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煙葉在云南,煙葉之鄉在玉溪。“玉溪”品牌清香之路源于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
玉溪,依山而建,因水得名,地處北緯24 度、海拔1500~1800 米,北回歸線橫亙而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日照時間達2500 小時以上。
受惠于大自然的恩寵,玉溪的高原紅土給予煙葉生長特有的養分,孕育出優質的煙葉,使得玉溪成為世界頂級煙葉產區之一。玉溪獨具特色的原生態環境,讓這里有著“一片森林一片煙,片片都是生態煙”的說法。
早在上世紀80 年代,玉溪煙葉已經名揚海外,美國和津巴布韋的專家曾多次前來考察,并給出了“玉溪煙葉具有世界級品質”的評價。
清香名種“大金元”“k326”“紅花大金元”等煙葉落地玉溪,與這片土地結下了不解之緣,經世代煙農的優化培育,成為“玉溪”品牌清香口味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
1953 年第一次全國煙葉評比大賽中,遲到的玉溪煙葉以超滿分“108分”的成績斬獲全國煙葉品質桂冠;1956 年5 月,玉溪煙葉復烤廠破土動工,8 月建成投產;1957 年,玉溪復烤廠更名為玉溪烤煙廠,11 月正式投產;1958 年,玉溪烤煙廠擴建為玉溪卷煙廠。當年成功創制“紅塔山”品牌后,玉溪卷煙廠以“做一包世界一流好煙”為初衷,提出用最好的原料、最好的設備、最好的工藝和最好的人才,以推出清香口味典型產品為目標,于1973 年正式推出第一包“玉溪”產品。
“玉溪”品牌由于對原料和配方要求較高,在推出時面臨兩大主要矛盾:一是落后的種植技術和優質的原料需求之間的矛盾;二是落后的生產設備和大規模生產要求的矛盾。
1985 年年初,玉溪卷煙廠創新性地提出“第一車間”理念,即把烤煙種植作為卷煙生產的“第一車間”,助力提高煙葉種植水平,改善卷煙種植加工條件,幫助煙農種好煙葉,從源頭上保障煙葉質量。
1981 年,玉溪卷煙廠以政府“退稅還貸”的政策為契機,果斷以工廠全部資產作抵押,引進一臺當時全球最先進的英國莫林斯公司MK9-5 卷接機,向最好的設備邁進。從1981年到1990 年,玉溪卷煙廠先后投資2.5億元,從英國、德國、意大利等國先后引進了制絲、卷接、包裝、濾嘴成型等先進設備89 臺(套),助力玉溪卷煙廠迅速躋身中國煙草制造業前三甲。
盡管解決了兩大“矛盾”,但玉溪還是有“酒香也怕巷子深”的苦惱。
1992年,當時的老廠長面對《經濟日報》記者講道:玉溪城市知名度小,遠不如省外一些地名名頭響亮;當時更多人以“紅塔山”為貴——“玉溪”躲在深閨人未識。而事實上,玉溪卷煙廠是用最好的原料生產“紅塔山”,又從“紅塔山”原料中選取1%的精華生產“玉溪”,也就是說,玉溪選自“紅塔山”原料中的1/10,再斬頭去尾,選取煙葉中部加工成煙絲。玉溪卷煙廠當年大約每年生產30萬箱“紅塔山”,而“玉溪”只生產有300箱,相當于紅塔山的1/1000。千千萬萬的消費者才在很短的時間里,重新認識了“玉溪”,接納了“玉溪”。“玉溪”品牌逐漸形成了強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不少人更是通過這個品牌,走進、迷戀和贊美玉溪這個美麗的山水城市。
自此之后,以玉溪優質煙葉為基礎,以清香風格為主打的“玉溪”,迅速成為中國清香品類的典范,銷量喜人。而清香風格中暗含的沉淀底蘊,回歸源本、“道法自然”的思想,與“上善若水,德行天下”的品牌理念相輔相成,為品牌增添文化厚重感。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