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基于用戶還是功能?預期是什么?想達成什么結果和目標?如何讓基層“挑大梁”“當主角”?成果怎樣才能最大化支撐高質量發展?
為了破解一系列創新難題,近年來,浙江省衢州市煙草專賣局(公司)闖出“小微創新”新路子,積極運用除法策略,從“小切口”入手,將創新的需求、功能、產品分解成多個部分,于細微處把基層問題難點前置,并由一線人員主導改革,讓企業數字化轉型“四兩撥千斤”。
創新高大上?從小處入手
面對數智變革“大課題”,基層一線人員往往望而卻步、無從下手。衢州市局(公司)從創新策源入手,堅持“輕流程、重實效”導向,幫助員工“解剖麻雀”,從選題上聚焦業務、流程、視覺上等各個方面,進行小發明、小創造、小革新、小設計、小建議等,激發靈感源泉。
“轉運籠車作業時因叉車臂過長而連帶托起其他籠車,既不安全有影響效率……”針對籠車易出現的連帶問題,配送中心員工吳三慧結合日常觀察和實踐經驗,對電動叉車開展了“小改造”,利用廢棄輪胎制作成簡易隔擋裝置,看似環保簡單的工具,能有效避免籠車傾倒等事故隱患風險,保障籠車日常中轉作業的安全性。
圖為配送人員對改裝后叉車的各項性能進行檢測
這些微小的創新,都是從群眾需求入手,結合實際情況,研判可操作性后,形成一套具體且實用的工作方法,具有短平快、范圍廣、投入少、針對性強等優勢,讓“小搗鼓”也能充分發揮“大用處”。
技術遇難題?組團來支撐
做課題、做產品過程中遇到棘手技術難題怎么辦?自己研究半天,可能只缺少“老經驗”的一句點撥。
“這個產品這段代碼有一點bug,這樣調整下就可以了,后續運行就不會出現故障……”技術專家徐程飛正在為綜合工作室課題項目進行指導。
衢州市局(公司)建立重協同、強支撐、齊攻堅的八大項目工作室,積極發揮示范引領、集智創新、傳承技能的作用,每一名員工都有其專屬的工作室,面對技術難題、項目卡點、產品堵點等,都可以向工作室申請支撐。工作室統一整合資源,將跨條線部門有經驗、有技術的“行家里手”,派駐到項目組,為基層員工的微創新保駕護航。
讓每個小改小革都有“落地跑道”
圖為技術尖兵指導課題組開展技術攻堅
為了更好地幫助一線員工擺脫“技術困境”,衢州市局(公司)大力開展“數字下基層”活動,開發了一系列低代碼培訓課程,讓員工邊學邊練、以練促學。兩年來,開展培訓30余場,觸達1500余人次。組織5次低代碼技能鑒定活動,低代碼持證率達65.8%,其中90后全員持證,60后也有4人通過。
在這樣濃厚氛圍下,許多原本對數字化改革理解不夠、參與不深的人,也受到了強烈的感召,離退休只有2年的一線老員工徐春生,毅然決定參加低代碼培訓、報名考試,最終憑借自己的努力,一次性通過了兩門初級考試。
如何出實效?機制有保障
如何讓小微創新成為員工的“長期主義”,推動創新成果真正轉化為工作實效。衢州市局(公司)從機制保障入手,開展“夯基壘臺 由我助力”小微創新主題活動,讓每名員工在創新大潮中都有機會站上“C位”。
通過工作室統一申報、按月度開展評選的方式,對優秀成果進行精選推優、落地推廣,形成熱火朝天、綿延不斷的競賽場面,為職工搭建起感受成就、體現價值、贏得自信的廣闊平臺,源源不斷激發深層動能。
圖為一線員工創新成果進行公開展示表彰
2024年,全市共參與活動380人次,收集成果101個,來自一線的主創人員有177人次,占比33%。一批批優秀成果、優秀項目工作室、優秀創新達人等不斷涌現,基層數字思維和創新熱情不斷提升,創新氛圍積厚成勢。
“每個小突破背后都是一線員工長時間經驗沉淀和大量的心血投入,有了激勵和保護,這一個個小創新必將壘石成山,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衢州市局(公司)企業管理處負責人夏楓說。
從小微起步,匯創新巨流。下一步,衢州市局(公司)將進一步激發小微創新勢能,鼓勵員工小步快跑、創我所能,營造創新“人人可做、處處可為”的良好氛圍,讓企業現代化建設動能澎湃。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