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對于一個店鋪是否能生存下去至關重要,那如何才能擁有一家人氣超旺的旺鋪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他們是如何做到讓客源源源不斷的。
零售戶 張宇:提升店鋪人氣“三字經”,堅持履行受歡迎
我認為店鋪形象最關鍵,從顧客角度講,走進店鋪要在感官上給予顧客好感,需要把握三個字:
“看”,一家店鋪可以不必裝修的金碧輝煌,但是讓顧客第一眼看上去要舒服、清爽、整潔、產品陳列需飽滿整齊;人員形象要清爽、整潔;燈光設置要柔和舒服;甚至包括所有服務人員的站姿、坐姿、行走的姿勢都要讓人感覺看上去舒服。
“聞”,一家門店不需要香味四溢,但一定要做到沒有異味,要保證門店的味道聞起來舒服,沒有異味;店員也要做到注重個人衛生,也要沒有異味。
“禮”,禮多人不怪,顧客進店打招呼時,零售戶要保持微笑,親切自然,熱情誠懇,表里如一主動禮貌,聲音響亮,吐字清晰舉止得體,姿態優雅。介紹產品時,不要站在顧客面前或背后,應站在一側,在與顧客交流時,不要雙臂交叉抱于胸前,也不能把雙手放在褲袋中。
從小事做起,時時刻刻提醒自己這個“三字經”,做到了這幾點,我覺得顧客就沒理由不喜歡你的店了。
零售戶 王昱:店主變“媒婆”,意外有收獲
前段時間,我跟百盛莊園假日酒店的郜總聊天,他說現在縣里的年輕人找對象有點難,大家都不在本地,平時除了工作,接觸的圈子比較小,父母干著急。他想成立一個公益相親平臺,幫助單身青年脫單成親。我們的想法不謀而合,“建這個公益平臺,算我一個!”
公益平臺采取“免費登記、提供交友信息;免費布置、提供見面場所;免費指導、提供分享婚戀培訓,幫助單身青年緣夢”的“三免一助”方式。百盛莊園負責場地布置,我負責管理微信群和交友信息整理、對外宣傳等事宜。我們在各個群和朋友圈發布公告,讓有意向的青年或家長加我好友,我了解下情況后,將他們加入“青春緣夢”微信群。
首批加入相親微信群的群友,大部分是我的顧客。賣煙酒的當起了“媒婆”,讓他們既很好奇,又很感謝,認為這能夠幫助別人解決困難,是干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口口相傳,我的微信群很快達到了500人,又建立了“青春緣夢2群”。我還將微信群二維碼和上次活動的照片貼在店鋪一角,讓到店的顧客看得到,對這一公益活動有所了解,并樂于加入進來。
其實,我們對做這件事是有自己的“私心”的。首開先河做這份公益,就是毋庸置疑地成為自己所在行業的帶頭人,我們先入為主地拉攏了客戶,讓他們成為自己的固定客戶,這點很重要。青年男女通過我們的平臺結緣,結婚時是不是首選在我們這里買煙酒、辦婚宴?這樣我們的生意不就來了嗎?店鋪和酒店都是不缺人氣的地方,而且人氣越旺生意越好。
無疑,公益平臺為我們增加人氣開辟了一個新的渠道。信息流在這里傳遞、共享,所有人都實現了共贏,人氣流量也天天刷新高度。在這個公益平臺的基礎上,店鋪和顧客感情更加融洽,店鋪在社會上提高了聲譽,有了名氣有了人氣,店鋪的利潤自然提升。
零售戶?劉國慶?:促銷經營有訣竅,拋出你的“低飛球”
有一段故事對我啟發很大。多年前,多倫多大學的帕特里夏﹒普利納設計了一項“你愿不愿意捐點錢”的心理學實驗。他讓研究人員扮成加拿大癌癥協會的志愿者,到住戶家敲門詢問對方愿意不愿意為他們捐點錢。普利納的實驗結果表明,46%的受訪者愿意為公益事業捐錢。在實驗的下一階段,研究人員讓志愿者們來到另一些住戶家中,讓他們在衣領上佩戴一枚別針,以幫忙宣傳防癌抗癌事業。別針很小,因此幾乎所有人都同意了。兩周后,志愿者們回到這些住戶家中,請他們進行捐款。令人吃驚的是,這一次,超過90%的住戶同意為慈善事業捐款。
這種被稱作“腳在門檻里”的策略之所以有效,是因為一開始的小請求使得住戶們表現得好像他們是那種熱心慈善的人士。這使他們相信他們是無私的人,由此激勵自己答應對方更大的請求。四十多年的實驗證明,這一方法在很多不同的場合都能起到作用。
比如我們的零售行業就經常使用到這種方法。我們會推出特價商品來打出廣告,吸引潛在的顧客來到我們的店里。當顧客詢問促銷活動的信息時,他們就會發現,還有許多促銷商品在等著他們慷慨解囊,或者許多沒有在促銷期的商品也會吸引到他們的目光。假如我們沒有推出讓顧客起了興致進門的廣告,那么這些后期的消費就會與我們無緣錯過。
行為學專家羅伯特﹒西奧迪尼將此方法稱之為“低飛球”法。在這一方法中,要先讓顧客表現得好像自己對某一種產品或者服務非常感興趣。低價促銷是引起顧客興趣的一種有效方法,此外還有別的方法,比如一些新奇的招徠活動,邀請顧客參與的小活動等。
拋出“低飛球”,讓顧客丟掉戒備心理,店鋪的風景才能“引人入勝”。認識到這一心理現象,我們就要盡可能的放棄自己要從顧客身上賺取利潤的想法,做到讓顧客先參與到店鋪的活動中來,融入店鋪環境,才能慢慢達到目的,我們的人氣就會與日俱增。?
零售戶?于海霞:回報顧客有新意,“放酒日”活動暖人心
開啟陶罐送美酒,捧出純糧釀甘泉。每年臘月初九,吳橋一家酒廠就在門前舉辦“放酒日”活動,當天邀請全縣65歲老人前來酒莊,為每位老人免費贈送當地美酒,嘗一嘗來自家鄉純糧食酒的原滋原味。
據了解,“放酒日”活動起源于吳橋人、明代東閣大學士、工部尚書范景文。范景文素有愛民情懷,他為官清廉,在門前高掛“不受囑,不受饋”的牌子。據吳橋縣志記載,明代釀酒活動在許多鄉村農家中已經十分興盛。當時的吳橋,“家家釀酒泛黃花”,“村村酒花香……”,為了不接受鄉人的饋贈,范景文自家建酒坊,并開創“放酒日”活動,當天將自己釀的酒拿出來,與民同飲,讓“二不公”的美名流傳至今。那天,還有充滿地方特色的民俗表演、雜技演出,范景文與民同樂,皆大歡喜。
如今的“放酒日”放的不是酒,而是傳播的一種文化,孝敬老人的文化,清廉為本的文化,民俗傳統的文化。活動面覆蓋了社會各階層的群眾,大家都表示認可和歡迎,這項活動會推陳出新,一直傳承下去。
用文化聚人,用情感攏人,起到潛移默化的效果。不知不覺間顧客就會來到你的身邊,會常常想到你。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