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國內新能源市場、新勢力品牌,問界和理想是非常具有代表性、也極具參考性的兩個品牌。
截止5月11日,問界M9上市136天,累計大定突破80000臺。80000臺是什么概念?1. 問界 M9 的售價區間是 46.98 萬元到 56.98 萬元,這是原本BBA的地盤。2. 以50萬元劃線,問界M9的銷量能進入前3位。3.按均價50萬元測算,這就是實打實的400億。
剛剛結束的4月份,問界M9交付新車13391臺。改款之后的問界M7上市半年累計大定18萬臺,今年1—4月累計交付133808臺。
從問界M7改款開始——問界的氣勢如虹——當然首先源于華為的智力加持,但也離不開用戶群體的精準鎖定,以及市場需求的有效滿足。問界M9和問界新M7的消費者畫像有很多異曲同工之處。比如問界新 M7 的消費就與帕薩特高度重合——不僅僅是接近的價位區間——在這部分消費者眼里,新勢力品牌還不夠成熟,設計也不夠穩重,BBA可能高調了一些,帕薩特或許不算最好,但確實更合適,各種場合都不違和,上廳堂不張揚,下廚房不掉面。
到了問界 M9,從性能配置、智能座艙到體量尺寸、舒適豪華等方方面面,則更進一步從BBA的主力車型那里虎口奪食,比如56E,Q5、X3、GLC乃至Q7、X5、GLE,不僅M9產品力能夠支撐起比肩 BBA 的市場定價,更重要的是,那些原本覺得 BBA過于張揚顯眼,不太適合身份和場景,如果說之前新勢力在品牌、產品等方面還有這樣那樣的欠缺,而M9 在補齊了短板之后,華為以智能化、高級感賦能 M9 成為了最適合他們的完美平替、消費升級。
2023年,理想營業收入破千億,位居新勢力車企之首。4月份,理想交付25787臺,今年1—4月,理想累計交付106187臺;截至2024年4月30日,理想累計交付739551臺。
4月18日至5月5日首銷期內,理想L6累計定單超過41000臺。
作為新勢力最開始并不被看好的一家,從絕對的技術層面,理想并不是最厲害的,無論是理想ONE,還是L7、L8、L9,都是增程式車型。盡管許多人說增程式車型「燒油發電」,典型的「脫褲子放屁」,屬于落后技術,「冰箱、沙發、大彩電」三大件的配置,也毫無技術壁壘。但是,理想將家庭用戶作為主要目標受眾,首先瞄準二胎家庭,用增程式來減少車主的里程焦慮,實現一車多能,用大空間、「冰箱、沙發、大彩電」來滿足全家人的不同需求。
以「創造移動的家,創造幸福的家」作為品牌愿景,以家為主體,家庭出行為載體,理想將家的概念嫁接到出行的場景上,從市場定位到產品策略都區別于其它新勢力品牌。服務于這一差異化,家庭出行被擺在了最突出的位置,空間夠大,彩電、冰箱、沙發等舒適性配置,超大屏幕的娛樂滿足。還為奶爸們保留了一份不錯的科技感,還很巧妙給他們貼上了標簽,選擇理想產品的用戶都是愛家顧家的人士,首先考慮的不是自己開得爽,而是家人的幸福。
在統一的新勢力品牌標簽之外,但問界和理想——在從 BBA 強勢品牌的虎口奪牙中——展現了轉化市場存量、激發新興需求的不同思路、各自刀法。問界抓住的是「不敢」「不愿」消費的那部分群體,BBA 不合適,一度只能選擇帕薩特,現在問界 M9 、M7 拿出了他們需要的品牌形象、產品形態, 就像當初雨花石對于高端需求的承接與轉化。理想則把年輕消費群體或者說年輕化市場需求弄得明明白白的,而且還幫消費者把自己的想法弄得明明白白的,原來「還可以這樣」,原來「我還有這樣的需求」。
那個「消費者需要的不是 1/5 英寸鉆頭,而是要打1/5 的洞」,被問界、理想拆分、演化成了「1/5 英寸 的洞是什么樣子的」「為什么一定要 1/5 英寸的洞」「除了鉆頭還有這些方法能打 1/5 的洞」。但這并不是簡單的話術,而是對市場需求的打散重組,在背后兩個品牌都有體系化的支撐。
1.精準品牌定位。理想所設計的品牌愿景是「移動的家,幸福的家」,給家裝上了移動的概念,車不是出行的工具,而是另外一種形式、另外一個場景的家,這和出行有著本質的區別。為了強調家的概念,理想率先提供了一開始被嗤之以鼻但后來消費者趨之若鶩、后來跟隨者眾的冰箱、彩電、大沙發,同時將空間感、舒適性作為產品賣點,以更好滿足、兼顧家人的不同訴求,原來要么自顧自己爽,要么委屈自己,現在雖然不是完美「兼得」,但已經是很大的改善和誘惑,理想愛家、顧家的品牌形象也樹立了起來。
2.精準用戶畫像。盡管都是新勢力品牌,但問界和理想的用戶群體涇渭分明,兩個品牌準確鎖定了自己的目標群體。比較而言,問界的用戶成熟度要更高,他們普遍具有非常不錯的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較高,具有一定社會地位和影響力,追求高品質和智能化,同時在意外界對于品牌選擇的反應和觀感,而理想則。
3.精準需求激發。問界之前的賽力斯,在市場上沒有掀起任何波瀾,但華為智力加持,鴻蒙座艙上線,立馬枯木逢春。理想之前,沒有那個品牌把六座、大六座作為特別賣點,要么 2+3 五座,要么 2+2+3 七座,六座的需求被理想硬生生給激發了出來?,F在,消費者不僅明白「1/5寸的洞是什么樣子」,而且了解「可以用哪些方法完成1/5寸的洞」。事實上,把隱形的需求具象化、具體化,相當于重新定義了一個市場。
在需求轉弱、消費疲軟的背景下,華為、理想的逆勢向上,其實提供了不同思路、不同維度下的殊途同歸、異曲同工。
在某種意義上,這就是「最后一支」和「第一支」的問題。一方面,是全力以赴留住「不容易留住」的高端需求。之前有和朋友們討論過,高凈值群體并沒有消費能力的問題,而是容易受到外部誘惑、外部約束。對于他們而言,4、50萬的BBA不一定合適,但問界M9就很奈斯,構建起必要性、合理性。另一方面,是千方百計開發潛在需求,消費者很多時候并沒有意識到「有需要」,產品創新會讓他們意識到「有必要」,理想的大六座,「三大件」,帶給了消費者「原來還可以這樣」的體驗。所以,只有技術創新才是最好的品牌保鮮、價值升級,也只有新技術、新體驗才能創造新需求、新價值。
到了今天這個時候,或許比以往更需要「跳出煙草干煙草」的眼界和格局,也更需要有功夫在詩外的耐得住寂寞。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