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天氣漸熱。
在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城關鎮靖華大道中段的宏盛副食品批發部里,店主李艷強正忙得不亦樂乎,招呼顧客,推薦卷煙,掃碼結賬……紅紅火火的生意使他心花怒放。
“以前住在橫澗鄉馬莊村后二組老家里,買包煙都要走15公里,人老幾輩做夢都想離開那個窮地方。”看著如今店里的紅火生意,年滿30歲的李艷強感慨道。
李艷強口中所說的馬莊村,位于盧氏縣城西南部的大山坳里。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四十五里馬莊河,窮山惡水石頭多”諺語,正是這里貧窮落后的寫照。盡管改革開放后,黨和政府為他們修通了可在河南地圖上查到的“馬低”公路,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馬低”公路還被拓寬整修成了柏油路,但仍因地處偏僻,人流量不多,而稍顯落后。離開大山,成了李艷強他們這一代年輕人的夢想。
“‘馬低’公路修通后,解決了我們進縣城的大通道,但想下到公路上,還得靠兩條腿翻山越嶺走個把小時,運送物資全靠兩肩扛,去趟縣城得花3個小時,手機還常常沒信號。”李艷強回憶說,“遇到大雨天,組里容易發山洪,嚴重時還會引發道路塌方,大家的日子過得心驚膽戰。”
“多虧了黨的好政策,在縣煙草公司的幫助下,我這個年輕山民也能下山進城當老板了。”李艷強笑著說。
2019年,為了徹底脫貧摘帽,盧氏縣掀起新一輪下山行動,打破長期制約農民融入城市的“鐵門檻、鐵柵欄”,做到居住地、身份、職業一起換,生產生活一起轉。從山民到市民,山區群眾不再望“城”興嘆。下山脫貧謀發展的“春風”吹進了李艷強所在的山坳里。
盧氏縣煙草分公司積極響應地方黨委政府號召,為符合條件的下山進城脫貧摘帽戶開辦卷煙營銷門店開綠燈,并安排客戶經理為辦證經營戶提供“一對一”服務,幫助選址、協力網辦,推動山區群眾下山后的正常經營和安居生活。
下山之后干什么?進城之后咋生存?李艷強在喜悅之余,也仔細打起了“算盤”。有過5年鄭州4s店賣車經歷的他與媳婦王倩一商量,憑著在大城市開闊的眼界和務工積蓄,便在盧氏縣城關鎮靖華大道中段盤下了40多平方米的小店面,做起了副食品批發生意。
俗話說,煙酒副食不分家。店面盤下后,李艷強隨即電話咨詢了卷煙零售許可證辦理事宜,客戶經理連同片區專管員主動上門了解需求,收到煙草專賣零售許可證辦理申請后1天內即辦結,并提供店鋪裝修、經營指導、定期回訪等全方位服務,妥善解決了李艷強在辦證和經營中遇到的難題,使其實現了安居樂業。
“非常感謝煙草分公司的幫助,讓我少走了很多彎路,生活也越來越順當,我算是實實在在感受到了‘搬得出、穩得住、能創業、可致富’帶來的改變。”李艷強感激地說道。
在創業后的3年間,經客戶經理悉心指導,加上李艷強服務周到、規范經營,卷煙經營日漸紅火起來。目前,李艷強單是卷煙銷售一項生意,就會達到月均230條銷量、5萬元銷售額,并從最初的17檔上升到20檔。
“如今,在客戶經理的幫助指導下,我積極融入‘互聯網+’發展,熟練掌握了雙屏機的使用方法,利用智能化數字化手段提高店鋪經營水平和盈利能力。現在我的門店每天有4000元左右的營業額,年收入十多萬元不成問題。下一步,我決心再鋪設一個店鋪,走連鎖經營,相信我家的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越過越紅火!”對于未來,李艷強信心滿滿地說。
一個山里娃的“碟變”不僅凝結著拼搏和汗水,更凝結著他所在的平臺和服務。一個個普通百姓“越來越順”的生活道路,最終將匯聚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