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9月14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發布會,宣布湖北省5個深度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實現脫貧摘帽。在這場硬仗中,五峰縣局把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同幫扶村、幫扶村群眾一起揚帆逐夢奔小康。
脫貧有“出路”
五峰縣局對口幫扶村,地理條件十分惡劣,基礎設施薄弱是制約村級發展的一大障礙。
“以前,我們這里沒有路,種煙靠背,干啥都靠背,想脫貧都沒‘出路’。”五峰縣局幫扶村村民田振林說,山村的閉塞與落后,讓他一度放棄辛苦耕作半輩子的農田,背起行囊外出打工。
和田振林一樣,有“出路”,不僅是當地群眾最為樸素的愿望,也是五峰縣局對口幫扶的一道梗。為讓群眾脫貧有“出路”,五峰縣局協助幫扶村在深入調研和傾聽群眾意愿的基礎上,從積極爭取落實民生項目入手,想方設法改善幫扶村基礎設施落后現狀。
昔日的泥濘小路變成水泥路
脫貧攻堅以來,五峰縣局協助幫扶村大力推進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五西高原”麥莊村通道,貫穿12個村民小組。到組公路新建71公里、硬化91公里、提檔升級31公里。高標準農田整治,覆蓋6個村民小組,改擴建11公里機耕道。新建、改造蓄水池14處,埋設管網63公里。電力新建10KV線路3公里,新建200KVA臺區4個……
蓄水池解決田地用水問題
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危房改造、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等各項惠民政策紛紛的落實落地,群眾脫貧有了“出路”。
外出務工的田振林也毅然回家,撿起荒廢的農田,年均種植煙葉10畝,年均交售煙葉收入3.5萬元,實現脫貧。
致富有“門路”
“出路”有了,群眾的致富積極性也高了起來。
五峰縣局幫扶村村民陳煥軍,穩定種植煙葉的同時,又養殖山羊。如今,陳煥軍一家種養產業齊頭并進,年收入10萬元左右。
“剛來的時候,我發現什么產業‘火’,村民就發展什么產業。”五峰縣局駐村第一書記劉煒介紹說,群眾的盲目,不僅掙不到錢,而且對脫貧致富越發感到迷茫。
產業興旺,才能挺起脫貧致富的“脊梁”。五峰縣局牢牢抓住產業扶貧“牛鼻子”,依托行業優勢,從幫扶村自身稟賦的優勢出發,不斷壯大煙葉傳統特色優勢產業,積極發展蔬菜、中蜂、中藥材、畜牧等產業。
此外,五峰縣局還協助幫扶村進一步理清持續發展思路,制定發展規劃,注入資金30萬元,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培育和引入中峰、蔬菜、中藥材3家新型經營主體,使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形成完整鏈條,推動特色優勢產業發展。
短短幾年,五峰縣局幫扶村實現“逆襲”,年均落實煙葉種植面積1100畝。建成100余群中鋒養殖、30畝大棚蔬菜、50畝中藥材3個核心示范區,帶動700余戶村民打開致富門路。
小康有“奔路”
每當夜幕降臨,五峰縣局幫扶村文化活動廣場上孩子在嘻嘻,老人在鍛煉身體。群眾也從一度關注的溫飽問題,慢慢轉變為對精神生活的追求。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2020年7月1日,五峰縣局幫扶村2名預備黨員合格轉正,2名同志成為入黨積極分子,5名青年群眾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逐夢路上,黨旗如熾。2019年,五峰縣局幫扶村353戶1092人實現全面脫貧后,沒有松懈,并著力幫扶村“農村黨建綜合體”建設。
聯合幫扶村成員單位打造“農村黨建綜合體”
通過以“黨建+”為核心,聚心、聚力、聚財、聚智,進一步帶強村級組織,帶活村級發展,帶動群眾脫貧,引領文明風尚。
如今,在“黨建+”的作用下,五峰縣局幫扶村村兩委班子帶領群眾奔小康目標進一步明確;行業援建110余萬元的“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啟用;煙葉傳統特色優勢產業不斷壯大;“扶貧超市+農村電商”平臺的搭建,不斷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推進“消費扶貧”;黨建+鄉村振興、黨建+生態保護、黨建+鄉村治理,為幫扶村帶來了激情與活力。
搭建“扶貧超市+農村電商”平臺
2020年,疫情突發,五峰縣局幫扶村群眾紛紛冒雪捐出生活物資10余噸,回饋武漢對口幫扶。他們用最樸實無華的行動,講述著他們的脫貧成效,感恩奮進奔小康。
幫扶村群眾積極向武漢捐贈物資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