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有沒有煙收?”隨著國家對“煙倒”打擊力度的加大,像以前這種大張旗鼓收煙的現象現在基本見不到了。商戶擔心承擔責任,不敢輕易把煙賣給煙販子,另一方面,香煙也比以前好銷,完全沒有必要再請煙販子“幫忙”。
但是作為吃這行飯的“行家里手”,嘗慣了“倒煙”甜頭的煙販子們,又怎么會輕易放棄到嘴的肥肉呢?于是,面對新形勢,他們與時俱進,開始變換手段,與執法人員、零售戶展開了一場全新的斗智斗勇的倒煙戰爭。
“老板,有某某牌子香煙沒有?”得到肯定的答復后,開始問有幾條?“這煙我最愛抽了,一般遇到了就要多買點,防止以后買不到。”有顧客來買煙,哪有不賣之理?一下子賣了好幾條煙,買家賣家都開心。交易完成以后,買煙的再奔向下一個目標,然后故伎重演。其實這就是偽裝的煙販子,如果明說出來,零售戶肯定不賣;說是自己抽的,買賣就做成了。
“叔,我家就在你店附近,店里還有某某牌子的香煙嗎?我岳父就愛吸這種煙;他那地兒不好買,有就給我拿幾條。以后我會經常來你店里拿。和你熟了,我就喜歡和你做生意,別人家我也不想去。”以親屬喜歡吸某品牌香煙為由,一次到店買若干條,看起來非常自然。不會引起店家任何懷疑。然后到每個店都如此說。
“我是某某村的大總,經常替人家張羅事。這次缺幾條某某牌子的煙,看看能不能湊幾條?以后會經常合作。”能和經常替人家張羅紅白事的“大總”打交道,每個零售戶都很樂意,自然不敢怠慢。香煙打包好交付與他,還要說點感謝客氣的話,好讓他以后再來照顧生意。不用說,這個例子里的“大總”也是煙販子“變”的。
從以上幾例不難看出,為了不引起零售戶的警惕,與以往相比,煙販子收煙手段變得更隱蔽了,他們的主要特點是:
一是不敢明目張膽地說自己是收煙的,而以自己抽、替親屬買或其他借口為理由,把違法行為變得合法化,以達到非法牟利的目的。
二是經常替換買主,不讓商戶留下固定印象,以免引起警覺,一個人來了之后,在短期內,不再露面,有時會帶個親戚或熟人來幫他完成任務。
三是目的性較強,由以往多品種收購,逐漸變成每次只收一個品種。
但是,倒煙不管怎么偽裝,也擺托不了幾個固有特征:
一是為了盈利。只要想盈利就得壓價,不然即使賣出去也不掙錢。他們往往以買多、下次還來等為理由,軟磨硬泡使商戶讓利,達不到目的不罷休。商戶無奈,只好讓他們滿意。
二是購買量大。正常人吸煙,一般一次最多一條兩條,不會再多。但是煙販子一般多多益善,只要合胃口,有多少要多少。實在沒有多,一條也要。
三是到店頻繁。只要看好的牌子到貨了,絕對及早知道,基本會尾隨煙草公司送貨車而來,捷足先登,露出了生意人的本性。如果是正常自用,不會這么迫切。
正確識別煙販子,從大處說是為了維護煙草正常經營秩序,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往小處說,也是自身誠信經營的需要,避免和煙販子同流合污,免受法律處罰。同煙販子斗爭,建議零售戶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從說話敏感詞上識別。遇到可疑情況加以認真分析:“有幾條要幾條”、“有多少要多少”、“還有別的成條煙沒有”、“再來這種煙給我打電話”。這幾句話都是普通消費者很少會說的,只有煙販子才會說,聽到了就要有所警覺了。
二是從細節上辨別。一般消費者買煙光明正大,煙販子把煙收到手后都是躲躲閃閃,在店里用袋子包好,有的特別要黑袋子包裝,才拿出去,以免被執法人員發現;車開在離店很遠的地方就停下,然后人走過來,意外情況發生時人貨分離,有應對的余地。如果有機會走近去看,會發現車里放了好多收來的煙。
三是從行為舉止上觀察。煙販子第一次到店會對整個店感興趣,喜歡花工夫研究店的規模和經營情況,通過仔細觀察對店鋪形成整體印象:經營好的,貨物多的,煙檔次會不錯,以后合作機會就會多些。看香煙陳列也特別用心,看有哪些煙是收煙目錄上有的,還有哪些是暫時用不著,以后遇著機會可以拿的,為長期合作打基礎。
看了以上內容,相信你對如何識別煙販子有了一定的了解。維護煙草經營秩序是我們每個零售戶應盡的責任,只有維護好我們的經營環境,大家生意做起來才會更順利。所以,同煙販子斗爭是每個零售戶應盡的義務。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