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轉載報道了興盛優選關于“退貨場地,就像是垃圾場”一事,從側面說明社區團購的售后流程與電商基本相同,生鮮等短保商品退貨等于扔掉,不能進行二次銷售。
這事對于供應端商家來說,成本全由供應商承擔,平臺并不負責。這也導致了有些供應商做了幾個月社區團購,卻虧了數萬元。
因此一大批供應商在幾個月的供貨后,發現社區團購這個渠道,相比傳統零售渠道差異極大,很多選擇退出。
大供應商逃離社區團購
據了解,經銷商此前給超市供貨時,只需考慮怎么將商品賣給超市,但在社區團購這里,事情并不相同,原本由平臺超市承擔的風險、損耗與運營工作,都被轉嫁到供應商身上。
每家社區團購小有差異,但上貨流程基本為:第一天,供應商在群里報商品(產品/價格/數量),由平臺運營挑選能上架的貨品,并給出平臺需求量;當晚,供應商確認好需求后開始備貨;第二天,供應商將貨品運往平臺的網格倉中,當晚23點左右,平臺上架拼購鏈接;第三天中午左右,貨品從倉送往自提點。
供應商要面臨的風險,則首先就是商品是否能賣的完。若上架了一萬份商品,則意味著這一萬份商品已經出貨到了團購平臺的網格倉中,賣不完意味著報損。社區團購單個地區和倉的單品訂購量并不多,回收網格倉中的商品成本比報損更高,更不用說豆腐等保質期更短的商品。而商品滯銷的后果,完全由供應商自己承擔。
其次退貨問題。若有退貨行為發生,供應商除了要承擔報損商品本身的成本外,還要繳納平臺罰款。
一位供應商表示,自己收到的某社區團購平臺售后處理標準是這樣的,發生一次普通售后(0.3%≤售后率≤1%)時,扣除成交額5%的違約金,自第二次普通售后起,每發生一次,該供應商所有商品停報三個月;售后率若大于1%,則供應商第一次要繳納成交額25%的違約金,第二次則直接解約。
這意味著,一百件貨,只要有兩個人退貨的情況發生2次,該供應商將直接被踢出去。其他平臺規則不盡相同,但都對退貨問題給予供應商一定的罰款。
雖然有退貨就罰款聽著很合理,但在社區團購鏈路中,引起退換貨等售后服務的因素很多,如配送過程中的問題、團長保存不當、甚至消費者和團長吵架了都可能引起退換貨。供應商不直接對接消費者,卻將消費者的所有售后要求帶來的損失全由供應商承擔,并不是很合理。
此外,果蔬此類非標品,在線上標準化交易過程中,為了湊固定的500g±50g,往往參雜不同大小的果。社區團購又并非挑選式購買,買到的商品與想象不符的情況不可避免。對此,供應商叫苦不迭。
但對于一年交易額能做5-8個億的大貨供應商來說,他們習慣了快進快出的大批量貿易方式,對需要精細化運營的社區團購并不適應。單個地區每天可能都賣不掉一車貨,還要處理各種罰款,屬實不值當。同時社區團購的交易體量對他們來說,并不是那么有吸引力。所以在過去的一年中,一批大的供應商,選擇退出社區團購。
社區團購目前仍處于利用極致性價比作為獲客方式的階段,這意味著這里的商品需要足夠便宜。通常社區團購APP中前兩頁商品為秒殺商品,通常為負毛利且量大;排在3、4頁的通常0毛利;再往后幾頁的商品加價率便是正常的10%-20%。所以,采購價更低的大貨供應商嫌麻煩不賺錢,留下的中小供應商,又難以保證質量與價格并行。
各平臺對于供應商的需求極大,但又沒有足夠時間仔細挑選,導致入駐的供應商質量良莠不齊。目前的社區團購便是這樣一副略微矛盾的模樣,大貨供應商不習慣此類C2M的精細化運營方式,小供應商保證不了質量和價格。
做了3個月團長,銷售額下滑20%
武漢南湖大道某小區,覆蓋人數15000-20000人,橙心、美團、多多、興盛,四個平臺的團長,有實體店鋪。
王老板,經營有一家百貨超市,從去年12月開始做社區團購。他剛搬來這個小區不到兩年,到了沒多久就遇到上了疫情,之后又是社區團購。按照他的話說,“自從搬過來,日子就沒消停過”。
12月的某一天,穿著黃馬甲的人找上了王老板,這是他第一次聽說社區團購,因為疫情的原因,超市生意不好,再加之BD“每天輕松收發貨+你不做別人會做”的組合拳,他沒法拒絕,那天之后,他成為了美團優選的團長。
時間往后走一個月,他已經是4個平臺的團長,當時小區的團點數,如他所想,不少于20個,面對激烈的競爭,他并沒有想著去擴大對于社區團購的精力占比,因為他在這30天里,意識到了社區團購對于他們超市的沖擊。
“在社區團購還沒來之前,我一個月的銷售額有10萬,現在只有個7-8萬,下降了20%。王團長說,到店購買的顧客越來越少,疫情加社區團購,對零售行業的沖擊太大了。
曾經BD講述,“你將會獲得之前沒有過的流量,而這股流量將會對超市業績有促進作用”的美好場景,也只是美好的夢境。“平臺上的東西太便宜,本就是對價格精打細算的顧客才在那買東西,這樣的人在看到超市的價格的第一眼就知道貴了,很難引流”。王老板說。
因為生意被影響很大,所以他從來不會去主動向客人推這些平臺,每天依靠自來水流量維系著團長身份賺個外快。王老板也曾想過聯合社區抵制團購,但想管到別人還是不現實。“我們抵制社區團購,顧客的購買需求被抑制,這個利益是龐大的,人太多了,你很難管到所有人都不去碰這個蛋糕。”
“九個不得”與頂格處罰 社區團購仍在大步向前
2020年底,“九個不得”為社區團購戴上緊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稱,依法加強社區團購價格行為和反不正當競爭監管,規范社區團購市場秩序,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環境。面臨強監管、經營紅線,多家互聯網巨頭內部正在進行業務調整,但巨頭的“菜籃子”賽馬從未停止。
3月11日,市場監管總局公布了對美團優選、橙心優選、十薈團、多多買菜、食享會五家社區團購企業不正當價格行為案行政處罰決定書。美團優選、橙心優選、十薈團、多多買菜被分別處罰150萬元,食享會被處罰50萬元。
大家表示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每家的罰款毫無痛處!而阿里更是集結重兵殺入社區團購,投入將不設上限。
未來一段時間內,生鮮電商市場(包括生鮮新零售平臺、到家平臺、社區團購等)仍將呈現多模式共存的局面,社區團購等新者入局生鮮電商混戰升級,而對經銷商、零售商來說也是一種機遇挑戰,或是打擊。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