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中國有句古語叫“同行是冤家”。相聲演員郭德綱也經常拿這句話進行調侃,用以說明處于同一行業的企業或人,由于競爭的存在而使得利益受損,使得彼此各方為自身利益而劍拔弩張。零售經營戶處于同一行業,就不可避免地會存在競爭。公平、公正的競爭可以促進零售行業產品差異化,提升零售業的市場需求,降低零售業的市場風險,從而增加零售利潤。而不正當的惡意競爭,甚至報復性的競爭,卻會讓同行相互傾軋,相互詆毀,最后落個“兩敗俱傷”的下場。因此,怎樣與同行和睦相處,做到相互學習,相互借鑒,攜手雙贏,相融共生,一直是廣大零售戶關心的話題。最近,筆者和幾位零售戶朋友交談,他們結合自己的零售經驗各抒己見,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這些看法或許對廣大零售戶朋友有所借鑒!
河北省吳橋縣零售戶劉立江
以誠相待,讓同行成為朋友
很多零售商家或多或少對同行有一種天然的敵視感,這種“同行是冤家”的封閉的商家觀念,在某些商家的頭腦里已經根深蒂固。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這種舊的陋習和觀念早該摒棄。和同行相處,我認為應該遵循兩個字:一個是“誠”,一個是“善”。所謂“誠”,是誠實、坦誠、誠信。對待同行要以誠實的態度,坦誠的舉措和誠信的力量去影響、感化對方。樹立“有錢大家一起賺”的現念,摒棄同行相互仇視、“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陋習。在坦誠、理解和相互信任中相互切磋交流,相互砥礪提高。
一“誠”一“善”的呼應,不僅能讓我們零售戶朋友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更能為我們的社會風氣和人心道德帶來正能量。誠信能讓人互相托付,友善則讓人充滿溫暖。誠信和友善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應該成為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價值觀:誠是善的前提,善是誠的延伸。
記得我剛剛下崗自己開店的時候,西鄰一家開副食店的畢老板認為我搶了他的生意,影響了他的利潤。所以便處處打壓我、擠兌我,與我對著干。只要我商店里經營的商品他都會去進相同的貨,然后以低價出售,想用此法把我擠跨。本來他是經營煙酒副食的,我的商店主要經營日用百貨、家用小電器為主,以經營副食為輔,并不經營卷煙。見我也經營副食,他便也進了一些日用百貨。我的鞋墊每副賣2元錢,一副掙2角,而他每副鞋墊賣1.8元,根本不賺錢。那段時間,我們的關系用“劍拔弩張”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雖然我也試圖和他改善關系,頻頻向他示好,并試圖向他學習零售經驗,可他卻不買帳。對我的主動示好帶搭不理,讓我很失落,也很苦惱。我想,同行之間就真的只能成為冤家么?難道就不能和睦相處,成為互幫互助的好朋友么?
我們關系的改善緣于我的一個真誠的舉動。那天下午,畢老板接到一個電話后,便匆匆關上店門離去。臨近傍晚,畢老板上小學三年級的兒子軍軍放學回來時,見自己家大門緊閉,就來到我的店里問我:“伯伯,我爸爸媽媽去哪兒了,家里怎么沒人呀?”我告訴他,“我也不知道。不過沒關系,你可以先在我的店里邊寫作業,邊等你父母。”小軍軍便在我的店里寫作業。等我做好晚飯,軍軍的父母還沒來,我讓小軍軍在店里吃了晚飯。晚上八點多,畢老板邊開店門邊大聲喊著軍軍的名字。聽到喊聲,我領著軍軍出去,告訴他軍軍在我的店里,已經吃過晚飯,讓他放心。畢老板很意外,嘴里連聲說著“謝謝”。他告訴我,自己的母親突然得了腦出血住進了醫院,自己一忙起來就把孩子放學的事忘了。我說,“你有事就去忙,軍軍放學后就直接來我的店里,反正我的生意也不忙,遠親不如近鄰嘛!”畢老板什么沒再說什么,便安頓好軍軍,又去了醫院。幾天后,由于生意不忙,我正在店里上網,畢老板破天荒地進了我的商店。轉了半天,他說:“你怎么不賣煙呀?俗話說,無煙不成店。我建議你去縣煙草公司去辦個證,捎帶著賣煙,會帶來很多顧客的。”聽了畢老板的話,我笑了。我知道,自己的真誠感動了他。從那以后,我和畢老板成了無話不說的朋友。沒事的時候,我倆便在一起交流經營體會,切磋零售中的經驗教訓,有時候還在一塊喝兩杯。在有客戶需求而自己又商品斷貨的時候,我們便共享資源,在短時間內調配好客戶所需商品。有錢一塊賺,他高興我也快樂!
河北省吳橋縣零售戶劉艷菊
友好合作,與同行攜手共贏
零售行業本身的競爭就很激烈,如果零售同行之間再互相擠壓,互相拆臺,出現我賺不了錢也不讓你賺的現象,將會落個兩敗俱傷、一損俱損的局面。有時我在想,同行之間為什么不能相互借鑒、相互學習呢?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共同提高,服務好顧客的目的。同行間和睦相處,友好互助不但可以相互借鑒,相互補貨,互惠互利,而且能夠形成規模效應,從氣勢上給顧客以震憾。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在零售終端站穩腳根,在自己經營處于低谷的時候,才能有人出手相助,拉你一把。相互借鑒,能夠彌補缺陷,少走彎路;互相補貨,能夠臨時救急,留住顧客;互惠互利,則能共同發展,相得益彰。而形成規模效應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試想,如果孤零零一家店開在那里,再趕上銷售淡季,店鋪里冷泠清清地沒有幾個人,哪個顧客會光臨你的店鋪?如果有十幾家店鋪開在同一條路上,就自然會形成市場或商品一條街,進店看看的顧客才會增多,消費者才會在反復比較之后,選擇自己中意的商品購買。
去年夏天,我縣的一家白酒代理商給我打電話,告訴我最近廠家在搞促銷活動。在盒(蓋)內放置刮刮卡的方式,卡上列明獎項設置,消費者通過刮開涂層即可得知自己是否中獎以及中了幾等獎。除此之外,對一次購進100件白酒的商家,獎勵兩個華東五日精品游的名額。但是,由于我店里資金緊張,再加上倉房面積有限,不可能一次性購進這么多箱白酒。于是,我就和在對面聚源副食綜合商店的老板田桂芝聯系,兩家共同購進100箱白酒,每家50箱,得到兩個旅游名額。
半月后,我和聚源副食綜合商店的田桂芝如愿赴華東五市去旅游。那五天的時間里,我和田老板互相交流,加深了感情,旅游結束后我們已情同姐妹了。從那以后,我們之間的關系進一步密切,生意上互相交流、照顧的頻率也在不斷增多。哪種產品暢銷,都會告訴對方一聲。哪里開訂貨會,都會問一下對方去不去。誰家臨時缺了貨,也會打個電話給對方,然后讓顧客直接過去購買。同行間的這種友好互助、攜手相幫,不僅達到和睦相處的目的,而且還融洽了關系,提升了經營水平,實在不失為一件“雙贏”的舉措。
現代商場上,競爭越來越激烈,越來越殘酷,處于經營終端的零售戶需要的是與競爭對手的聯合與共享,而不是互相打壓、擠兌。這就要求廣大零售朋友,打破陳舊的傳統觀念和經營理念,多與同行合作交流,開闊自己的視野,彌補自己的缺陷,吸納他人的特色,提升自己的水平。通過取長補短,優勢互補,達到共同進步,共同發展的目的。
河北省吳橋縣零售戶馬艷彪
提升自己,和同行比拼服務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如果有一天,你自己的顧客被同行拉走,我們要做的不是去怨恨對方,打壓對方,而是要換位思考,自我反省,自己在哪個方面做的不好,以致讓顧客棄我而去?有句話說得好:“生意上不是我搶占了你的地盤,而是你自己弄丟了顧客。”所以,每當有相鄰的新店開張的時候,我都會把自己當成一個顧客進店去逛一逛,轉一轉,看看新店有什么特色商品出售,裝修有哪些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服務顧客、接人待物上有哪些鮮招,在開業促銷上有哪些亮點能讓消費者心動?然后,不斷改進自己,在保證商品貨真價實的基礎上,下大力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特別是要注重細節服務,讓消費者買的放心,買的開心。
有許多零售客戶,當遇到同行競爭的時候,最常用的就是價格競爭。動不動就是“跳樓價”、“大放血”,如果這些價格是在廠家支持下的結果,也是無可厚非的,因為作為零售商雖然降了價,由于有廠家的支撐還是能賺到錢的。但如果是零售商自行降價,以這種手段來吸引顧客,不僅自己在經濟上遭受損失,而且還能引起價格混亂,給整個市場帶來不穩定的因素。在這么多年的開店經營中,我從來不打價格戰。因為,以后自己還要做生意,所以不能不考慮商店的長遠經營,也不能不顧及同行的感受。如果想在價格上讓顧客得到實惠,也是以贈品或買就贈的形式返利給顧客。這樣一來,就避免了同行間的價格惡戰,也有效地保護了自己。
為了避免在同行競爭中處于不利的地位,我從軟硬件上下功夫,以提高服務質量為根本,不斷完善服務措施,全力提升服務水平。
首先是待客熱情,微笑服務。俗話說,人無笑臉不開店。笑臉相迎、熱情相送是零售戶朋友開店經營最基本的素養,也是留住顧客屢試不爽的利器。只有這樣,才能讓顧客印象深刻,留下好感。有些零售戶對買東西顧客,笑成一朵花兒,對不買東西,只進店逛逛的顧客冷若冰霜。久而久之,給人留下勢利眼的印象,顧客最終會棄你而去。另外,為了留住顧客,我還在自己商店的顯要位置貼出告示:凡在本商店購買的商品,無論使用與否,一個月之內一律無條件包換或退貨。
其次,是在硬件上提升自己。我的商店位于吳橋縣的老縣城,全縣的第二大鎮。鎮上有84個行政村,3.7萬人口,具有較強的潛在購買力。特別是每到農歷的初一、初六大集上,趕集的農民人流如織。許多農村的消費者,購買大宗商品很不方便,又要增加人手,又要花錢租車回去,既浪費了人力,又浪費了財力。為了提高自己的競爭力,也為了擴大自己的客源,我購買了一輛微型雙排汽車。對購買商品相對較多、而且有大宗商品的客戶,實行送貨上門服務。實行送貨上門,不僅提高了我的經營信譽,又能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在消費者之間留下了好的口碑,也提高了自己的競爭力。
小結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零售戶同行如同一棵藤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