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外界討論的風風火火的中華汽車收購案終于畫上了句號——寶馬中國以16.33億元人民幣收購中華汽車品牌汽車生產相關的部分資產以及華晨汽車制造有限公司100%股權。
劃重點,寶馬此次收購的并不是華晨中華品牌,而是汽車生產相關部分資產。這意味著一度轟轟烈烈的中華汽車品牌,在新的時代結束了自己的命運,也意味著又一個曾經聲音響亮的民族品牌黯然離場。
中華汽車:閃亮登場,黯然離場
中華汽車曾屬于華晨集團。
1992年,華晨汽車在紐交所掛牌,創造了中國國有企業海外融資第一案例。1997年,華晨金杯輕客產銷量躍居全國第一。2000年,中華轎車下線,掀起了自主品牌發展的新浪潮,一度引發國內關注。當時,中華轎車被市場認為是自主品牌中的中高檔轎車,深受國人歡迎。
可惜,在2003年華晨集團與寶馬合作后,將重心、優質資源轉移到了寶馬一邊,金杯與中華兩大自主品牌,在本來就基礎不厚實、技術水準也不太高的情況下,快速陷入困境,連年虧損。
為了挽救中華品牌,遼寧方面曾將大連市副市長派到了華晨擔任付掌門人。
可惜這位官員以價格戰的方式為華晨上了一劑強力電擊,雖銷量一度猛漲,但在第三年就陷入虧損,之后再也無抬頭之日。這位已經退休的官員,也被以涉嫌受賄罪、挪用公款罪、國有公司人員濫用職權罪等逮捕。
從去年12月至今,華晨中華的銷量數據一直都是0輛,沒有新車銷售記錄。而這也意味著華晨中華產品已經停產、停售一年時間了。目前,華晨汽車的華晨中華菜單欄還在展示三款中華汽車,分別是中華V7、V6、V3,可以填寫試駕資料,但沒有購買按鈕。
“中華”們的命運
“中華”作為產品名號,集聚了國人的愛國思緒、愛國熱情與期待。在一個時期內,各領域內的中華牌產品群涌而出,且大多風光一時。可是各自選擇的發展路徑不同、擁有的實力不同,呈現效果也各有不同。
中華牙膏:換一副身骨繼續存在
中華牙膏品牌創立于1954年,掀開了中國牙膏工業的嶄新篇章。在70、80年代,迎來誕生以來的第一黃金時代,市場地位強勁。
1994年,被歐洲聯合利華集團租用,上海聯合利華牙膏有限公司成立。聯合利華先后通過收購上海牙膏廠,獲得了中華牙膏品牌經營權。中華牙膏旗下產品擁有聯合利華全球研發中心的支持。
中華鉛筆:攜手航天共赴太空
中國鉛筆制造工廠誕生于20世紀30年代,1932年香港九龍由國人投資,將英商經營的鉛筆廠改建為大華鉛筆廠,是中國第一家鉛筆廠。
復廠初期,面臨美國鉛筆大量傾銷的嚴重威脅,又受到原在上海的長城鉛筆廠和上海鉛筆廠兩大強大對手的劇烈競爭,生產經營陷入困境。
圖片 1950年7月,中鉛公司成為上海輕工系統第一家公私合營企業。之后生產的中華牌101繪圖鉛筆,是中國唯一能與國外繪圖鉛筆一爭長短,國內產品無與匹敵的產品。
2008年,由中鉛公司研制的“中華神七太空書寫筆”,還伴隨著航天員實現了中國人首次太空行走。
中華煙:長期是國內高端高檔煙的代表
中華卷煙誕生于1951年,隨后的二十多年,成為國家領導人的特供用煙和款待國外友人的國賓禮品。
20世紀70年代的“上青天”時期,中華與牡丹、大前門、紅雙喜、大重九、云煙,一起成為國煙牌號的領頭羊。
80年代的“一云、二貴、三中華”時期,繼續引領中國卷煙消費市場,是全國首先放開13種名優卷煙之一。
2000年的“十五”計劃上,中華和紅塔山、云煙、白沙煙等成為中國高端品牌的代表。多年以來,中華的銷量與銷售額都居國內卷煙前列。
2019年,中華以3500億元人民幣的品牌價值上榜2019煙草品牌價值全國排名第1。
最初,中華牌卷煙是二十支軟包光嘴煙,1959年開始生產過濾嘴卷煙。1966年卷煙產量為3600箱,濾嘴煙僅為110箱。1988年產量突破1萬箱,1997年產量突破10萬箱。2016年,中華(金中支)上市,次年中華(雙中支)上市,帶動行業中支品類爆棚。
中華品牌汽車的消失讓人感到痛心,尤其是那些喜歡中華汽車的粉絲,與需要售后服務的車主們。而換了一種方式繼續保持市場鮮活的中華牙膏,也不免讓人感到遺憾。還好,中華鉛筆與中華煙還在強勁續航,像一座燈塔,給無數國貨品牌、愛國消費者以堅定的力量。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