盡快下手。
措施三:強化服務,增加人氣
談到商家節后的服務,許多消費者都會搖頭嘆息。為什么?因為節后做的基本上都是針頭線腦的小生意,本身就沒幾個錢,商家的服務在節后也會迅速降溫。所以,帶來了淡季生意清淡,服務打折的現象。
但旺季服務做得怎么樣?有的商家也叫人不敢恭維。“旺季業務量大,人手不足,你還想怎么的?”也是,在節日期間,消費者能理解你的難處。但節后咱們該能把這個不足給彌補好,因為我們有時間,也有精力了。不然,你拿什么去吸引消費者?有的顧客會說“別怪節后咱不給你面子,是你不給咱面子,不能花錢去賣個不舒服。”
節前、節中服務打折,消費者能諒解,但是,淡季正是彌補這些不足的大好時機。零售客戶不僅要把服務做精,更要做優。淡季許多經營者都會搞一些降價、打折活動,一味地和對手“血拼”,你促銷、我打折,你放血、我跳樓,這只能屬于低層次的博殺,這種兩敗俱傷的做法,在讓對手增加心理上和經濟上壓力的同時,也把自己逼到了“死角”。素質高的經營者不會去采取這種殺雞取卵的做法,他們會善于打擦邊球,為顧客提供高質量的服務來吸引顧客,把淡季的市場做大。
節后服務,我們要做到三心:
一是要熱心。節后生意小,加之節日期間的連軸轉,節后會有一點疲勞感,許多零售客戶對那些小生意會不太感興趣,服務當然就會打折。逢著不耐煩的時候,還能打發顧客走人。來者都是客,顧客不僅是來買商品的,也是奔著你的人格魅力來的。你拒人,就是拒財,自己砸自己招牌。因此,不管生意大小,生臉熟臉,顧客老少,都要一如既往地熱情。有的顧客在買小商品時,會有一些額外的需求,比如,需要一個塑料袋來裝,商家會說,這點兒東西,還不值一個塑料袋錢,這種話千萬不要講;再比如,顧客有送貨的要求,你要愉快接受。許多情況下,只要顧客堅持,商家不管愿不愿意都要送,與其讓別人、讓自己不開心,何不主動做好呢。
二是要細心。要做到看不厭、聽不煩。小商品有大需求。顧客在節后購買的商品,基本上都是家里需要的、自己離不開的商品。這類商品就需要零售客戶做好介紹,介紹要細心到位,不要敷衍,在顧客沒付錢之前,商品還是你的。就是付過錢了,也不要做“一錘子買賣”。這種事兒千萬不要做。同時,要把顧客賣的商品細心包裝好。有的商家在顧客買了商品之后。隨手扔個塑料袋過來,讓顧客自己裝商品,自己在一邊閑著,這樣做可不行。也就是舉手之勞的事情,何不自己親自動手做好呢,有時,小細節能成就大生意。
三是要耐心。這點非常重要,別三句話不說就著急上火。賣場是顧客的集散地,特別是銷售的高峰時段,也是顧客咨詢的頻繁期,又要忙著做生意,又要回答顧客的提問,時間長了,難免顧此失彼,容易急躁。但越是忙的時候,越要保持冷靜,不能產生厭煩,流露出不悅臉色,甚至給顧客臉色看。
措施四:調整結構,減少品類
節后的銷售,無論從品類、結構還是數量,和節日期間的反差會很大。特別是卷煙,節前、節中的銷售結構較高,一方面有節日的需求增長在里面,一方面消費者也會趁著節日的機會“瀟灑”走一回。但是,節后的市場理性回歸,無論是結構還是銷量都會回到從前。在這種情況下,零售客戶一是要降低卷煙的銷售結構,少進、或者限量引進那些結構較高的卷煙,把銷售結構定位在中檔卷煙上;同時,要減少卷煙的品系,一般節日期間,零售客戶儲備的卷煙會有幾十上百個品規,因為節日需求量大、需求面廣,為了增加消費者的選擇,新老品牌齊上柜。但是,節后的銷售90%以上是以自吸煙為主,禮品煙市場已經迅速降溫。而消費者的自吸煙基本上是定位于一些地產品牌和老品牌,新品牌是節后的銷售軟肋。如果在節后還是照常引進這類品牌,只能把淡季的市場,做的更淡。
節后減少品類有兩個技巧:一是突出主銷品牌;二是減少產品線。一般在節前、節中,許多商品都會有一個主銷品牌,三到四個替代品牌,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能夠減少因節日旺銷而斷檔的幾率。而節后因為社會購買力下降,購買品牌比較集中,替代品牌幾乎沒有市場,這時,要減少甚至退出一些替代品牌,把精力主要放在主銷品牌上,提高消費集中度。我們還拿卷煙做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