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nóng)村開個煙酒百貨店,不僅待客說話是一門學(xué)問,有些話能聽著不生氣,也需要很大的氣量。來的多數(shù)都是熟客,如果一言不合,抬起杠來,后果不堪設(shè)想。
老楊煙酒店附近有一年輕鄰居,經(jīng)常帶孩子來閑坐打發(fā)時光。老楊年過六旬,年輕人還不到三十。聊熟了,難免無話不談。
年輕人說:“叔,你看你臉上這么多皺紋,還有眼袋,真難看。”
老楊就說:“你回家看看你父親,不也這樣嗎?人老了都一樣。”
年輕人說:“我爸年齡和你差不多,但是他皮膚白,也顯年輕,不是像你這樣老氣橫秋。”
老楊心里一萬個不舒服,本想說:“人顯得老,不見得身體就不健康;有的人表面看著意氣風(fēng)發(fā),說不定哪天就一下子就不行了。”可是想想又說不出口,和年輕人較勁,也顯得自己沒有涵養(yǎng),就喉結(jié)一抖,就著唾沫把這句話咽了下去。
年輕人絲毫不在意老楊的臉色,接著問道:“叔,是不是年齡大的人都不喜歡別人說自己老?”
老楊裝作一臉輕松地說:“沒事。生老病死自然規(guī)律,誰都有老的那一天的。人老不能不服老。”
年輕人還是不依不饒:“叔,平時生意都是你自己照看,萬一哪天不行了,就得你家兒子接手了。可是現(xiàn)在年輕人都不愿意做這個。整天坐店里,哪也不能去,挺束縛人的。”
老楊平靜地說:“時間還早著了,到時再說到時話吧。”雖然心里不高興,還不能表露出來,順手把手機掏出來,裝作接電話,就往旁邊走開了。老楊想:這年輕人說的是有口無心的話,雖然話不好聽,但也不至于有什么惡意。如果再就這個話題討論下去,他會覺得面子掛不住,不如躲開,落得個耳根清靜。
老楊店鋪的斜對面,大約半里路左右的樣子,是一個私人家具小作坊,老板姓孫。老楊沒事帶孫子轉(zhuǎn)悠的時候,就經(jīng)常在這歇腳聊天。時間久了,也就熟了。和上面提到的年輕人一樣,都是店里的常客。
有一天,孫老板來店里買煙時,就說:“老楊,你的店雖然賺不了幾個錢,但落得清閑;不像我做這行的,雖然每年掙錢不少,但整天不能穿一件干凈衣服,整天渾身都弄得臟兮兮的。”
老楊早就了解到:這人做了一輩子家具,落了點錢,房子買了兩處,其人自我感覺自然挺好。但是老楊聽了他這么說,心里卻像吞了只蒼蠅一樣不舒服。
孫老板接著又說:“其實我也沒賺多少,有點錢都買了房子了。本街上一套,宿遷和新沂兩個地方又各買了一套;別人都以為我有錢,其實我哪有什么錢。”
老楊心想:有錢沒錢都是自己說的,我可沒說,你自己高興就好。你想怎么說,就怎么說。我聽聽就好。
老孫又問老楊:“你孩子也待在家啊?怎么沒出去工作?是不是高中畢業(yè)時沒考上什么好學(xué)校?”
老楊說:“是的。隨便上個學(xué)校,也沒指望能怎么樣。”
孫老板說:“我就說唄,好學(xué)校就那幾所,考生那么多,不是誰都能考上的。”
老楊連忙說是,又不想再讓老孫接著損自己,于是就把話題往老孫生意上扯,不住地夸獎他會做生意,把個老孫高興得臉上的皺紋都像熨斗燙過一樣舒展。
過一會兒,老楊很隨意地找個借口,就把老孫給打發(fā)出去了。自己則回來打開電視機,找到昨天沒看完的電視劇,一股腦地扎了進去,早把老孫說的話忘腦后去了,一直看到老婆喊叫開飯。
房子是這幾年尋常百姓口中的熱門話題。一天,老楊正和幾個熟悉的客戶閑聊,聊著聊著就聊到了老楊的店鋪上。
一個顧客提到,老楊的房子太舊、太破、也矮。但是他不知道老楊買這房子有自己的考慮,買這個房子沒花多少錢,還能開個煙酒店,養(yǎng)活夫妻倆,有什么不好的。別的房子再好看,也不過是用來住的,能當飯吃嗎?
當下就有人接著剛才那個顧客的話說:這附近就有要轉(zhuǎn)讓房子的,比老楊的房子可強多了。老楊你知道嗎?
老楊回答說:沒聽說啊。如果真的合適,也可以考慮買下來。
即有另一很熟的朋友接話道:“老楊如果想買,就抓緊。別讓別人買了去。不過你要買,也不一定能買起。你家剛買了車,哪來的錢買房子?如果真要買,你就把你現(xiàn)在住的房子先貼個賣房廣告。等那個房子談好了,這個房子也賣出去了,也就有錢交付了。”
老楊感覺又好氣又好笑,心說:你憑什么就覺得我非要把店鋪賣了才能買得起?就你能買得起。全天下的錢好像都被你家賺去了一樣。本想揭揭他家的心酸事,又一想:何必惡語傷人弄得兩敗俱傷呢!就接著那人的話說:“對。要是看合適了,我這就貼賣房廣告。”
從那以后,老楊遇到那人的時候,再也沒提過房子的話題。那個顧客可能也覺得自己說話有點過了,在很多場合又不住地夸老楊有錢。老楊當然也知道他的心思,每次只是淡淡地笑笑,說自己本來就沒什么錢,也不打算買房,你就別拿我開玩笑了。
其實有些話聽聽就好,千萬不要當真。惹得自己不開心,還得罪了顧客。各吃各的飯,各做各的事,誰也代替不了別人享福和受苦。顧客有時嘴里說不好聽的話,未必心里就是想害你。如果你想繼續(xù)和他合作下去,就不要和他較真,畢竟也不是什么原則問題。言語上分出了高下,彼此的緣分就會減少了幾分。你的寬容大度顧客也一定能感覺得到。
店老板的人格魅力比商品更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