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稽查人員應用卷煙真偽智能識別APP
“趙先生,您別急,我請我的‘機器人老師’幫您鑒定一下卷煙真偽,您就知道了。” 山東壽光市煙草專賣局第一稽查中隊稽查員李磊說。
“你這‘機器人老師’好厲害,這么一掃就能知真假呢!”消費者趙濤說。
這是4月27日早晨,發生在壽光市煙草專賣局“卷煙真偽鑒別便民服務點”的一件小事。
李磊口中的“機器人老師”是濰坊市煙草專賣局研發的“卷煙真偽智能識別APP”,其依靠強大的數據庫和深度神經網絡算法實現了卷煙真偽“秒速”鑒別,鑒別準確率達到96%以上。
以鑒別智能化提升人員專業化
“研制卷煙真偽智能識別APP的初衷,主要是解決新進專賣人員卷煙真偽鑒別能力不足問題。但是,隨著APP的深入使用,我們發現不僅是新進專賣人員,老專賣人員也將其作為市場檢查中的一個‘利器’實現了卷煙快速鑒別。”濰坊市局法規科科長王健說。
卷煙真偽智能識別APP是一款專業的卷煙真偽鑒別檢驗APP,在使用過程中,專賣人員拿到需要鑒別檢驗的卷煙,僅需按照APP提示拍攝相關卷煙包裝上傳服務器,即可利用其人工智能算法自動測算卷煙真偽,呈現“初判真煙”或“疑似假煙”的鑒定結論。
卷煙真偽智能識別APP操控界面非常簡單,但是,其中的數據庫卻大的驚人。原來,要想利用神經深度學習技術實現 AI人工智能識別,必須要有強大的原始數據供計算機進行后臺學習。工程師對每一個品規進行數據訓練時,對每個卷煙鑒別點都要由不同的人員在不同的場景采集4500張以上照片,而每個卷煙品規至少需要1-2個鑒別點,開發初期的30個試點牌號應用照片量就超過了25萬張。
“后臺數據庫集中的這1-2個鑒別點正是我們開展感官鑒別時最核心的關注點,也就是說,我們在使用該APP鑒別時,每個品規拍攝的位置實固定的。專賣人員在日復一日的使用中,不自覺地就將鑒別點位置記在了心中,對卷煙真偽鑒別知識的學習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濰坊市煙草專賣局質檢小組質檢員郭峰說。
讓“數據跑腿”取代“人工跑腿”
“在市場檢查中,我們最怕遇到卷煙真假分辨難的問題。假煙的機械化生產讓其越來越具有迷惑性,一旦真偽判定錯誤,便會引起無效的卷煙先行登記保存,這將直接影響零售客戶的正常卷煙經營。所以,一直以來,我們對此特別謹慎。但是,轄區4000余戶,我們只有3個質檢內訓師,每次遇到鑒別難題都要出動質檢內訓師,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壽光市煙草專賣局專賣監督管理科科長胡國華說。
為避免因卷煙真偽鑒別錯誤造成的不利影響,在日常檢查中,稽查中隊發現難以判定真偽的卷煙,會第一時間通知質檢內訓師,質檢內訓師在最快時間內到達現場開展卷煙鑒別。一旦出現內訓師難以判定真偽的卷煙,稽查中隊則需開具先行登記保存通知書,將卷煙封存后送至濰坊市煙草專賣局質檢小組進行鑒別檢驗。
“假如內訓師能判定真偽,我們只需要原地等待半小時就好,遇到內訓師都不能判定的情況,就得送往濰坊檢測,一個來回160公里,一上午時間就搭進去了。”第二稽查中隊中隊長魏斌回憶說。
卷煙真偽智能識別APP研發以“專家的復雜技術,由機器簡單實現”為目的,在設備運行中,首先由前臺稽查人員拍照上傳圖片,后臺服務器運算后回傳結果,系統自動進行AI人工智能,自動學習、分析、鑒別鑒別點,整個過程用時僅2-3秒,相比原有的鑒別辦法,消除了因卷煙鑒別技術求助造成的等待浪費和送檢用時、用工,減少人力、物力浪費,縮短案件處理環節時長,辦案效率提升率達到1213.13%,真正的為專賣人員提供了高效、可靠的鑒別手段。
用“按圖索驥”代替“大海撈針”
“各中隊,根據卷煙真偽智能識別APP檢測數據,進入三月以來,濰坊市場假煙數量同比增幅較大,請各中隊加大市場檢查力度,第一時間打擊違法銷售假煙行為。”這是5月4日,在壽光全體專賣工作群中的一條工作消息。
每月月初第一日,壽光市煙草專賣局特情中隊稽查員董立猛總會有一段“特殊”的忙碌,他需要第一時間登錄卷煙真偽智能識別APP后臺系統,對近三個月系統中的卷煙鑒別數據進行詳細分析,匯總疑似假煙數據,找到假煙風險最大的幾個牌號,通知各稽查中隊提高關注程度。
“后臺系統數據庫以柱狀圖形式為我們提供了直觀的卷煙牌次、數量關系,我們可以通過后臺系統查看整個濰坊市局的后臺鑒別信息,全市900萬余牌次的鑒別數據讓我們更加全面、更加直觀的了解市場趨勢,簡單的數據匯總后就能直觀展示,讓我們每名專賣人員都能夠帶著‘放大鏡’找假煙,真正的實現了心中有數。” 董立猛說。
卷煙真偽智能識別APP系統龐大的數據和便捷的數據匯總功能,既方便了質檢人員數據查詢與匯總,更為壽光市稽查中隊各類案件辦理提供了數據支撐。使用者通過后臺數據匯總,快速整理某一時間段某類卷煙的查獲數量,為市場精準監管提供指導性意見,真正實現了“按圖索驥”式的涉煙案件辦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