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世界經濟遭遇金融危機,中國亦未能幸免。彼時,中國股市從2007年6124點的高位一路“跳水”跌到了2008年10月的1664點。
這種經濟震蕩帶來的沖擊前所未有,但我國仍然堅持執行長期規劃,調整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模式向國內消費型轉變,并適時推出了一攬子救市計劃,擴內需、保增長、穩就業,率先實現經濟反彈。
有效的轉型舉措迎來了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
自2008年之后,千千萬萬的中國人躋身中產階層,中產人群數量逐漸擴大到3億人。經濟大環境的向好發展,為卷煙消費上水平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在這一時期,快速富裕起來的中產階層認為“買貴就是買好”,排浪式消費和攀比性消費成為階段性消費特征,煙草行業進入“價格決定價值”的競爭時代。
做高端、培育價值,價格頂尖的桂冠由誰摘取,將意味著消費者賦予了誰更大的價值內涵。
另一方面,得益于“大市場、大企業、大品牌”戰略穩步推進,行業品牌發展百花齊放、富有生機,卷煙市場活躍有序,重點企業綜合競爭實力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2008年,國家煙草專賣局印發了《2008年卷煙品牌定向整合產品目錄》卷煙品牌格局再次發生重大變革。年末,國內在產卷煙品牌減少到150多個。
當年,國家局首次確立《全國性卷煙重點骨干品牌評價體系》公布前20個品牌的評價結果及10個視同品牌(即“20+10”),再次向“大市場、大企業、大品牌”戰略實施邁出關鍵一步。
回顧當年品牌發展情況,按照《全國性卷煙重點骨干品牌評價體系》,2008年排名前20位的卷煙牌號年產量占全行業總產量的44.05%,銷售收入占全行業卷煙工業銷售收入的61.22%,實現稅利占全行業工業稅利總額的66.61%。
可以說,重點骨干品牌向好發展,既保持了較高增幅也支撐了煙草行業經濟效益持續增長。
在各省卷煙工業一體化格局基本完成的前提下,為了謀求在未來煙草版圖占據一席之地,在國家局政策引導下,廣東與廣西、湖北與黑龍江的工業企業開展跨省聯合重組,標志著“大對大、強對強、快對快”競爭格局加速形成。
從“做大”到“做強”,一批創新能力突出、市場響應迅捷、生產能力強大的中式卷煙大品牌迅速成長。
在2009年全國煙草工作會上,“卷煙上水平”作為新名詞出現,并再次將大品牌的價值競爭具象化。
從本質上看,“卷煙上水平”是以“品牌發展上水平”為核心,以提高中國煙草總體競爭力為主要目標,旨在全國或更大范圍內,促進要素合理流動和資源優化的一次重大變革。
2009年5月,國家煙草專賣局發布了《關于加快培育全國性重點骨干品牌的指導意見》,30個卷煙品牌載譽入選。“20+10”品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改革潮聲起,方向更清晰
2010年,國家局黨組將“卷煙上水平”上升為行業的基本方針和戰略任務,并提出“532、461”品牌發展目標,即“著力培育2個年產量在500萬箱、3個300萬箱、5個200萬箱以上,定位清晰、風格特色突出的知名品牌。”“培育12個銷售收入超過400億元的品牌,其中6個超過600億元、1個超過1000億元。”至此,行業的品牌發展藍圖愈發清晰。
“532”代表的是品牌規模,“461”代表的是品牌價值,不僅品牌規模要做大,品牌價值也要提升,這是行業品牌價值的作用逐漸凸顯出來。
2011年,國家局印發《關于公布行業2010年度重點品牌名單的通知》,提出重點品牌涵蓋“三類以上卷煙銷量排名前15位品牌、銷售收入排名前15位品牌、低焦油卷煙品牌和鼓勵培育品牌”等四類。
“雙十五”成為重點品牌競爭實力的重要衡量標準。卷煙品牌進入重點品牌名單并非一勞永逸,每一季度都要進行一次考核篩選“擇優錄取”,卷煙品牌進入了“更大對更大、更強對更強、更快對更快”的巔峰對決。
在此階段,卷煙品牌潛能被極大激發,在推動品牌規模擴張之際,也在努力打造屬于自己的高端大品牌,“華溪樓王”迅速在高端消費人群中建立起了品牌價值認知,“和大天一”也憑借千元價位構建起了價值競爭的新范式,大品牌欣欣向榮的發展,帶動了中國煙草品牌的整體性“引體向上”。
大河滔滔之下,靜水深流處亦有暗波
細支品類“小荷才露尖尖角”,由芙蓉王引領的藍色商務風暴風頭正盛,品類構建之勢初露鋒芒,以品類支撐品質,以品質實現引領的大品牌地位牢固。
2012年, 4個品牌年銷量突破300萬箱,7個品牌的商業銷售收入超過600億元,“532”品牌發展目標取得新進展,“461”品牌發展格局基本形成,且隨著行業的向上發展,卷煙品牌“百萬”“千億”的紀錄不斷刷新,一幕幕“閃亮登場、華麗轉身”的精彩大戲紛至沓來。
可以說,“532/461”的品牌競爭格局,既持續推動了規模型大品牌的發展,又為中國煙草的結構提升打好了“提前量”。
這其中,既有規模的支撐,又有價值的引領,以價格帶動價值,以價值提升規模,以品類支撐品牌,以品牌呼應時代,構成了一時期大品牌擴容的時代序曲。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