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要振興,產業是基礎。近年來,重慶市煙草專賣局(公司)把握數字經濟發展新機遇,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把發揮煙葉產業優勢作為賦能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多措并舉推進煙葉產業數字化轉型探索,以實際行動促進產業"旺",煙區"美",煙農"富"。
AI賦能“旺”產業
產業旺,鄉村興。近日,在重慶市巫溪縣通城鎮"數智煙葉"產業園,煙苗正在從育苗棚移栽至田間。與往年相比,今年最大的變化,是產業園試點區域內的每一盤煙苗都有了數字"身份證",煙苗來源、流向都能根據數字身份信息準確掌握。
圖為重慶市巫溪縣通城鎮"數智煙葉"產業園育苗棚。蔣春林攝
煙葉生產的農業屬性,季節性強,時令嚴格,生產過程始終是一個動態變化過程,煙葉生產唯一不變的就是"變",不同季節重點任務不同,生產要求也不同,上個環節出現偏差,后續環節無法逆轉,導致煙葉數字化轉型最難開展。"正因為最難,因而我們認為最具必要性。"重慶市巫溪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主要負責人謝濱表示,這就是開展煙葉數字化轉型探索的初衷。
任何生產過程都是人、事、物相互作用的過程,任何生產都離不開人、事、物。針對煙葉生產數字化轉型的過程,就是探索從"一粒種子"到"一片煙葉"人事物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過程?;诖?#xff0c;重慶市巫溪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開展的育苗、大田、采烤、收購等環節數字化轉型探索,均圍繞"人的行為""事的運行""物的狀態"三個方面同步發力,以求用"全流程、全方位、全要素、無污染"采數、析數、用數來推動靠經驗辦事向靠數據管理轉變。
育苗階段,立足產業園建設,延伸兩站四點700畝供苗需求,通過傳感設備,實時監測育苗棚內光、溫、水、氣、肥變化狀態,通過指標預警及人工干預,盡最大可能為煙苗提供最適宜生長環境,提高出苗率,保證壯苗率。同時,利用AI智能軌道攝像機進行育苗生長發育過程定點監測,通過定位標簽觸發軌道攝像機對煙苗盤的煙苗圖像進行AI算法識別,實時監測煙苗生長過程,為后續的建立模型奠定基礎。在出苗時,通過掃描二維碼,將苗盤、苗棚等育苗信息與煙農大田信息進行綁定,從而實現育苗到大田的數據貫通。
大田階段,通過對巫溪縣1200余臺打孔機加裝信息化模塊,實現打孔過程精準記錄移栽株數和作業軌跡,每個農戶在哪兒栽煙、栽了多少煙苗等信息實現了精準掌握,保證了煙葉計劃種植的剛性。同時,通過對打孔過程中的水平和垂直位移進行感知,并根據打孔作業軌跡呈現壟形、壟數,進而實現對煙田的數字繪圖,大幅提升數字煙田定位精度。此外,通過AI智能攝像機不間斷拍攝大田煙株生長發育過程,構建煙株大田生長發育模型,精準計算煙株整體葉片數,輔助開展精準測產。
通過AI智能攝像機不間斷拍攝大田煙株生長發育過程,構建煙株大田生長發育模型。
采烤階段,利用AI算法及采摘行為識別,與"四煙要素"綁定的烤房信息對應,實現數據從大田到烤房的關聯,同時對烤房自控儀進行改造,實現烘烤數據實時采集,系統分析,篩選匹配最佳烘烤曲線,提升烘烤質量。
圖為川鄂智慧烘烤工場。
收購階段,利用編碼器、時間戳、光電識別、AI識別等先進技術多重校驗,實現煙葉虛擬綁定和精準定位,能夠精準追蹤每一捆煙葉位置,為煙葉質量追溯打下基礎。
重慶市巫溪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煙葉科科長李正介紹:"煙葉數字化轉型開展以來,煙葉生產管理效能顯著提升,在過去,我們煙葉的出苗率數據需要人工記錄,現在我們有了數據化手段,可以通過系統的智能識別,準確科學地得出煙葉的出苗率。另外,通過數字化手段,我們能及時掌握生產全過程全環節的情況,以及農機的使用數據和軌跡。這些都能夠通過數字化手段實時呈現,這讓我們對煙葉生產情況掌握更全面、更方便、更精準。"
多產融合“美”煙區
近年來,重慶市煙草專賣局(公司)聚焦煙區人民急難愁盼的問題,發揮煙草行業體制優勢、資金優勢,持續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轉變生產方式,打造煙區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
改善煙區生產生活條件。巫溪縣紅池壩海拔大多在1800米以上,交通、水利等硬件設施相對薄弱。2015年,重慶市煙草專賣局(公司)援建了西流溪煙草行業援建水源工程。西流溪水源工程的建成,不僅解決了紅池壩社區內常駐人口2.44萬人用水需求,還解決了尖山鎮4個村18300畝農田灌溉需求,其中煙田面積13908畝,以及灌區內場鎮19200余人、農村5200余人、牲畜7600余頭飲水需求。據測算,該工程年灌溉效益為1209.6萬元。
圖為重慶市巫溪縣西流溪煙草行業援建水源工程。蔣春林攝
搭建產業融合發展平臺,推動煙葉與糧油、經濟作物等產業協同發展。今年2月,重慶市委農村工作會議兩次提到要大力發展煙葉產業,作好“土特產”文章。重慶市煙草專賣局(公司)積極行動,與重慶市農業農村委聯合出臺關于深入推進糧經煙協同發展的通知,成立以雙方主要負責人任組長的工作專班,主動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在重農抓糧的大格局中正確處理好“糧”與“煙”之間的關系,積極拓展糧經煙協同發展新模式,構建糧經煙協同發展長效機制。按照“以煙穩糧、以煙促糧”的原則,充分利用煙葉生產過程中的土地閑置期,推進煙葉與糧油作物輪套間作;選擇適宜的蔬菜、食用菌等重要農產品進行間套作,大幅提升了煙田復種指數,資源集約率和設施利用率,有效增加了煙農收入水平的同時,進一步加大了糧食安全保障。
建立產業協同發展推進機制。通過糧經煙協同發展,形成了穩定的"煙+N"產業體系和空間閉環,煙農忙時種煙、閑時種菜種糧,脫貧群眾有穩定務工、臨時打工、年終分紅,轄區廣大煙農有產業可依、有勞工可務、有收入可循,收入水平大幅提高,致富路子更加廣闊,山區現代農業發展基礎更加穩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落地見效。
量身定制"富"煙農
煙葉興帶動煙農富。數據顯示,2022年,重慶市煙農收入13.25億元,戶均收入達15.64萬元,位列西部第一梯隊。
優化技術服務。近年來,重慶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建立完善覆蓋煙區的生產技術服務體系,技術人員面對煙農開展全程技術指導和生產服務,著力打通技術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優化保險保障。針對烤煙生產季節自然災害易發頻發的特點,重慶市煙草專賣局(公司)每年投入大量保費補貼,助力煙農購買種植保險,建立突發重大自然災害專項救助機制,為煙農種煙吃下"定心丸"。調研時,當地農戶明確表示:"大家都覺得種煙收入有保障?!?/p>
建設高標準農田。針對山區土地不平整、石塊多等問題,重慶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因地制宜建設高標準農田,讓"短板"土地煥發新活力。2021年以來,在全市11個產區打造高標準煙田1.2萬畝,區域內煙農數量增加,經濟效益大幅度上升。
圖為重慶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在奉節縣太和土家族鄉太和社區建設的高標準煙田。蔣春林攝
2023年,重慶市煙草專賣局(公司)與重慶市農業農村委深度合作,整合雙方投入,按照"統一規劃、優勢互補,資金不亂、用途不變,清單管理、分工明確,各記其功、合力推進"的原則,聯合打造1萬畝宜機宜耕、設施完善、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現代化農(煙)田,穩定煙葉生產的同時,提高了糧煙輪套作規?;胶途C合生產能力,保障了糧食安全,拓寬了農民致富增收途徑,奮力開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局面。
金葉惠農,重任在肩。一株煙草成就一個產業,一個產業帶富一方群眾。如今,一幅"煙葉強、煙區美、煙農富"的美麗畫卷正在重慶煙區徐徐染色鋪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