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經營有風險,入行需謹慎!我記得這是我最初選擇職業時父母叮囑得最多的一句話。可最終我還是選擇了競爭激烈的零售行業,雖說門檻低、投資小,但一切都是那樣的陌生和無奈:業務不懂、進貨渠道不暢等現實的一個個問題困擾著我。但做一行愛一行,專一行成一行是我始終堅守的座右銘,更是我為之奮斗的終身目標。為此我拜師學藝、查找各類專業書籍,終于從中悟出了一些經商門道,突出了不知所措的重圍,獲得了創業以來的首輪成功。
在我還來不及為自己的一點“小有成就”而興奮時,網購的浪潮又把傳統的零售行業攪得天翻地覆,我再次迷茫,重新回到探索的原始起點。于是發現了制約經濟發展的一些落伍觀念,隨著經銷渠道的不斷擴大和拓展,以往的一些教條式觀念和方式,成了制約我們更大進步的絆腳石、攔路虎。如何才能繞開落后觀念的磕絆?我們必須正視現實,看清危機,才能走出誤區獲得更大的成功,因此我把幾個營銷的誤區羅列出來與大家共同探討,共同進步:
黃金投資過后的期望反差
第一誤區:放長線釣大魚
在現實版的生活中有不少的投資者始終信奉放長線釣大魚的信念,殊不知經過歲月的洗禮及演變,最終我們發現:放長線釣回的不一定都是大魚。
民國初年一位商人利用當時能購買下一套北京四合院的五兩黃金,作為為子孫理財的跨世紀財富投資。當時眾人對此褒貶不一,可他卻一味的堅持,這必將成為后人們從天而降的“大魚”,然而百年過去了,他的后人利用本金、以及利息折合的36萬元再次回到北京,卻僅僅能夠買回四合院的半個廁所。
面對如此之大的反差,大家不免心生疑慮:“不會是算錯帳了吧?”沒有差錯!這就是事實。作為投資的我們不能一味地最求財富的無窮能量。大家都知道無論是物價、還是炙手可熱的黃金理財都會有它能量的極限值,超出極限的索求只會導致失望代替一切。
古有黃金投資大亨,今有微小投資商人,盡管時代、地位不同,但其中的奧秘,以及哲理卻是完全相同的。2012年的桶裝食用油價格暴漲事件就是最好的佐證:面對一油難求的場景,一大批商人開始囤積商品,減少市場投放量以求放長線釣到更大的魚。殊不知隨著價格的不斷攀高,危機亦隨之而來。面對日日攀升的價格,我覺得暴漲的泡沫必將不久破滅,于是趕緊開始拋貨。果不出所料,在半個月后價格終于掉頭跌至深谷。
案例分析:世上沒有絕對的事情,也沒有絕對的真理。面對日益增多的銷售渠道,我們必須警惕:關注社會,仔細揣摩市場行情是否合情合理,是否存在炒作嫌疑。不要輕易地盲目跟從。用老人們的一句古話叫做:“逢滯別丟,逢俏別追!”每個銷售區域都會有自己不同的消費群體,適銷對路才是硬道理,特別是對于投資周期較長的商品、服務更要謹慎,否則釣回來的可能不是“大魚”。
第二誤區:增強競爭實力,便找替代產品
眾所周知:產品進入市場,一旦被消費者熟悉熱捧,價格必定會隨著攀升,從而減少商家利潤。為了加強自己的競爭能力,于是有些商家開始滿世界的尋找替代商品,特別是郊區或者是管理相對薄弱的鄉村市場更是熱情有加。更有甚者利用傍品牌代替。雖說獲得了一時的豐厚利潤回報,但是卻斷送了自己文明經商的名譽,得不償失。
比如去年我區通報的“營養怏線”門事件就是一個典型事例:當時產品進入市場之后,因傍品牌的特殊效應,以假亂真的誘惑很受某些人的青睞,于是紛紛成為不義之商的幫兇。用他們自己的話叫做: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可直到“營養怏門”事件曝光,涉案人紛紛落網,或受到相應的處罰,這時他們才明白了如此捷徑的錯誤性和危害性。
案例分析:產品替代本無可厚非,但不擇手段,靠著傍名牌的擦邊球手段不僅嚴重的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而且還無形中葬送了自己的信譽,讓消費者避而遠之,自己最終會走向自毀前程的死胡同。包裝相同,商標利用人們極易忽視文字錯覺偽裝,還有違法之嫌和誤導消費者之過。
第三個誤區:卷煙賤價賣 期望利自來
如今的商店如同雨后的春筍一般遍地開花,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或許更為準確的表達出店鋪之多的現實。營銷隊伍的過度膨脹雖說為消費者們購物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競爭激烈成為不容忽視的現實問題。如何尋找商機,在激烈的競爭中斬獲勝利呢?成了眾多商戶考慮的問題。于是紛紛開始打起價格戰,并且一發而不可收拾。
世上最愚蠢的營銷方式就是價格戰!這句聽起來有些讓人有些不悅的教訓,卻是最準確的經驗。東家放價,西家馬上效仿,不僅沒有能創造出期望的價值,反而造成兩敗俱傷的局面。我家店鋪的對面有一家中型超市,為了競爭,他們打出所有卷煙一律進價出售的宣傳承諾。一時間顧客熙熙攘攘,老板更是樂不可支。然而這種無序的競爭不僅惹得同行們的非議和抵觸;同時也給自己的營銷帶來許多的負面影響。仔細盤點利潤之后大失所望,再加上各路壓力,只得草草收場。
案例分析:老板突破固定營銷思路的初衷很好,想盡辦法博得消費者的眼球賺取人氣,可簡單的價格戰只會讓他飽受失敗的痛苦,而無法獲得勝利的喜悅。我們試想一下卷煙的毛利本來非常低(基本上維持在10%左右),但是它因社會需求量大,消費群體龐大等優勢,也是商鋪獲取利潤不可忽略的一支中堅力量。如果我們放棄它所釋放的能量,以及創造社會財富的機會,必將損失慘重。可“聰明”的老板卻違反了這一大忌,最終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的尷尬局面,得不償失。
第四個誤區:排它性產品會影響銷售,故而堅決“回避”
做銷售的同行們都知道:任何產品都會有它明確的競爭對手,特別是大品牌之間更是明爭暗斗、刀光劍影、相互之間誹謗不斷,針對性的制約更是一針見血,置對手于死地而后快。作為弱小的我們千萬別攪進紛爭的漩渦,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我印象最深的是2014年某兩大茶飲料巨頭,為了相互排斥,爭奪更大的市場,制定出了極其苛刻、殘忍的商鋪陳列協議:凡店鋪不出售甲方規定的某一品牌產品時,甲方都會給予豐厚的匯報獎勵。瘋狂的誘惑博得眾多的同行們紛紛加入,一時間市場上有甲無乙,有乙無甲的不正常局面迅速形成和蔓延。如此局面不僅嚴重的干擾了商品的正常流通,而且也給顧客們購物造成不便。一場極不正常的爭奪戰,最終在有關部門的干涉下,終于握手言和,撤銷了市場上簽訂的種種“不平條約”,凈化了市場。
案例分析:作為商戶我們講究的是產品豐富、童叟無欺、永遠信奉顧客至上的觀念,這樣才能競爭中取勝。無論是廠家,還是代理商的人為炒作,最終都會被消費者們唾棄。如果我們一味的毫無理智的摻入其中,必將被消費者打入不良商家的黑名單而損失慘重。
經商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商業行為,它還肩負著消費者利益至上的社會責任。觀察者網2014年8月5日報道,維族小伙阿迪力?買買提吐熱與兩名漢族小伙宣布,合伙開辦的買買提切糕店向云南災區捐出5噸(即1萬斤)切糕。此善舉證明了作為商人,我們同樣是擁有愛心的公民,我們不僅僅是為錢而賺錢的“資本家”。
小結
作為商人我不苛求自己如何的驚天動地,但合法經營是我必須遵守的規則。雖說這些經營誤區有些不是我們個人所能夠左右的,但它們變相的動搖了法制的威嚴,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是我堅決不為之同伍的敵人。合理規劃才是我們的生財之道。經營的方式和技巧不是呆板的“乘法口訣”,我們必須與時俱進的不斷摸索和進步,才能取得真正的勝利。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