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反復折騰,開門關門,眾多零售實體店不堪其苦。國務院重磅發布,11月起施行《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條例》,制定稅費支持、金融服務等政策,惠及全體個體工商戶包括零售實體店,也從另一方面反映出,很大一部分零售實體店到了舉步維艱的地步,依靠外力拉一把,才能增強堅持下去的信心和動力。
一、零售店難題求解
1、進貨成本高。表現在物價上漲,進貨成本隨著增加。今天黃瓜進價還1.5元/斤,明天就到了2元/斤,還有雞蛋,前幾天還5.7元/斤,幾天后就到了6.5元/斤,最近又回落好幾毛錢。進貨價的不穩定,容易造成銷售損失。
2、人力成本高。表現在員工工資上漲,費用支出隨著增加。以前招聘員工每月工資1500元左右就可以,現在要2000元以上,還有的甚至到了3000多元,給不到合適的工資,就不容易招到有經驗能賣貨肯出力的員工。在一些小超市,老板和員工非常融洽,形同一家人,干完活一起去下館子,員工家里有事經常去慰問,這都是維護良好關系有必要的付出。
3、經營風險高。表現在疫情嚴峻,冒險行為容易造成損失。疫情來襲,很多店鋪不得不關門歇業,不能經營,沒有利潤。很多的商品有保質期,造成過期淘汰。疫情期間,如果不嚴格遵守疫情規定,比如不執行掃碼測溫進店,不檢查顧客是否戴口罩,間隔一米距離的規定,也會造成被勒令關門停業的風險。
4、房租費用高。表現在每月房租居高不下,房東不管你生意好壞,依舊按照合同收錢。甚至看到你生意好,第二年就給你漲錢,不管你租還是不租。
5、稅費相對高。在沒有制定相關政策外,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印花稅(不含證券交易印花稅)、耕地占用稅和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以及增值稅外都是依規繳納,超期要繳納滯納金。還有房租(攤位費)或物業費、水電費等,都相比民用要高。另外,原《個體工商戶條例》和相關登記管理法規的規定,個體工商戶變更經營者,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店鋪轉讓,除家庭成員之間的變更外,都應當按照先注銷原個體工商戶、再申請設立新的個體工商戶的方式辦理。這種方式制度性交易成本較高,重新辦理各種手續會增加大量成本。如今已經允許前后承接經營雙方同時申請辦理注銷和設立登記,原個體工商戶名稱可以保留使用,問題得到根本解決。
6、經營利潤少。疫情影響下,供貨斷斷續續,很多需要售賣的商品因為城市間封控進不來,或數量極少,造成缺貨現象。沒有貨賣,何來利潤。再就是銷量少。疫情期間,居民不能隨意流動,一些路邊店人流驟減。小區便利店只能服務本小區居民,人氣稀少,銷量相應減少。
二、政策發力扶持
黨中央、國務院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的決策部署,更加便利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讓零售業度過寒冬,迎接春天的到來。比如,規定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對個體工商戶經營所得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在現行優惠政策基礎上,減半征收個人所得稅。對符合條件的個體工商戶可以在50%的稅額幅度內減征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印花稅(不含證券交易印花稅)、耕地占用稅和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困難個體工商戶,可以申請階段性緩繳企業社會保險費政策。今年9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進一步加大紓困政策力度,對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前期緩繳的稅費,9月1日起期限屆滿后再延長4個月。
還有的省市,加大了對以單位形式參保的個體工商戶穩崗返還、社保補貼等政策支持力度,推動個體工商戶以及靈活就業人員參加社會保險,落實無雇工個體工商戶在就業地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政策,放開在就業地子女入學的戶籍限制。對于從事食品餐飲相關行業的個體工商戶,憑營業執照到指定醫院接受健康體檢的給予健康體檢費減免。推動降低個體工商戶支付手續費、房租減免、“六稅兩費”減免等政策落實到位。放寬零售業經營場所登記條件限制,支持進一步放寬個體工商戶登記經營場所限制,幫扶個體工商戶進駐社區(村)從事居民生活服務業。
另外,落實《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歇業制度安排,為暫時無法開展經營活動的個體工商戶辦理歇業備案,優化相應的稅收、社保辦理手續,幫助個體工商戶降低維持成本。為零售業提供更多信用貸款支持,引導銀行機構加強對個體工商戶的信貸支持,擴大對個體工商戶信用貸款發放。鼓勵銀行機構嚴格落實續貸政策,大力推廣“隨借隨還”等循環類貸款產品,提升對個體工商戶的金融服務質效。
種種政策紅包的切實落地,將極大程度幫助零售戶重振信心。
三、自身造血壯筋骨
從另一個角度看,疫情也對店鋪抵御風寒、強身健體,產生一個反作用力。面對艱難險阻,誰能笑到最后,才是最大的贏家。有人堅持到半途就無功而返,成為競爭的犧牲品。抵御疫情,度過難關,首先要樹立堅定的信心,相信疫情一定會過去,遵守各項疫情防控政策,做好自身和家庭、店鋪成員的防護,不給國家添亂。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做好勤儉節約過苦日子的準備。
除了“守”之外,還有主動出擊。積極轉型發展,從批發轉為零售,從賣煙酒增加賣水果蔬菜,從線下經營增加線上售賣,送貨上門。這些都是轉變現狀的積極實踐。在疫情期間,蔬菜等必需品消費量增加,可以多聯系一些商家供貨,極力保障居民的生活所需。要有電商思維,把實體店搬到網上,把生意做到微信群、朋友圈、抖音平臺上去,雖然與顧客不見面,但是銷售不斷線,送貨上門服務做好,也能贏得利潤。還有就是在這一特殊時期,可以積極參與社區等組織的愛心志愿活動,發揚公益精神,幫助做好疫情防控等工作,樹立很好的店鋪形象,為自己的人氣加分,為自己的店鋪添粉。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